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昆蟲記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名著導讀名著《昆蟲記》讀中交流課_廣東省 - 東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昆蟲,大世界
《昆蟲記》讀中交流課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人教版八上名著《昆蟲記》讀中交流課。 教學設想
一、名著內容:《昆蟲記》是文藝型的科普著作,既給讀者展示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又兼具文學性,語言活潑生動;法布爾還以蟲性反觀人類社會,同時,作者對科學、對生命的終極探索,亦成為值得學習的“法布爾精神”。因此,讀此著,應讀懂三層:科學、文學、哲學。
二、課型:本節課為“讀中交流課”,注重兩個點,一是“橫向”引導,“橫向”即從學生閱讀接受心理的角度,一面總結學生隨著時間推進在閱讀此著過程中的閱讀成果與成長,一面又要從一個更高的層面引導他們繼續深入此著;二是“縱向”提升,“縱向”即從名著角度,指教師應發揮好主導角色,從“科學、文學、哲學”三個角度對整本書做一個最后的提升,并適時點撥整本書閱讀的技巧。
三、學情:此名著閱讀時間為八上,學生經過七年級一年的閱讀學習,已具備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方法;二、八上學生開始步入叛逆期,且剛上初中時的朝氣和興致部分消退;三、我校一直采用“小組合作分層教學模式”,學生更善于交流與分享,有利于開展名著分享課。
學習目標
進一步品賞《昆蟲記》一書的“科學、文學、哲理”世界; 進一步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方法。 學習重點
進一步品賞《昆蟲記》一書的“科學、文學、哲理”世界; 進一步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方法。 學習難點
進一步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方法。 課前預習
一、從“整本書閱讀”角度,一是搜集背景和作者相關資料,基本做到“知其人、論其
2
世”;二是設計好閱讀進度表,有規劃、有節奏、有層次地進行閱讀;三是初步形成個人閱讀成果,如讀書摘抄、讀書批注、讀書感想、主題演講、箴言書簽、昆蟲卡片、思維導圖,等等。
二、從本節名著交流課角度,一是仔細閱讀原著;二是完成課前導學案,包括制作“昆蟲小名片”、“箴言書簽”等課前任務(詳見后文“導學案”部分)。
課堂學習
一、課堂學習流程圖
二、課堂學習具體過程
小昆蟲,大世界 ——《昆蟲記》讀中交流會
(一)情境導入:
“金秋十月,我們跟隨法布爾走進他的荒草園,在奇妙的昆蟲世界里馳騁,留下了閱讀的歡聲與腳印。請教學小助手為我們分享這一路閱讀的收獲。”
教學小助手分別從閱讀進度表、讀書筆記、自制書簽、主題演講、閱讀感想等方面進行分享匯報。
(二)播放微課:“《昆蟲記》可以讀什么?”
微課通過三個視頻切入《昆蟲記》,具體解讀八年級上冊學生應該讀透的“科學、文學、哲思”三個層面,教師適時提醒學生做好筆記。 (三)小昆蟲里的“科學”世界
“《昆蟲記》是科普類名著,崇尚科學的法布爾傾盡一生觀察探索,把心血凝成此著,在
3
書中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細致入微的昆蟲科學世界。 ”
1、科學知識知多少——展示“昆蟲小名片”
(1)請展示出設計好的“昆蟲小名片”,并請小組內的學生回答與該昆蟲相關的一個問題。
(2)每組派出一位代表,展示并請其他組學生回答自己設計的問題,猜對了的學生可以贏得對方的昆蟲名片。
——預設問題:學生設計的卡片出現知識錯誤(要及時訂正);全班學生都回答不出來學生設計的問題(設計的問題自己要有答案);多媒體出問題(課前要排查設備故障問題)。 (四)小昆蟲里的“文學”世界
“法布爾被稱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偉大詩人)’;著名翻譯家王光先生稱贊其為:‘學術報告寫出語言藝術境界’。除了有科學的嚴謹之外, 法布爾的作品還具有文學的生動和意趣。”
1、 文學韻味品多少(一):讀一讀,比一比,品一品
“甲蟲制作糞球的過程”
《辭海》:產卵后,雌雄共同推曳糞土將卵包裹而轉成丸狀。
《昆蟲記》:夫妻雙雙以同樣高漲的熱情,共同參與為兒子們準備面包的勞動,揉面團,運回家,入烤爐,樣樣都干。前爪上的小刀用力一劃,一塊大小正合適的糞食切下來,供它們加工用。這時候,做父親的和做母親的齊心協力,共同擺弄切下的小糞塊,輕輕地拍打,加力按壓,制作成大疏豆粒般的小丸。 ——問:分別可見這兩本書各自怎樣的語言風格呢?
