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記承天寺夜游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閱讀10短文二篇記承天寺夜游-鄭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閱讀10短文二篇記承天寺夜游-鄭州外國語中學
《記承天寺夜游》 教學設計
鄭州外國語中學 陳思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正音識義。 2.細品語言,領會意境。 3.結合資料,體會情感。
【教學重點】品味月色之美,理解文章的意境。
【教學難點】領悟“閑人”之意,感受作者微妙的心境。
【教學方法】誦讀法、探究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林語堂先生曾這樣形容一位名人:他是北宋的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畫家;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他與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同學們,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對,他就是詩書畫文四絕在身,多才多藝的蘇軾——蘇東坡,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篇游記小品文《記承天寺夜游》。
二、讀文正音 【教師】:哪位同學愿意為大家讀一讀這篇文章?誰來點評一下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讀?還有誰愿意再來讀一下? 【預設】:1、“水中藻、荇交橫”中的“橫”應該為第二聲,與“豎”相對。 2、你聽得很仔細,很用心,要注意······字的正確讀音。 3、你指出的這兩處停頓很重要。“念無與為樂者”的“念”后面應該短暫停頓。“水中藻、荇交橫這兩個字之間也要略微停頓。 4、剛才那位同學朗讀語速偏快了,可以緩慢一些。 5、“亦未寢”不妨讀出一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 6、你能從語句所流露出來的感情上來揣摩語氣,很好。 7、你的朗讀,聲音清麗,節奏舒緩。 【教師】:同學們的朗讀也激發了我讀的興趣。接下來,老師想為大家讀一下這篇文章,注意:在聽的時候,請明確字音,體會停頓。 【教師】:來,大家一起齊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教師】:同學們讀得不錯,沉浸其中,我放佛也回到了900多前的那個夜晚。
三、詞句釋義 【教師】:學習文言文,我們需要理解詞句的基本意義,這樣才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同學們請看屏幕,(出示幻燈片)請大家自主查閱注釋和工具書,然后解釋下列紅色字詞的含義。 【預設】:
2
1、月色入戶. 。 “戶”這個字的甲骨文字形是,像一塊有轉軸的門板,而且
它的繁體字字形是
的一半。“月色入戶”即月光照進了門里。
2、欣然..起行。“欣然是高興的樣子!对佈分“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中“欣然”也是這個意思。 3、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遂”的意思是“于是”。 《孫權勸學》中“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的“肅”也是這個意思。 4、懷民亦未寢.:睡 5、相與..
步于中庭 :一起 6、藻、荇交橫..:縱橫交錯,“交“ 相錯,相交;“橫”,與“豎”相對。 7、蓋.竹柏影也 :原來是。 蒲松齡的《狼》中 “蓋以誘敵”的“蓋”呢? 8、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是。《孫權勸學》中“但當涉獵,見往事耳”的“但”呢?
【教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翻譯下列句子。 “念無與為樂者”----“想到沒有與我同樂的人”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翻譯的方法是:直譯為主,字字落實。
四、 閑”字入手,尋伴夜游 【教師】:《記承天寺夜游》全文雖80余字,卻蘊意深厚。特別是文中末尾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個“閑”字,自古為人所稱道。今天,我們就從這個“閑”字入手,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
老師查詢并摘錄了《新華字典》中關于“閑”字的三種解釋: 第一項,表示無事,與“忙”相對,比如“空閑”、“閑游”;
第二項,表示安靜、清凈,比如“閑適”、“閑情逸致”; 第三項,表示放著不用,比如“閑置”。
“閑”的這三項釋義在今天學習的文章中似乎都可以解讀出來。先來看第一項釋義“閑游“。請你找一找,文中記敘..”閑游”的部分從哪里開始?到哪里結束? 【預設】:“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教師】:元豐六年,正是蘇軾被貶黃州的第四個春秋。那么,蘇軾為何會被貶于此地呢?看一則背景資料。(出示幻燈片)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被誣陷以詩誹謗朝廷,被捕入獄103天,幾次瀕臨砍頭之險,史稱“烏臺詩案”。出獄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簽書公事”,近乎于流放。 【教師】:在知曉了蘇軾創作這篇古文的身世和遭遇后,你認為,在記敘“閑游”的這一部分中(出示幻燈片),哪些語句能夠體現出作者的“閑”?
