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雪絨花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八年級第二單元《雪絨花》四川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八年級第二單元《雪絨花》四川省優課
《雪絨花》教學設計 課題 《雪絨花》 課時 一課時
設計 思路
本節課改變傳統的唱歌教學模式,將豎笛教學與于歌唱教學緊密結合,力求唱中有奏,以奏助教,運用豎笛學唱歌曲、輔助二聲部歌唱音準的穩定。通過小組分層教學、自主選擇表演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激發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創造潛能。
教材 分析
《雪絨花》選自音樂劇《音樂之聲》,3/4拍,歌曲流暢優美、溫暖抒情、飽含愛國熱情,不僅被奧地利人喻為第二國歌,更是被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
教學 目標
1. 感受《雪絨花》之美,抒發贊美和熱愛之情。
2. 分層互動,體驗用人聲演唱和豎笛演奏分聲部來表現歌曲。 3.引導學生加入自己的音樂創意表現歌曲(律動或改變音樂速度等方式來表現歌曲)。
教學 重難點
重點難點:體驗用人聲演演唱和豎笛演奏來表現歌曲
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
一、復習吹奏,引入主題
1. 復習吹奏《茉莉花》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習過的《茉莉花》嗎?讓我們用手中的豎笛來表現美麗而富有東方神韻的茉莉花,好嗎?(學生齊奏《茉莉花》,教師彈鋼琴為學生伴奏)
2.導入新課:我們今天也要學習一首關于“花”的歌曲,大家看看我們的教科書,是什么歌呢? 生:《雪絨花》
用豎笛演奏拉開音樂課的序幕,為后
面的學習做鋪墊。
讓學生通過交流拓展知識面。
師請生說說關于雪絨花的小知識,并總結介紹。
奧地利國花—雪絨花,又名“火絨草”、“薄雪草”,生長在阿爾卑斯山脈海拔超過1700米的巖石地表上,故見過雪絨花的人都被譽為英雄。因此,雪絨花象征著勇敢,被奧地利人奉為他們的國花。歌曲《雪絨花》選自音樂劇《音樂之聲》由美國作曲家理查德.羅杰斯和劇作家奧斯卡.哈默斯坦Ⅱ在1959年創作,1965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 二、唱奏結合,學習歌曲高聲部和低聲部 1. 初聽全曲 ,邊聽歌曲邊劃旋律線來感受音樂。
設問:與《茉莉花》相比,歌曲拍號、節奏及旋律有哪些不同之處?① 3/4拍的節奏:富有搖曳感,( 劃三拍子指揮圖示 體會 ) ② 旋律:親切自然,有一定的起伏變化 ③ 節奏:規整舒緩
2. 復聽全曲,感受歌曲的力度變化,用p、f、mf、mp(選擇兩個)來填空。
1一16 小節 17-24小節 自第25小節起
mp mf (高潮) mp
3.再次聆聽全曲,用身體律動體驗歌曲節奏和旋律(老師和學生用華爾茲的舞步跟著樂曲來進行律動) 4.學唱歌曲一聲部
(1)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對歌曲的理解來學習哼唱歌曲。 (2)解決歌唱中學生唱得不準確的地方。
① 重難點節奏的學習2 0 0 5 5 聲斷氣不斷 不改變歌唱位置
(此環節音準問題,借助豎笛來解決,歌唱中的節奏難點盡量用學生音樂參與體驗式學習來突破)
②1 - -|1 0 0
提示生最后一小節的節奏,休止符一定要準確
5、師指導生用豎笛自主學習二聲部
對比欣賞,加深學生對樂曲的感知。
進一步感知歌曲內在的力度情感變
化
通過身體律
動,
加深學生
對歌曲節奏的體驗
對于大多進入變聲期的孩子,引導孩子們輕聲演
唱,感受自己的音色和變化,感受音樂之美、和諧之美,做到有的放矢,簡講精練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①氣息的運用 ②音色的控制
(1)師引導生觀察一、二聲部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用中音豎笛演奏二聲部表現歌曲
(2)糾正學生的二聲部演奏的不準確的地方,學生演奏、演唱雪絨花二聲部并與老師配合
在演奏中逐步熟悉二聲部的旋律,完成自主學習
三、小組配合學習,讓學生自主選擇聲部演奏、演唱歌曲 1.小組分層,用豎笛演奏一聲部和二聲部
A層學生用中音豎笛來演奏歌曲的高聲部 ,B層學生演奏低聲部。 2.演唱演奏表現歌曲
①用 A層的學生一半演唱一半吹奏高聲部,用B層學生一半演唱一半吹奏低聲部,用豎笛帶動并保持兩個聲部的獨立與穩定。
②交換角色,強化學習
四、拓展延伸,嘗試加入自己的音樂想法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 1.唱奏結合,分小組創編表演
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嘗試加入身體律動或改變音樂的速度、連斷等方式來表現歌曲。
2. 表現評價
3.學有所感,師引導學生思索歌曲帶來的啟發并總結下課
同學們,在今天的課上我們不僅演唱演奏了優美的《雪絨花》,更讓老師看到了大家的合作和創造!孩子們,讓我們把音樂,把合作和創造帶到我們的生活中,讓我們像雪絨花那樣堅強勇敢,樂觀向上的面對我們的生活吧!
通過演唱、吹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二聲部的學習
分層互動,自主選擇學習的難易度,因
材施教
通過創編,激
發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表現力
師生評價,
情感升華。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