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朝花夕拾,人物篇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走進《朝花夕拾》人物篇_重慶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細節凸顯神韻
——走進《朝花夕拾》人物篇
【課前預習】
1.收集魯迅的相關資料在摘抄本上。(包括名、時、地、作、評)
2.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朝花夕拾》這部書,用瀏覽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了解全書的內容,精讀精彩片段。
3、精讀寫人篇目,并勾畫出人物描寫的句子。 【知識鏈接】
背景介紹(復印下發給學生)
創作•朝花夕拾‣時魯迅已是文壇舉足輕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慘案后,魯迅寫了•紀念劉和珍君‣等文,憤怒聲討反動政府的無恥行徑,遭到反動政府的迫害,不得不過起顛沛流離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醫院、德國醫院等處。盡管生活艱苦,還寫了不少的散文詩和•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等三篇散文,它們后來與魯迅在慘案發生之前寫作的•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魯迅接受了廈門大學的聘請,南下教書,但他在廈門大學只呆了四個多月,因為他發現廈門大學的空氣和北京一樣,也是污濁的。 魯迅在這里見識了種種知識分子的丑惡嘴臉,毫不留情地進行抨擊。魯迅雖然不喜歡廈門大學,但他對自己擔任的課程卻傾注了全力,他上的課很受學生的歡迎。在繁忙的教學之余,魯迅寫了很多作品,這其中就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鎖記‣•藤野先生‣和•范愛農‣五篇散文。這五篇散文與在北京創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構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這十篇散文,是“回憶的記事”„•三閑集〃†自選集‡自序‣‟,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了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
在談到這批文章的寫作時,魯迅先生深情地談到了“思鄉的蠱惑”,“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等等,說,這些東西“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這些深情的表白,都表明魯迅在那個特定的生存環境中,在人到中年、身處異鄉的時候,確實是打算寫作以 “回憶”為主要內容的文章,來寄托自己的思鄉之情,來對抗那“紛擾”、“離奇”的現實景況的。 【學習目標】
1、結合魯迅相關資料,感受其人其文魅力。
2、體悟并學習魯迅以小見大,用細節凸顯神韻的藝術手法。 3、學會從生活中捕捉并描繪經典細節。 【學習過程】
一、 談話解題,今拾魯迅之花
(一)名言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臧克家先生曾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個他是誰?
明確:魯迅就是“死了”“還活著”的“有的人”, 魯迅也在日記中說:“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死掉了。”他病逝后的影響驗證了這句話,他的靈柩上覆蓋一面繡著“民族魂”的旗幟。魯迅逝世已經81年,但是提起魯迅可謂家喻戶曉,我們拜讀他的作品才熟悉他這個人,今天我們通過賞析•朝花夕拾‣來感受其作品的魅力。
(二)初讀感受,走近《朝花夕拾》
前幾天,老師布置你們閱讀•朝花夕拾‣包括小引和后記。現在,檢測閱讀效果。出示題:
1.《朝花夕拾》原名( 舊事重提 ),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
2.文章主要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 懷念)之情,同時對往事深情地回憶時,作者無法忘卻現實,以客觀的筆調含蓄地流露出對黑暗社會的( 諷刺和批判 ),顯示了魯迅先生真實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3.《朝花夕拾》中出現的六個主要人物:作者的保姆(長媽媽)、恩師(藤野先生)、朋友(范愛農)、父親和鄰居(衍太太)、作者兒時的私塾老師(壽鏡吾)。
過渡:•朝花夕拾‣是魯迅一面真實的鏡子,里面美好溫馨的回憶 ,客觀含蓄的諷刺。有讓他尊敬懷念,也有諷刺批判的人。可見•朝花夕拾‣值得我們品味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走進•朝花夕拾‣的人物篇,感受魯迅熟悉的人物的特點,學習魯迅人物描寫的藝術手法。
3
二、 經典引路,認識細節描寫 (一)看圖猜人,初識人物細節
經典的人物描寫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下面我們欣賞幾幅畫,看誰能最快猜出是作品中的哪個人物?并說說你的依據。(見PPT)
過渡:同學們真棒,閱讀非常認真,觀察也十分仔細,老師為你們點贊。記住了人物的一些經典細節。說明細節描寫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下面我們就走進細節。 (二)舊文引路,認識細節描寫 1、認識什么是細節。
屏幕顯示(齊讀):細節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現對象富有特征的細枝末葉。人物的細節可以是看似不起眼的一處外貌、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句話等,就像電影中的特寫。
從剛才的文字中你獲取了關于細節的哪些信息?
