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馬說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3課《馬說》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馬說》教學設計
一、教學理念
(一)文言結合,在分析文章內容的同時落實重點文言詞語,并在教學中滲透方法指導。 (二)根據寫法特點清晰梳理文章結構,抓住重點內容,深入解讀文章思想。 (三)在講透文言詞語與文章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力求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二、教學任務分析
(一)單元教學目標分析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是古文單元,《教師教學用書》提出本單元教學任務是反復誦讀,培養文言語感;注意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句式,欣賞課文中精彩的語句;學習古人論事說理的技巧,體會他們的人生感悟,從中得到思想啟迪和情感陶冶。
(二)本課教學內容分析
《馬說》這篇文言文是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全文使用了托物寓意的寫作方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作者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才能。全文寄托了作者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并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針砭和控訴。教學中首先要注重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其次掌握相關文言知識,疏通句意,了解重點虛詞、實詞的相關用法,并進一步了解“說”這類文體的特點;最后理解內容,品味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著眼于文本,通過細讀文本來深入挖掘文本意義。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通過近兩年的文言文學習,初步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已基本養成查閱資料,圈點勾畫,歸納整理的良好習慣;也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和賞析能力。但學生的這種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濃,學生的理解、欣賞和遷移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課前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多動手,查資料,學生能做的就讓他們自己做,遇到問題先自己思考,解決不了的與同學交流討論,為學生提供更多自學的機會;課堂上結合文體特點創設問題,引導學生在落實字詞解釋和翻譯的基礎上,感悟課文內在情感掌握文本的寫法及文章的中心,讓文言文的課堂不再枯燥。
二、教學目標:
目標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運用圖表梳理文章脈絡。 目標2:細讀文本,品味詞句,體會作者蘊含在文中的情感。 目標3:結合托物寓意寫作手法,歸納出文章的中心。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先學后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預習(半節課):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完成導學案,小組討論修正答案。
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完成學案。
先學后教,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根據文言知識的積累,課前嘗試翻譯全文。
(二)故事導入,檢測預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以《伯樂遇千里馬》的寓言故事導入; 2.學生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1、聆聽; 2、回答; 3、讀順課文。
激起學習興趣;檢測預習情況。
(三)明確體裁,把握動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明確體裁并解釋題目意思。
“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看法。
明確:意思是討論馬的問題。
2.韓愈為何要討論馬的問題呢?從閱讀提示中找出一個詞語加以概括? 明確:不平則鳴
1、聆聽并回答老師問題;
2、圈劃出閱讀提示中的關鍵詞,整體感知文本內容。 3、聽老師講解,并做好筆記。
通過對題目的解釋,了解課文體裁。
通過閱讀提示,初步了解本文是一篇“不平則鳴”之作。
(四)文言結合,理解文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任務1:文中千里馬遇到了哪些“不平”之事? 請找出相關句子,根據導學案解詞翻譯。 回憶文言詞句學習策略: 1.關注課下注釋;
1、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結合導學案翻譯預習題閱讀文;
根據問題,梳理文本,鞏固重點文言字詞,理解文意。
2.借助工具書; 3.積累遷移; 4.結合語境。 翻譯的基本策略: 1.直譯(結合語境組詞); 2.句子通順(關注句式)。
任務2:作者對不平發出了怎樣的感慨?請找出相關句子,并根據學案解詞翻譯。 2、圈劃出相應語句,回答老師問題,并作翻譯; 3、聆聽老師或同學的補充講解,并做好筆記。
結合例子強化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的運用。
(四)品味情感,歸納主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任務1:作者對馬的不平遭遇有怎么樣的情感呢? 示例: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批注“遺憾”、“惋惜”。
