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東北風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初中音樂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濃濃黑土情—東北民歌《東北風》北京市 - 海淀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初中音樂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濃濃黑土情—東北民歌《東北風》北京市 - 海淀區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濃濃黑土情——東北民歌《東北風》
學科 音樂
學段
初中
年級
九年級
教材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本課立足點為 “弘揚本民族音樂,了解我國各個地區各民族優秀的音樂,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通過中國各個地區民歌的學習,能使學生對中國各個地區的民歌有一個大體的認識,能結合各個地區的地域特點了解其文化內涵,進而理解各個地區音樂產生的風格,更好的詮釋歌曲意境。
(二)理論依據
“文化中的音樂研究”是梅里亞姆對民族音樂學研究中所下的定義,在世界民族音樂的教學中,要貫穿這一基本理念,音樂與文化融為一體。不同地域、民族、宗教、文化中的人對于情感訴諸音樂的表達方式是各異的,故而,在課堂中理解、感受、參與、體驗對于學生理解各地區音樂文化是很必要的。
戴維·艾利奧特在《關注音樂課程實踐》一書中指出,音樂教學的哲學是建立一個多維的音樂思維模式,對所有學生而言,在課堂上創設特定的場景及對作品進行表演,是教育的中心和音樂目的的中心。只有以音樂實踐為中心的音樂課程,才是真正意義的靠近音樂文化。本課程就是基于音樂教育的實踐觀來設計的。
2、教材分析與處理
本節課授課內容為東北民歌《東北風》,《東北風》是具有濃厚東北風格的民間歌曲,同時它又是二人轉演員們普遍選擇的一首流傳性廣的小帽作品。該歌曲的唱詞是解放戰爭后期東北土地改革時流行的秧歌調,是經過新音樂工作者在舊曲上填新詞的改編而產生的歌曲。這首作品,有著秧歌調的舞蹈性同時還充滿了東北農民那種奔放粗獷的性格色彩。歌詞內容上強烈的反應了翻身后的農民當家做主人,歡天喜地過新年,同時心向毛主席和共產黨的強烈感情。
本首歌曲為五聲音階、徵調式,全曲為三個大樂句的樂段,第一樂句為八個小節,四個分樂句;第二樂句七個小節,分為兩個樂句;第三樂句唱詞兩小節,之后是七個小節的襯詞聲腔,火熱、爽朗。襯詞聲腔的加入從風格上展示東北人民歡天喜地慶豐收過大年的熱烈氣氛。開頭“弱起節奏”的運用,更突出了展示了東北民歌“棱角”的特征,所以本首作品不失為一首了解東北民歌特點與東北文化的一首典型作品。
3、學情分析
1、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三學生,對東北地區特點應該有一定了解,并且應該具備一定的鑒賞能力。
2、對音樂要素的掌握基本熟練,但是對于大跳音的準確演唱依然需要加強。 3、學生對于東北地區的文化可能有一定粗淺的認知,語言習慣也具備一定的辨別,但是對于形成這種音調與文化背后的原因卻沒有了解,不能深入的感受東北地區音樂文化的典型性。
4、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欣賞歌曲《東北風》,了解、感悟東北民歌風格。
2、學唱歌曲《東北風》,實踐感悟歌曲所表現的東北民歌風格。 3、掌握歌曲中弱起及東北調的演唱。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感受、體驗、了解東北民歌音樂特征及演唱風格。 2、教學難點
1)歌曲中大跳的旋律走向及弱起的演唱形式,以歡快熱烈的情緒感受演唱歌曲,感受東北民歌的風格。
2)以音樂的特點來探究其歷史成因音樂文化,讓學生自主的融入到黑土地的音樂文化中。 (三)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直接引出教學內容,積極主動引導學生,激發他們對東北文化的喜愛,引出學生對《東北風》的體驗及興趣。
啟發探究——教師引導學生聆聽、感受、表現歌曲的旋律特點,激發學生對歌曲的真切嘗試,探究演唱特征并能以創設情境,發揮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參與體驗——讓學生通過音樂演唱的感覺,感受東北民歌唱法的技巧及使用的文化場域。
5、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與教學指導策略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初 識 東 北 風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歌曲
播放歌曲《東北風》請大家思考:這首歌曲表達了什么樣的音樂情緒?
