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短文二篇,記承天寺夜游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閱讀10短文二篇記承天寺夜游-浙江省 - 寧波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積累文言詞匯,感知課文。 2.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抓關鍵詞句,理解作者思想與情懷。 3.指導學生運用古文閱讀策略,在傳統文化浸潤中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宋代名家蘇軾的一篇短文《記承天寺夜游》。這篇短文雖然只有85個字,卻如行云流水,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學習文言文,一定要走進古人的話語系統,最好的也是最基本方法就是——反復誦讀。
自由誦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注意字詞正確讀音、語句停頓。 集體誦讀課文,要求:語速緩慢,注意停頓。 二、學習活動一:“以意逆志”讀“夜游”
關注題目中的中心語“夜游”,本文文體是游記。以我們對游記的了解,走進本文,和蘇軾同游體會。介紹一種閱讀欣賞方法——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出自《孟子·萬章上》,是以己之意迎受作者之志而加以鉤考。 “逆”是
“迎合、揣摩”的意思,“志”是指作者為文的目的意圖。 自讀課文,用文中語句解答:
• “夜游”在何時、何地? • “夜游”者為誰? • “夜游”緣起為何? • “夜游”所見何景? •
“夜游”所抒何情?
三、學習活動二:“知人論世”說“閑人”
一次隨性的夜游,何來“閑人”的感嘆?善于發現尋常景物的美,更可自詡“雅人”。“閑”字背后有著怎樣的情愫呢?想真正走進蘇軾,我們就要走蘇軾所處的時代,和他同呼吸共命運,一起去看看他所歷經過的路。介紹一種閱讀欣賞方法——知人論世。
“知人論世”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認為文學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時
代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論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寫作
的時代背景,才能客觀地、正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小組研讀探討:
• 交流各自對蘇軾的了解。
• 結合助讀材料,說說本文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當時心境。 •
根據以上討論內容,再讀課文,說說對文末“閑人”一句的理解。
四、課外閱讀推薦
散文《蘇東坡突圍》(余秋雨) 傳記《蘇東坡傳》(林語堂)
補充資料:
蘇東坡在黃州還是很凄苦的,優美的詩文,是對凄苦的掙扎和超越。
客觀景物只提供一種審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這種可能獲得不同程度的實現。蘇東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給黃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這種意味,使無生命的自然形式變成美。因此不妨說,蘇東坡不僅是黃州自然美的發現者,而且也是黃州自然美的確定者和構建者。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
——蘇軾《答李端叔書》
這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好朋友,一個散文大家,一個大書法家,一個創新的畫家,一個釀酒的試驗者,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反對派,一個瑜伽修行者,一個佛教徒,一個士大夫,一個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一個酒仙,一個仁慈的法官,一個月下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幽默的人。
——林語堂《蘇東坡傳》
蘇東坡的品性,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著高度的智慧,擁有一顆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
他的精神在后世,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因而維持眾生萬物。
——林語堂《蘇東坡傳》
板書: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行 步
夜游————————閑人
月色 竹柏
《記承天寺夜游》預習作業
學校: 班級: 姓名:
1.朗讀課文三遍。
2.借助工具書,結合課文注釋,翻譯下面句子。
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結合助讀材料,誦讀課文,體會作者心境。
【助讀材料】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本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所謂"烏臺",即御史臺,因官署內遍植柏樹,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筑巢,乃稱烏臺),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蘇軾差一點被殺。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做有職無權的閑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憂郁;但是,他仍然有進取之心。本文中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文章表達蘇軾壯志難酬的苦悶,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時表現出蘇軾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以及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
蘇東坡在黃州生活是很凄苦的。優美的詩文,是對凄苦的掙扎和超越。
蘇軾在《答李端叔書》中自言:
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