任務2:結合韓愈的經歷說說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分別比喻哪些人?(投影韓愈生平資料:有才之人、仕途坎坷) 任務3:根據板書來歸納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②對愚妄淺薄的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行為的憤怒和批判; ③希望統治者能重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
任務4:托物寓意文章的特點:借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任務5:對比朗讀,深入領會韓愈對食馬者憤懣、憎恨的情感。 要求:第一次齊讀原文第三段;第二次小組分角色讀,一人表演食馬者,其他人輔以動作表情朗讀加字文;第三次帶感情齊讀加字文。
第一遍讀: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第二遍讀:(你)策之不以其道,(你)食之不能盡其材,(我)
1、學生聆聽任務; 2、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默讀課文,并根據任務要求在文中進行圈劃批注;
3、學生舉手回答,師生交流,完善答
案,做好筆記; 4、學生根據老師的
指導,用最恰當的感情和語調朗讀。 通過咬文嚼字的方法體會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憤懣、惋惜之情,了解作者借千
里馬之遭遇來表現有才之士受到不公平待遇和不幸處境,從而把握托物寓意的寫法特點。
鳴之而(你)不能通其意,(你還)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五)拓展延伸,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設問:生活中面對不平之事,談談你怎么做? 明確:①不平則鳴;
②不僅要把自己的意愿想法表達出來,還要在平凡的崗位做出卓越的貢獻,像韓愈一樣。 拓展閱讀:
在火中生蓮——韓愈在潮州
唐元和十四年,韓愈貶任潮州刺史。潮州一任不到八個月,他沒有因為失意而消沉,反倒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一系列為民謀利的工作中。他驅除鱷魚,獎勸農桑,興辦教育,大修水利,延選人才,傳播中原先進文明,從而使當時的蠻荒之地潮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潮州百姓永遠記住了韓愈,潮州的山水、路堤、亭臺,很多都為紀念韓愈而命名,后人因此贊道:“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這份永遠的紀念,不僅因為韓愈能寫一手錦錦繡文章,而且因為他拋卻了個人榮辱,腳踏實地地為老百姓謀福利、做好事。居塵學道,火中生蓮;德潤古今,道濟天下。 默讀拓展閱讀文本,學生思考,暢所欲言。
歸納所學的懷才不遇的詩句,鞏固學生知識結構圖。
結合課文和拓展閱讀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六)總結鞏固,布置作業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分類整理字詞。
2.完成《學評》中《馬說》練習。 課后完成作業
鞏固知識,提升能力。
附板書設計:
(托)馬說(人) 托物寓意
千里馬——人才(韓愈) ——惋惜、同情 不平則鳴 食馬者——愚妄的統治者 ——憤懣、諷刺
伯樂——賞識重用人才的人——期盼、呼喚
附課文:
23.馬說(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導學案
一、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駢死(pián) 盡粟(lì) 奴隸人(lì)
B﹒一食(sì) 槽櫪(lì) 食馬者(sì)
C﹒一石(dàn) 而食(sì) 食不飽(shí)
D﹒食之(sì) 外見(xiàn) 無馬邪(xié)
二、解釋以下加框的字詞,并翻譯全文。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不常有。故( )
雖( )有名馬,祗( ) 辱( )于奴隸人之手,駢死( )
于( )槽櫪之間,不以( )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 ) 或( ) 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
千里( )而食也。是( )馬也,雖( )有千里之能,食不飽,
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且欲與常馬等( )不可得( ),
安( )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 )其道( ),食之不能盡其材( ),鳴之而不
能通( )其意,執( )策( )而臨( )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 )真無馬邪( )?⑧其( )真不知馬也。
附:拓展閱讀資料
在火中生蓮——韓愈在潮州
唐元和十四年,韓愈貶任潮州刺史。潮州一任不到八個月,他沒有因為失意而消沉,反倒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一系列為民謀利的工作中。他驅除鱷魚,獎勸農桑,興辦教育,大修水利,延選人才,傳播中原先進文明,從而使當時的蠻荒之地潮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潮州百姓永遠記住了韓愈,潮州的山水、路堤、亭臺,很多都為紀念韓愈而命名,后人因此贊道:“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這份永遠的紀念,不僅因為韓愈能寫一手錦錦繡文章,而且因為他拋卻了個人榮辱,腳踏實地地為老百姓謀福利、做好事。居塵學道,火中生蓮;德潤古今,道濟天下。
問題:生活中面對不平之事,結合課文和拓展閱讀談談你怎么做?
課后字詞鞏固
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寫出它的本字和意義。
①才美不外見
_______通_______含義:
②食之不能盡其材
_______通_______含義:
2.下面句中的“之”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A.袛辱于奴隸人之手 B.執策而臨之
C.駢死于槽櫪之間 D.馬之千里者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雖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食之不能盡其材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不以千里稱也 策之不以其道
D.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無馬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