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儒林外史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一曲讀書人的悲歌 諷刺作品的閱讀《儒林外史》安徽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一曲讀書人的悲歌 諷刺作品的閱讀《儒林外史》安徽省優課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名著導讀
《儒林外史》:諷刺作品的閱讀
——一曲讀書人的悲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作者、作品的基本知識、時代背景、內容簡介、主題思想等; 2. 初步學習諷刺作品的閱讀方法,理解作品的批判、諷刺意義。 過程與方法:
1.講述《儒林外史》中一些有趣的故事,引發學生的興趣,引
導學生課下閱讀《儒林外史》。
2.聯系作者的生平,討論、交流作品主要描寫的幾類人物及其特點。
3.通過合作探究,引導學生抓住含義豐富的細節、對比手法和夸張手法欣賞作品的諷刺藝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提高閱讀、鑒賞能力,深入理解文學作品。 教學重點:
學會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 教學難點:
學會欣賞、品味作品的藝術特色,理解作品的批判、諷刺意義。 教學準備:
教師深入閱讀并理解作品,根據教學設計做好課件
學生適當選取感興趣的情節進行閱讀并有自己的閱讀感悟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我們上冊學過的一篇批判封建科舉制度的小說《范進中舉》,同學們還有印象嗎?哪位同學給大家回憶一下《范進中舉》的故事?它選自《儒林外史》,也是本冊教材推薦給大家的課外閱讀名著, 魯迅
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稱《儒林外史》為中國古代最優秀的諷刺小說,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結合《儒林外史》來談談諷刺作品的閱讀。 二、走進作品——《儒林外史》知多少 1.作者檔案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清朝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安徽全椒人。18歲考取秀才,23歲繼承家產又很快蕩盡。33歲家遷南京,生活貧困。36歲因對科舉生厭,拒絕科考。54歲客死揚州,朋友買棺收殮,歸葬南京。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著有《文木山房詩文集》《文木山房詩說》,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吳敬梓的個人經歷,令他對考八股、開科學等利弊感受尤深。而在時代背景上,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社會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封建社會的腐朽。統治者鎮壓武裝起義的同時,大興文字獄,以考八股、開科舉、提倡理學等方法統治思想,牢籠士人。
吳敬梓反對八股文、科舉制,憎惡士子們醉心制藝、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 他把這些觀點反映在《儒林外史》中,以諷刺的手法,對丑惡的事物進行深刻的揭露。 2.作品介紹
“儒林”一詞源自《史記》“儒林列傳”,指封建社會里“讀書人”或“士人”這一群體。歷代正史皆相沿設有“儒林傳”,記述各朝有學問、有品德的大儒。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卻與此不同,刻畫的
是“儒林”另一些為正史官書所不載的眾生相。
全書五十六回,沒有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節,而是由眾多故事連綴而成,表現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通士人的生存狀態和精神世界。通過描繪這幅儒林“群丑圖”,展現金錢權勢對人的品格的毒害,表明作者否定功名富貴的基本立場,并通過書中少數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張揚個性的賢者奇人,寄托自己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作者借王冕之口痛斥八股科舉制度導致知識分子一味追逐功名富貴,從而“把那文行出處都看輕了”,使“一代文人有厄”,所以也可堪稱“一曲讀書人的悲歌”。 3.人物畫廊
(一)表現對科舉制度的諷刺和批判的一類 儒生形象:
(1)熱衷功名(把科舉作為榮身之路)、苦苦追求、終獲成功的腐儒,如周進和范進。
(2)沉迷于八股文和封建禮教而自害害人的迂儒,如王玉輝、馬純上等。
(3)在八股科舉制度下由純樸而墮落、道德敗壞、招搖過市的騙子,以蘧駪夫、匡超人為代表。 官紳形象:
(1)貪官污吏:貪婪成性、敲骨吸髓的貪官污吏,如王惠、湯奉等。 (2)土豪劣紳:戴著科舉功名的帽子而橫行霸道、墮落無行的在鄉士紳,如嚴貢生、嚴監生、張靜齋等。
“名士”形象:
在功名上不得志,但也不打算像周進、范進那樣苦熬苦掙,而是投機取巧,以刻詩集、結詩社或品評藝人的“色藝”等形式,混充名士,互相勾結,互相標榜,過著無聊的寄生生活 。例如: 鶯脰湖名士,婁三、婁四公子; 西湖名士,景蘭江、趙雪齋; 莫愁湖名士,杜慎卿、季葦蕭等。 (二)表達對理想生活的探索和追求的一類 1、具有一定叛逆精神和民主思想的人物: 杜少卿和沈瓊枝
2、“真儒”、“賢人”形象:遲衡山、莊紹光、虞育德等。
講究文行出處,淡泊功名利祿,面對世風日下的現實,都企圖用復古的辦法來改良社會。在這些人身上反映了當時一部分知識分子企圖通過復古來改變衰風頹運的正統儒家思想。 3.市井奇人
三、諷刺作品的閱讀方法指導
對于這樣一部諷刺作品,我們應該如何來閱讀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諷刺文學作品的閱讀方法。
諷刺文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幾千年來,諷刺作家們以筆為武器,無情地揭破虛偽,鞭撻丑惡,在笑聲中批判社會現實,創造了許多經典作品。閱讀這些作品,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體會批判精神。
(2)欣賞諷刺筆法。 (3)聯系現實深入理解。
四.小組合作,閱讀分析作品選段,探究諷刺藝術
出示《儒林外史》中相關文段,如《匡超人》、《兩莖燈草》、《范進中舉》,學生細讀思考,小組合作探究,看看作者在刻畫人物的過程中,運用了哪些諷刺手法,呈現出怎樣的諷刺效果。 (1)細節描寫 (2)夸張手法 (3)對比手法 五.課堂小結
《儒林外史》是一本有趣的小說,得意或者失意的科場舉子;清廉或
者貪腐的官場老手;逃婚的才女,納妾的鹽商;冒牌俠客,水貨隱士;找不到心上人的世家子弟,尋不著老父親的孝順兒郎;騙吃騙喝的書生,坑蒙拐騙的江湖游士。形形色色,各行各業的人都在人間行走,有諷刺,有眼淚,有寒意也有溫暖。它奠定了我國古典諷刺小說的基礎,為以后諷刺小說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六、課外專題閱讀延伸 專題一:故事會。
《儒林外史》這部小說寫了許多人物的故事。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提示:
1.梳理你想講述的故事的情節,準備一個簡要提綱。2.講述時既要抓住故事梗概,也要注意一些生動的細節。讓自己的講述更有吸引力。 3.注意體會作故事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態度,努力在自己的講述中體現。 專題二:續寫故事。
《儒林外史》中沒有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書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場數回之后,旋即退場,從此不再出現。他們退場之后的生活將會如何?又會有哪些故事?選擇書中的一個人物,發揮想象,續寫他的故事。
提示:
1.打開思路,天馬行空,盡情想象,不妨設置一些懸念,讓故事更吸引人。
2.人物刻畫和情節設計要符合其性格特征,不能脫離原著。 3. 《儒林外史》特別善于通過富有意味的細節來塑造人物,揭示主題,嘗試在自己的寫作中學習這種筆法。 七.板書設計
《儒林外史》:諷刺作品的閱讀
——一曲讀書人的悲歌
細節描寫
諷刺藝術 夸張手法
對比手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