視頻標簽:傅雷家書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傅雷家書〉選擇性閱讀》_遼寧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傅雷家書〉選擇性閱讀》_遼寧省優課
《〈傅雷家書〉:選擇性閱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選擇性閱讀及其方法,
2.運用選擇性閱讀法交流讀書所感所得。 3.品讀名著內容,品析家書中的重點語句。 過程與方法:
1.針對專題探究做選擇性閱讀,完成其中一個探究并展示、交流。 2.通過閱讀,體會書信中流露出的父子深情。 3.寫一封家書,體悟書信的價值與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悟深沉厚重的父子之愛、知己之情、家國情懷的交融。 2.能夠回歸本真,以書信為介,再現文字本后的價值與溫度。
教學重點:
有選擇的閱讀并交流《傅雷家書》,探究書信中傅雷的教子之道、于藝術修養方面的指導以及其中的父子深情。
教學難點:
針對專題探究做選擇性閱讀,完成其中一個探究并展示、交流。
教學過程:
一、學而時習之——重溫作家作品。 經典品讀,歷久彌新,潤澤心靈。
這節課我們再次走進經典——《傅雷家書》。 請一位同學帶大家重溫作家作品。 (課件呈現相關圖片)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這句出自傅雷先生的話后來也成為了他的墓志銘。傅雷曾留學法國巴黎,第一張圖片便是他坐在塞納河畔的公寓里思索的樣子。早年在法國的經歷促使傅雷對法語有著赤誠的熱愛,并翻譯出諸多不朽的名篇,如家喻戶曉的《約翰克里斯朵夫》《歐也妮葛朗臺》。傅雷又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終將兒子傅聰培養成了自己理想中的人物。傅聰在藝術方面頗有成就,曾因獲了大獎而受到當時波蘭總統貝魯特的接見。《傅雷家書》收錄了1954-1966年傅雷夫婦與兒子百余封家信,其中的教子之道至今仍備受推崇。可惜傅雷生于那個混沌黑暗的時代,文革期間,夫婦二人最終因不堪凌辱雙雙自盡一代大師就因當時愚昧動蕩的社會而隕落。
二、萬千滋味,取一瓢飲——了解并運用選擇性閱讀 1.師總結第一階段閱讀過程,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
一封家書,萬千滋味,幾許深情。通過幾個月的閱讀,大家都已經對《傅雷家書》再熟悉不過,從最初的涉獵、積累到讀后感的交流、視頻資料的賞評,直至最后《曾國藩家書》的對比閱讀,每一個同學都于家書中讀出了自己的的個中滋味,讀到了自己的“哈姆雷特”。
于萬千滋味中取一瓢飲,我們這節課就用選擇性閱讀這種方法交流讀《傅雷家書》的所感、所得。
2.什么是選擇性閱讀。 思維導圖呈現。
選擇性閱讀是一種理性的、目的性很強的閱讀方式,它往往和閱讀者的興趣、思考與關注點密不可分。大致有興趣選擇、方法選擇、目的選擇、問題選擇幾種形式。以興趣選擇為例,讀《傅雷家書》,對藝術有所涉獵的讀者可能對家書中涉及到文學、音樂、雕塑以及繪畫等方面的內容比較感興趣,而為
人父母的讀者則可能對其中的教子之道更為關注。
運用選擇性閱讀,不同的讀者便能于書中讀出不同的風格,讀到不一樣的收獲。
3.明確探究專題,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施蟄存先生說,傅雷進行的家庭教育是相當危險的,然而他卻成功了,可見傅雷先生的教子之道自有一番精彩;從樓適夷先生的文字中我們又不難讀出,傅雷家書樸實的文字背后流淌著深沉而溫暖的父子深情,其中關于藝術修養的論述也一定能給予感興趣的讀者以指導。