3
【預設】
1. 作者當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簽書公事。無事可做,無人可敘,沒有了送往迎來,不如早早睡覺。這正是“閑”而早睡”。
2. 月色似通人情,主動來安慰這位受貶之人。作者看到月色入戶,似看到了老友來訪,故而披衣而起,欣然起行。這正是“閑”而起行。
3. 可是,蘇軾發現竟沒有一個人能和他一起享用這美麗的月色,這讓他平添了幾許寂寞。于是,他去承天寺尋張懷民。那么,蘇軾為何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呢?張懷民何許人也?(出示幻燈片)請一位同學為大家讀一讀。
張懷民,元豐六年被貶黃州,寓居承天寺。張懷民雖屈主簿之類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絕不掛懷于貶謫之事,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教師】:可見張懷民與作者志趣相投,且同為天涯淪落人,故而惺惺相惜。這正是“閑”而尋友。 【教師】:那么,在這一部分中,還有哪些語句也能夠體現出作者的“閑”? 【學生】:“相與步于中庭”(如果有學生答到,則順勢引導,如若無,則主動拋出)“相與步于中庭”的“步”可否換成“行”? 【預設】:“步”更突出慢走、慢步,是一種閑庭信步欣賞月色的姿態。這正是“閑”而信步。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看到,在記敘“閑游”的這一部分在中,作者的“閑”體現在 (出示幻燈片)
“閑”而早睡 “閑”而起行 “閑”而尋友 “閑”而信步
【教師】:那我們該怎樣讀才能讀出這段文字中的“閑適”意味呢?再來齊讀這一部分,注意:語速慢一點,節奏緩一點,讀出點夜游的興致。
五、閑庭信步,賞庭中月色 【過渡】:“閑”字啊,在字典中,還有第二項釋義,表示安靜、清凈,比如“閑適”、“閑情逸致”。那么,作者與張懷民在承天寺閑游時,是什么為其增添了一份閑情逸致,他們看到了一幅什么景象? 【預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教師】:這句話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誰能描述一下? 【預設】:月光明亮,灑落庭院,如積水明潭,水中水草交錯縱橫,原來是竹柏的影子映射在月光之上,與月光交融。 【教師】:你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好嗎?美嗎?好在哪,美在哪呢? 【預設】:月光如水,灑落庭中,松枝柏葉,搖曳多姿,如藻荇交錯,似真似幻。 多么新穎而貼切的比喻!多么優美而生動的描!我們一起再來讀這個句子,注意讀出點寧靜的氛圍。 【教師】:剛才同學們的朗讀舒緩輕柔。可是,“蓋”這個字的停頓還不夠完美。“蓋”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它可以去掉嗎?為什么? 【預設】:“蓋”字啊,有“原來如此,恍然大悟”的意思。作者先寫月光灑落庭院,如積水空明,空明地能夠看清橫斜交錯的水草。院子里怎么會有“藻、荇”之類的水草呢?作者抬頭一看呀,看見了竹柏,也看見了夜空中的明月,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月光透過竹葉柏枝,投影到地上,才形成的景象。所以,“蓋”這個字,可以帶給人沉浸其中和恍然大悟的雙重意味。所以,我們讀這句話時應該在“蓋”字后稍微停頓,讀出轉折和恍然大悟之感。來,一起試一下。
六、月下抒懷,悟“閑人”情懷 【教師】:同學們還記不記得,“閑”字啊,還有第三項釋義:“閑置”,“閑置”是什么意思呢? 【預設】:“閑”:閑著,不用;“置”:擱置,放置。“閑置”就是擱在一邊不用。空有一腔報國之志,卻不得重用。這種“閑置”如李白“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如孟浩然“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圣明”;如辛棄疾“夢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如陸游“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蘇軾亦是如此,縱有滿腹才華,也有報國之志,可此時的他,卻被貶于此地,閑置于高閣之上。因此,他發出了文末的這句感慨——“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教師】:你認為這句話包含了蘇軾怎樣的思想感情?為了便于大家思考這個問題,老師提供了一些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誰愿意為大家讀一下?(出示幻燈片)
古代文人“學而優則仕”,宋代此風尤盛。蘇軾 21歲高中進士:“奮勵有當世志、“致君堯舜,此事何難”; 38歲任密州太守:體恤百姓,造福一方; 40歲任徐州太守:抗洪救災,力挽狂瀾;