2、賞析這些細節有什么作用呢?
我們以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壽鏡吾老先生為例分析,壽鏡吾老先生雖著墨不多,但有一些精彩的細節,說說好在哪里?
屏顯:(1)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
(嚴而不厲)
(2)讀書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讀書癡迷,自我陶醉) 問題設置:
問:您能模擬這個動作來感受讀書癡迷,自我陶醉的樣子嗎? 學生朗誦春曉把動作加進去感受讀書陶醉的情形。
老師把先生讀書的語言加上模擬讀書自我陶醉的情景。(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
問:讀書的內容你懂嗎?當時的魯迅懂嗎?
明確:內容如此枯燥難懂,但是給作者留下的印象之深刻,加上作者用細節(微笑、頭的動作仰、搖、拗)傳神地再現,讓我們也身臨其境,一個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可愛的老夫子形象就躍然紙上,這就是細節描寫的魅力。 展示(齊讀):
細節描寫能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細微復雜的內心精神世界。即細節能凸顯人物神韻。板書:細節顯神韻
過渡:神韻即是指人的神采、風度,包括內心精神世界。魯迅先生就擅長攝取生活中的小細節(一處外貌、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句話等),以小見大,寫出
4
人物的神韻。下面我們就走進•朝花夕拾‣中的另一篇•阿長與山海經‣,體會魯迅先生是如何用細節來凸顯神韻。 三、精讀人物,品析細節之妙
從課前預習找出關于阿長、衍太太的人物描寫的句子中,找出最能凸顯人物神韻的細節,并探究這些細節描寫有何特點。 (一)小組合作共賞阿長細節神韻
1、你們小組覺得阿長的哪些細節給你們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找出典型的一兩處即可)
2、從這些細節中你們讀出人物怎樣的特點?
3、你們組用什么方法再現這一經典細節?(朗讀法、情景模擬法) 提示: 發言人聲音洪亮,表情自然大方,表述清楚完整。 可以用這樣的句式來回答:
我們組從 細節中讀出了 性格(精神)。 我們組的 來讀(表演)這個細節。
(初一的孩子回答問題的完整性較差,所以用句式的方式提醒孩子) (二)師生對話探究阿長細節特點 這些細節描寫有什么特點?
示例1:擺大字睡相,切切察察時豎起第二個手指頭在空中上下搖動或指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分析:這些不雅的動作只有粗俗的舉止不文明的人才能做出來,說明細節很典型,有代表性,使阿長的形象栩栩如生,一下子就浮現在眼前了。因為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阿長”,你能舉個例子嗎?說明阿長這個細節很真實。
(板書:典型真實)
示例2: “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問:可以換成“哥兒,有畫的“山海經”我給你買來了。 ”嗎? 分析:有•三哼經‣嗎?(沒有,是•山海經‣)。為什么說三哼經?(沒有文化,憑記憶記住三什么經。)買一本連名字都不知道的書容易嗎? “三哼經”三個字,字字千金,簡練傳神地把沒有文化但樸實善良,對孩子有著真摯的愛保姆阿長的形象躍然紙上。這種愛不僅讓魯迅全體震悚,而且也深深地叩擊我們的心弦。我們的親人有幾個能做到像阿長這樣呢,如果你要買書,你家不識字的婆婆爺爺會主動給你買嗎,讓會識字的親人去買,有時不空還不會去呢。 這句話有何特點? (板書:簡練傳神)
5
(三)自主探究衍太太形象及細節特點
朝花夕拾中還有一位婦女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下面我們走進•瑣記‣去了解衍太太是通過哪些經典細節來表現的,這些細節有何特點?