——預設答案:《辭海》是簡潔、嚴謹;《昆蟲記》則使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非常生動有趣;科學性、文學性的完美統一;以人性觀照蟲性,賦予了昆蟲人的形象特點。
2、 文學韻味品多少(二):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1)請小組長擔任主持人,組內學生在讀書筆記中圈畫批注出能體現“文學性”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并簡單分析。
(2)每組派出一位代表展示,C層學生展示可雙倍加分。
——預設問題:學生不能有感情地誦讀美句(教師要適時適當進行點撥);學生無法到位地品賞美句(可請其他學生幫助他);個別小組沒有協作好,派不出代表(小組討論時教師要跟進)。
(五)小昆蟲里的“哲思”世界
4
“法布爾用了大量的擬人手法,以人性觀蟲性;反過來,又以蟲性反照人類與社會。他既是寫昆蟲,更是寫盡他對人類社會的哲思。”
1、哲理品悟曉多少——我的書簽我做主
(1)課前作業:書中有許多法布爾思考人類社會的語句,請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兩句話作為讀書箴言,并制作成精美書簽。
(2)課堂任務:請展示你的書簽,并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想法。
——預設問題:學生找的句子并沒有體現哲思(教師可適時對“哲思”進行點撥);學生無法根據現實生活對所選哲思美句闡述自己見解(教師可及時引導其從哲思美句的某一個點入手,在現實生活尋找與其有關聯的人事物進行闡述);個別學生沒有完成設計書簽的課前作業(教師要留其自尊,但可私下提醒)。 (六)整本書閱讀的方法
《昆蟲記》: 科 學 —— 文 學 —— 哲 思 整本書閱讀:作者寫什么——作者怎么寫——讀者讀到和悟到什么 (七)作業及課堂小結
1、 課后作業:建立個性化昆蟲檔案袋(詳見下一項“課后作業”) 2、 課堂小結:本節課已完成預設的學習目標
課后作業
請根據本節課所學,繼續細讀或二次閱讀《昆蟲記》,并參考以下表格形式給不同昆蟲設計名片,并形成“個性化”的昆蟲檔案袋,鼓勵創新設計。
昆蟲名
科普知識
美句品賞
哲理思考
別名
摘取描寫該昆蟲的美句并簡單品賞
摘取與該昆蟲有關的哲理性句子并談談自己的見
解
壽命 習性 婚配 ......
板書設計
5
反思提升
“縱橫式”整本書閱讀 ——以《昆蟲記》為例
溫儒敏老師提出:“把培養語文閱讀興趣與習慣,當作語文學習的頭等大事”。全國數據驅動教育改進專題研討會亦明確指出,學生的閱讀水平直接影響其語文水平與成績。
筆者深愛語文學科,并將閱讀視作人生之樂事,從10年畢業到東莞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為東莞學生的“整本書閱讀”狀態感到著急與憂心,不管是閱讀的量、閱讀的面,抑或時閱讀思維的深廣度,都與這個城市發展的情況不符。因此,筆者一直以來以身作則,自己閱讀,帶著學生閱讀;不斷學習,摸索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經驗。提出并一直在推行“書架上的寒/暑假”、“一周一詩”、“名著閱讀擂臺賽”等等整本書閱讀的導讀范式。
以參加這次比賽為契機,筆者深入閱讀并鉆研了《昆蟲記》一書,在前人的經驗以及自己的實踐基礎上,終于撥開一點迷霧,找到整本書閱讀指導的一點方向——“縱橫式”整本書閱讀。以下,謹以《昆蟲記》為例,談談一點自己的見解。
“縱式”整本書閱讀
“縱式”,強調因“書”制宜,即指以名著為抓手,挖掘名著中的可讀點。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每本書里所展示的每個世界都是不同的,而同一本書對于不同年齡段的讀者所展示的世界也是不同的;這便需要教師深入去鉆研并挖掘出這個世界里,適宜該年級學生閱讀的“閱讀點”。
如《昆蟲記》一書,首先,眾所周知,這本書是科普類著作;但其又絕不僅僅類似于普通的科學著作,法布爾的文字功力躍然紙上,用極為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活潑有趣的昆蟲世界;再往深處去挖掘,會發現法布爾寫昆蟲,不僅只是寫昆蟲,他亦是在借昆蟲思考我們人類社會,以及探尋生命的終極意義。因此,《昆蟲記》一書的整本書閱讀導讀,可嘗試通過“科學”、“文學”、“哲學”三個點逐漸推開。
“科學”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法布爾在書中傳授的有關昆蟲的名稱、習性、婚配等科學知識;二是法布爾探索科學知識的科學實驗過程,也即他如何推斷、紀錄、實驗等等的這個過程。我們教師引導學生讀《昆蟲記》,首先就應該引導他們去走進這里面的昆蟲世界,在了解掌握有關昆蟲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嘗試“跟法布爾學觀察、學實驗、學探究、學推斷”,并把這種求真、探索、細致、耐心的科學精神運用到生活、學習實踐當中去。