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以上這三個專題進行讀書交流。 第一小組:專題一——“藝術學徒的修養讀物” (1)組長主持。
“世界上最純潔的快樂莫過于欣賞藝術”,我們小組就從藝術修養指導方面與大家交流《傅雷家書》,傅雷先生在藝術方面有著極為深厚的造詣,和兒子傅聰的書信交流中更是涉及到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等各個藝術領域。結合思維導圖交流。
(2)組員交流展示。 ①“聰:
上星期我替恩德講《長恨歌》與《琵琶行》,覺得大有妙處。白居易對音節與情緒的關系悟得很深。凡是轉到傷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聲韻,《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斷音,像琵琶的聲音極切;而“此事無聲勝有聲”的幾句,等于一個長的休止。至于《長恨歌》,那氣息的超脫,寫情的不落凡俗,處處不脫帝皇的雍容氣派,更是千古奇筆。還有白居易寫動作的手腕也是了不起:“侍兒扶起嬌無力〃,〃君王掩面救不得〃幾段,都是何等生動……〃翠華搖搖行復止〃,又是多鮮明的圖畫!最后還有一點妙處:全詩寫得如此婉轉細膩,卻仍不失其雍容華貴,沒有半點纖巧之病!明明是悲劇,而寫得不過分的哭哭啼啼,多么中庸有度,這是浪漫諦克兼有古典美的絕妙典型。
——1954年7月28日(節選)”
這段文字不難看出,傅雷先生對文學有著自己的深刻理解,對《琵琶行》和《長恨歌》的分析可見他對詩文信手拈來,且字句研讀細致又不失深刻。傅雷先生深知文學與藝術彼此相通,也便將文學著作一同與兒子分享,所以說《傅雷家書》是一部藝術學徒修養讀物實不為過。
②傅雷先生和傅聰談杜甫與李白的分別,傅雷先生舉了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句詩為例,從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也就是杜甫的詩既寫實又不失李白的胸襟,同時傅雷先生說他特別喜歡蘇軾、辛棄疾兩位詩人,而這兩位詩人的作品也是我們在學習中接觸比較多的,讀起來就會產生共鳴。
③在一封家書中傅雷先生曾向傅聰提及自己參加一次畫展的經歷,并對畫展中欣賞的畫作進行了特別專業的評價,作為一名翻譯家,傅雷先生卻對繪畫有那樣細致專業的見解,可見其深厚的素養。
④聯系自己學習音樂的經歷,談家書中傅雷、傅聰父子二人關于音樂的交流。理解傅聰能成長為優秀的鋼琴演奏家,與父親的悉心指導是密不可分的。
(3)組長總結
在傅雷先生的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在音樂方面的學養與深入的探索。傅聰在父親的影響下終成長為符合于父親的理想的人物,成為“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作為讀者,我們也能在文字中走進藝術的殿堂,享受藝術的熏陶。
第二小組:專題二——父子深情 (1)組長主持。
120多封家書,連接了兩顆相聚萬里之遙的心,字里行間,見證了兩代人的一往深情,傳達出深厚的父子情誼。
(2)組員交流展示。 ①“聰:
昨天一夜我們都沒睡好,時時刻刻驚醒。今天睡午覺,剛剛朦朧闔眼,又是心驚肉跳的醒了。昨夜月臺上的滋味,多少年來沒嘗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難過,今兒一天好象大病之后,一點勁都沒有。孩子,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分析這兩天來的精神波動,大半是因為:我從來沒愛你像現在這樣愛得深切,而正是在這愛得最深切的關頭,偏偏來了離別!