屏幕出示:《瑣記》
示例(1):衍太太卻決不如此。假如她看見我們吃冰,一定和藹地笑著說,“好,再吃一塊。我記著,看誰吃的多。
賞析:語言、神態的描寫,塑造出了一個表面上對孩子好,其實背后經常慫恿孩子們干壞事的角色。寥寥幾筆讓這位太太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示例(2):一回是我已經十多歲了,和幾個孩子比賽打旋子,看誰旋得多。她就從旁計著數,說道,“好,八十二個了!再旋一個,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著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嬸母也恰恰走進來。她便接著說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聽我的話。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抓語言細節進行對比刻畫表里不一、圓滑使壞,讓孩子做危險的事)
細節描寫特點: (板書:巧用對比)
這樣兩面三刀,背地使壞的“衍太太”最好的寫法就是用對比手法來突出她的神韻,對比不止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比,還有一個人前后語言動作行為的對比。
(四)技法小結:魯迅的人物細節描寫妙在哪里?
過渡:從剛才的分析中,我們感受到魯迅用細節來凸顯神韻的手法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浮現在我們眼前,一把戒尺一個讀書的動作神情讓我們記住嚴而不厲,有趣的私塾老師,一個大字睡相、一個手指、一句三哼經讓我們記住了粗俗愚昧但愛孩子的保姆阿長,三句話,兩處對比讓我們記住兩面三刀,背地使壞的鄰居“衍太太”。這就是細節的魅力。現在我們歸納一下魯迅的人物細節描寫妙在哪里?板書:
魯迅人物細節: 妙在典型真實,持一當十;
妙在簡練傳神, 以點窺貌;
妙在巧用對比,愛恨分明;
„„
總結: 我國的劉真說:作品中的細節,就像活人身上的細胞,是藝術作品的靈魂,所謂作品的高度和深度,是由它的細部決定的。法國的著名作家巴爾扎克也曾說過:唯有細節將組成作品的價值。由于魯迅先生采用細節凸顯神韻的藝術表現手法,使•朝花夕拾‣成為經典散文名篇,歷久不衰。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當然,魯迅在這篇文章中采用的藝術手法絕不只有這點,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學習。
四、課外衍讀,欣賞經典細節
6
《朝花夕拾》中人物的經典細節讓我們難忘,其實中外文學作品中有許多經典細節描寫,我們來欣賞一個片段。
嚴監生喉嚨的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到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出兩個指頭。
這個細節留給讀者的印象時十分鮮明強烈的,嚴監生這個守財奴吝嗇鬼形象入木三分。兩個指頭讓他榮登中國著名吝嗇鬼形象之首。 五、回歸現實,尋找生活細節
1.觀察四幅經典圖片,尋找感人細節。(圖片見PPT): 老師配音樂領誦:
文學來源于生活,其實我們身邊也有許多讓人難忘的細節,請欣賞這幾幅
圖片,你的心靈受到震撼了嗎?你發現細節之美嗎?---齊讀
學生配樂齊誦:
細節美在解放軍叔叔沾滿泥漿的褲子,詮釋出無私奉獻;細節美在“跨欄王”劉翔以雄鷹的姿態跨過最后一欄,表現出忘我拼搏,細節美在大眼睛小女孩純澈的眼神,透露出求知渴望;細節美在父親被雨水淋濕的背影,傳達出深沉父愛。
同學們,你的生活中總有讓你難忘或感動的一些人,他的哪個細節讓你難忘或感動,請你回憶并用筆仿照上面的示例寫一處感人的細節,給大家分享。借魯迅細節凸顯人物神韻之法,注意選擇典型真實的細節,語言簡練傳神。提示:可以寫老師、同學、路上行人、交警、父母等。
學生描述感人細節,師生互評。
結束語: 同學們,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快樂的時光是短暫的。本堂課,我們學到魯迅先生選取典型細節傳神凸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這就是名著的魅力,文學的魅力。讓我們愛上名著,愛上閱讀,
屏顯:(拾魯迅之花,賞細節之美,借名著之法, 琢吾文之韻!) 六、作業布置,深化本課所得
1.用老師所講的方法品析藤野先生、范愛農的人物形象。去認識魯迅的另一個恩師和朋友。
7
2.課外閱讀魯迅的其他作品。推薦篇目:《狂人日記》《阿Q正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