“文學性”指報告文學運用形象的語言、精巧的結構,或采用各種文學藝術手法進行描寫。除了有科學的嚴謹之外, 法布爾的作品還具有文學的生動和意趣。因此被稱為“ 昆蟲世界的維吉爾(偉大詩人)”;著名翻譯家王光先生稱贊其為“學術報告寫出語言藝術境界”。因此,教師們引導學生讀《昆蟲記》,還需要去品味這里面的語言,并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
6
行品賞,對于層次高的孩子,亦可嘗試引導他們去尋找同類資料文獻進行對比閱讀。如,同樣對于“甲蟲制作糞球的過程”的描寫,“百度百科”里呈現為“產卵后,雌雄共同推曳糞土將卵包裹而轉成丸狀。”《昆蟲記》里的描寫則明顯更為詳盡、生動:“夫妻雙雙以同樣高漲的熱情,共同參與為兒子們準備面包的勞動,揉面團,運回家,入烤爐,樣樣都干。前爪上的小刀用力一劃,一塊大小正合適的糞食切下來,供它們加工用。這時候,做父親的和做母親的齊心協力,共同擺弄切下的小糞塊,輕輕地拍打, 加力按壓,制作成大疏豆粒般的小丸。”可見《昆蟲記》一書的語言特點:“大量使用擬人、比喻手法,生動有趣,科學性、文學性完美統一,以人性觀照蟲性,等等。”對于層次高的孩子,教師可引導其在“跟法布爾學觀察”的基礎上,仔細觀察某個動植物,然后“跟法布爾學寫作”。
“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法布爾勤于思考,以蟲性反照人類與社會,他既是寫昆蟲,也是在寫他對人類社會的哲學觀,同時,結合他自己的人生軌跡和創作背景,法布爾個人所體現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亦是值得學生們探討與學習的。因此,一方面,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昆蟲記》中法布爾借昆蟲之口的所思所感所悟,并在“跟法布爾學寫作”的時候,嘗試“跟法布爾學思考”,借物抒懷;另一方面,搜集有關作者的資料,并嘗試“對話法布爾”,學習法布爾的精神,不為世俗眼光所囿,不被名利所困,心無旁騖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橫式”整本書閱讀
“橫式”,即以學生的閱讀過程為抓手,根據學生的閱讀接受心理進行整本書閱讀指導。莫提默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出,從接觸到深入一本書,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而興趣、壓力、功利、動力等外內力量會幫助維系這個過程。因此,整本書閱讀指導,從學生的接受心理角度來說,應該分為“讀前、讀中、讀后”這三個過程。
讀前,應以興趣引導為主。著名教師錢夢龍認為,在指導學生展開名著閱讀時要處理好“導”和“讀”之間的關系,教師尤其要重視“導”,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因勢利導、促使學生激發閱讀興趣。結合《昆蟲記》一書的特點,課前導讀部分可以嘗試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首先,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搜索整理有關作者、寫作背景的相關知識,并在班級里做個簡單的匯報;其次,舉報知識競賽活動,競猜相關的昆蟲知識、謎語,吸引他們的興趣;最后,還可以布置設計閱讀進度表的作業,讓閱讀有規劃,有條不紊地進行。
讀中,應以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閱讀能力的提升為主。如前所提,八上的學生讀昆蟲記,應該讀透科學、文學、哲思這三個點。因此,在這個過程,教師可設計活動引導學生往這方向去閱讀,如開展主題演講“我最喜歡的小可愛”,講述出與昆蟲有關的科學知識;可利用課前分享摘抄,這是在品味文學性;找出有哲理的語句,并設計成箴言書簽,這是在讀懂作者的哲思。最后,教師再開展讀中交流會,明確告訴學生,讀昆蟲記,就是要讀透這三個點,課后閱讀作業則讓學生每種昆蟲都圍繞這三個點做成昆蟲名片,形成昆蟲檔案袋。本次參賽課的設計,便是在這一環節之中。
讀后,則以成果匯報為主,培養學生的閱讀成就感。首先,可讓他們展示建立好的昆蟲檔案袋,并互相提問;其次,開展個性化讀書筆記展覽,讓他們欣賞彼此的閱讀筆記;最后,鼓勵學生創新的閱讀成果,如“采訪法布爾”、向法布爾學觀察、學寫作、學思考,等等。
在這整個逐層推進的閱讀過程中,教師除了導讀,還應該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終極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即對每個閱讀作業,如讀書進度表、讀書筆記、讀書匯報等等登記匯總,終極性評價,即讀后成果匯報課要求學生上交的閱讀成品,如“昆蟲檔案袋”,要形成一個最終閱讀成績;并將過程評價和終極評價結果按照一定比例如30%納入期末考核的名著題分數之中。
路漫漫其修遠兮。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享受閱讀?如何讓整本書閱讀的教與學落實到位、生動有力?筆者一直在努力探索,期待著與廣大語文教師一起,走出一條愉悅而正確的
7
閱讀大道。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