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
——1954年1月19日(節選)” 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傅聰出國后父親傅雷給他寫的第一封與第二封信的節選。父子二人分別伊始,字里行間的愛與思念便席卷而來,在這兩封信中傅雷先生用了大量直接抒情的語句,比如說“教人怎么舍得”,“我從來沒愛你像現在這樣愛得深切”“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這種直抒胸臆的方式是與傅雷先生昔日嚴父的形象大相徑庭的,其中流露的對只身在外求學的兒子的愛可見一斑。同是對自己因思念兒子而產生的身體上的不適的細致描寫“胸口抽痛,胃里難過”更是讓我們讀者感同身受。
②“聰:
親愛的孩子,一百多天不接來信,在你不出遠門長期巡回演出的期間,這是很少有的情況。即使忙得定不下心來,單是報導一下具體事總不至于太費力吧?我總感覺為日無多,別說聚首,便是和你通訊的樂趣,尤其讀你來信的快慰,也不知我還能享受多久。
五月底來信及孩子照片都收到。你的心情我全體會到。工作不順手是常事,順手是例外,彼此都一樣。我身心交疲,工作的苦悶比你更厲害得多。
你們眼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天天成長,真是賞心樂事!想象我們的孫兒在你們的客廳及廚房里望著我們的照片,從而認識了遠方的爺爺奶奶,這情景,又是多么叫人感動!盡管如此,對于能否有一天親眼看見他,擁抱他,把他摟在懷里,我可一點都不抱希望……
——1966年8月12日(節選)” 這是傅雷先生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給兒子傅聰的書信節選。其中的深情并未止于對兒子的牽掛,還有未曾謀面的孫子。傅雷先生會覺得孫兒望著照片認識爺爺奶奶是一個讓自己感動的情景,卻對能親自看見他擁抱他一點不抱希望,行至生命盡頭的老者,對親情無限眷戀卻又有很多無奈和辛酸,讓我們讀罷心中波瀾萬千。
(3)組長總結。
兩地書信,父子情深,時光已逝,扉頁已黃,一封封家書中給我們留下的,是深情不改。 第三小組:專題三——教子之道 (1)組長主持。
120多封家書,于傅雷,是對兒子的諄諄提醒與教誨;于傅聰,是十余載的只身求學成長記錄;于我們,是一部感性和理性兼而有之的教育史詩。
(2)組員交流展示。
①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與大家交流專題下的內容梳理。
從以身為道,以藝為引,苦心勸說,贊揚褒獎四個方面梳理、交流傅雷先生的教子之道。首先是以身為道,1954年4月7日的來信中,……(見導圖)1955年5月11日的信中……(見導圖)正如傅雷先生自己所說,他要給兒子做一面忠實的鏡子,這種以身為道的教子方法便是他作為一面鏡子最直接不過的體現。其次,贊揚褒獎。在傅聰出國之前,傅雷是標準的嚴父,然而這種嚴苛的態度卻在傅聰出國后幾乎一掃而光,傅雷不再吝惜自己對兒子傅聰的褒獎,如1955年3月20日的信中提到……(見導圖)父親的贊賞無疑是傅聰異國求學路上最有力的陪伴。
②“聰: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tonecolour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夸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洼中到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登峰頂。
——1954年2月2日(節選)”
這是傅雷聽了兒子傅聰的表演錄音后于信中的一段贊賞,字里行間可見傅雷先生對兒子不吝溢美之詞“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好孩子,我真該夸獎你幾句才好”更是直接表現出對兒子的肯定和贊賞。
③傅雷先生在和傅聰交流的過程中會時常征引經典書目中的內容,如在1955年12月11日的信中傅雷先生就提到了毛澤東選集中的《實踐論》及《矛盾論》以此教導兒子加強自己的理智和分析能力。可見傅雷先生在教育兒子的時候不僅以自身經歷為“鏡子”,同時也是旁征博引。
(3)組長總結。
傅雷先生的教子之道確實廣博浩渺,他教育兒子的過程就像是一個成熟穩重的長者與年輕氣盛的少年跨越時空的對話,“人總要學會長大,學會和這個世界和解”,愿我們亦能于這教導中汲取營養,潤澤成長。
4.視頻總結
綜合多個專題,老師用一段視頻來總結一下《傅雷家書》。 三、寫一封家書,致最愛的Ta
1. 一封家書,萬千滋味,幾許深情。
然而,如今我們交流和表達的方式卻早已被一段語音、一封郵件甚至一波表情包所取代。 時間的洪流推著我們不斷向前,但對至親的愛卻從未改變,寫一封家書,致最愛的Ta…… 視頻欣賞,創設情境。 2. 提筆寫一封家書,你又想將它寫給誰呢?請同學們展開面前的信紙,寫一封200字左右的微家書,致自己心中最愛的Ta。
3. 展讀家書并賞評。 四、課堂小結
書信這種表達方式可以讓我們放慢腳步,回歸本真。
讓我們以紙筆為媒,以書信為介,書寫心中的愛,再現文字背后的價值與溫度。
附板書:
《傅雷家書》:選擇性閱讀
兩地書信 父子深情
萬千滋味 取一瓢飲
寫一封家書 致最愛的 Ta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