43歲任湖州太守:率眾求雨,體恤民心; 44歲被貶黃州,不得簽書公事,近乎流放。
【教師】:了解了上述資料后,你認為,“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這句話包含了蘇軾怎樣的思想感情?請同學們認真思考,四人小組,合作探究。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 【預設】:1、仕途被貶,得不到重用,內心苦悶。最后一句仿佛是作者的一種自嘲。是一種故作輕松其實很苦悶的心情。
2、仕途被貶,按照常理推測,必然會有一些失意與悲涼。即使灑脫之人,也定暗含著傷感。蘇軾的內心深處其實不愿意做一個閑人,他渴望在政績上有所建樹,但卻貶于此地,心中郁郁不得志。 【教師】:是啊,蘇軾在大有作為之年,卻被放逐成閑人,內心深處肯定會有一些失落與苦悶。他自傷自嘲的一聲“閑人”中,包含著多少無奈,多少心酸。
【過渡】:同時,蘇軾在這次夜游中,還流露出了其他的感情。王國維先生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就是說,一個人的心情怎么樣,他眼中的景色就會投射出類似的感情色彩。請同學們聯系本文的寫景句,依據景色的氛圍與特點,思考:這句景語傳遞出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預設】: 1、景色澄靜美麗,傳遞出一種安寧平靜的心情。 2、月光皎潔空靈,心也隨之平靜。 【教師】:是的,什么樣的景往往體現什么樣的情。這樣空明澄澈的景,只有內心澄澈、豁達的人才能感受到并寫出來。元豐三年,蘇軾蓬頭垢面、跌跌爬爬地帶罪從湖州向黃州走來,在黃州的幾年里,他參禪禮佛,蕩滌心靈的塵垢,他縱
5
情山水,欣賞天地的大美,完成了由儒家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到佛教心性明凈的人生觀的轉變。蘇軾受到貶謫,必然會有一些苦悶與失意,但對于蘇軾而言,更多的卻是參透得失后的隨遇而安,是超越苦難后的閑適自樂。這正是一聲“閑人”中,多少豁達,多少從容。 【教師】:關于蘇軾的豁達、從容,有他后來一貶再貶的經歷與詩句為證(出示幻燈片)
貶官杭州:我本無家更安住,故鄉無此好湖山。
貶官密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貶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貶官瓊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 【教師】:同學們,這就是蘇軾,“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人生的困境,他早已看透,也無須再提?v使仕途坎坷,依然不改他曠達樂觀的本色。
七、暢談感悟,遙寄東坡 【過渡】:至此,我們終于走進了蘇軾的內心世界,看到了他漫步的悠閑、賞月的欣喜,也讀出了他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那么,學習完了這篇文章后,此時此刻,你想對蘇軾說些什么呢?請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寫下你的所思所感。 【教師】:哪位同學愿意分享你的佳作,遙寄東坡呢? 【預設】:學生現場創作,然后朗讀、分享。 【教師】:老師也十分欽佩蘇軾的文學才華和其人格魅力,也寫了一段文字來表達我對先生的敬仰。(出示幻燈片)
憶中學時,嘗讀子瞻,應是年少,并無體悟。今我為先生,授業解惑,重讀子瞻,忽覺甚合心意,如若循規蹈矩,神情肅穆,何得蘇仙胸臆?
烏臺詩后,東坡困頓,波瀾四起,神鬼轍鳴,其沉其浮,皆不由衷。然其恣意山水,臨江抒嘯,望壁而醉,以成名章,終托后世。其寓不可謂不顛沛,其情不可謂不輾轉,其文不可謂不華美,金石珠玉,黼黻文章,天成之矣!
生于世間,波折多有,功名亦不當無。凡人皆有過,無過不成人,凡人須有過人處,過人亦得使人順。東坡有過,亦多過人處,吾不能其萬一,憾矣!唯愿心懷磊落,不負諸生,足乎哉!
【教師】:同學們,盡管千年的時空相隔,我們無法與蘇軾握手相擁,但人性中豁達、樂觀等美好的心態是我們千年不變的共同追求!在今后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也許我們會遭遇逆境,身處低谷,那時,請你記住蘇軾,記住《記承天寺夜游》,記住我們今天的這一課。 (出示幻燈片):愿我們的心靈永遠澄澈明凈!愿我們的人生更加豁達從容! 板書設計:
記承天寺夜游 月
游 落寞
閑 情 澄澈 人 置 豁達 夜
《記承天寺夜游》學案
班級:_______姓名:_________ 制作:陳思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正音識義。
2.細品語言,領會意境。
3.結合資料,體會情感。
預習要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