你能猜到它是哪個地區的嗎?
學生聆聽思考并回答問題
歌曲熱情、豪爽,是東北地區的民歌
直接以教學內容導入,為
學生創造良好的情景化
課堂氛圍 感 受 東 北
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歌曲(出示曲譜),感受旋律特點。 1、弱起節奏、切分音型
2/4O XXX |XX.|X.X X|X.X X| 學生識讀節奏,加音高,跟琴,唱譜。
2、慢速柯爾文手勢演唱曲譜。 形成學生音高概念。
唱歌譜,從音高的感覺上,感受歌曲跳進的音階特點感受歌曲韻味。
學生慢速演唱歌用演唱歌曲的旋律來引
出課題,讓學生僅僅通過單純的音樂感知,更能鮮
明的感受歌曲的特征。
新歌曲學習的過程基本點是把歌曲由
“生歌變熟歌”
情
1)延長音、下滑音、重音記號的解決。
2)手畫旋律線演唱,感受歌曲旋律的波浪式進行 3)音程特點——大跳為主。 3、跟著琴小聲填詞。
熟讀歌詞,了解東北民歌的依字行腔,腔隨字轉。(以東北話的言語特點來說演唱特點,發音、咬字、表情等。)
4、調整演唱狀態,放出聲音唱。 譜,從中找出音高的規律,旋律先走向及音程特點,這也是東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學習東北方言,感受東北韻味。
在反復演唱歌曲中,熟悉歌曲結構,知識點潛移默化的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
| 唱 出 東 北 味
在我們初步的感受了東北歌曲之后,老師帶給大家聽過一句話: “東北有茫茫的大草原、莽莽大森林,刮大風,下大雪,吃大塊肉,喝大碗酒,抽關東大葉,花錢大手大腳,說話大聲大氣,待客大盤子大碗,吃了管添„„總之不大不過癮。”
那能看出東北人民的性格特點是什么嗎?
這首民歌應該怎么唱呢? 四個因素的把握: 節拍:2/4拍,強弱規律 情緒:熱烈、爽朗 速度:稍快 聲音:高亢、有力
學生根據老師給出的情景,思考東北歌曲的特點。
學生總結東北人民的性格特點,從而能感受東北民歌的演唱表現。
東北地區地處祖國北端,冬季漫長,寒冷刺骨,在冬季東北人有“貓冬”的習慣,在溫暖的屋子里,三三倆倆的街坊鄰里,喝著小酒、唱著歌,嘮著嗑,這是東北重要的文化之一。
只有理解這些,才能從情感上體會東北人的性格特征和音樂特點。 正所謂“熟歌學本領”
挖 出 東 北 根
*感受東北秧歌 這首歌搭配什么樣的舞蹈合適呢?其實這是一首秧歌舞曲,在東北,逢年過節都會有秧歌隊來歌舞慶祝,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氣息,那么我們來試著感受一下這種步法
1、初步學習秧歌的步法 2、用手絹邊歌邊舞,一部分同學演唱、拍手、跳舞,切身感受東北文化。
3、聲情并茂的完整表演歌曲。
學生初步學習秧歌步。感受歌曲內在的韻律特點,從而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東北這種民俗形式。 說到東北音樂,不得不說
的就是東北的秧歌,在東北,高興可以唱起來,舞起來,這是東北人性格的外放體現。 學生從學秧歌中,體會東北人民的民風及火辣的性格。
歸 納 總 結
你能總結出來東北民歌的特點嗎?
1、弱起節奏的運用很普遍 2、旋律大跳進行
3、襯詞頻用,更具有口語化 4、情緒熱辣歡快
感悟民族音樂文化,培養愛國情懷。
學生總結民歌的特點,回顧整節課的內容。
東北民歌一定程度上都
具有相同的音樂特征,是由東北地域性和人文性決定的,總結出來后,更能體悟東北民歌的東北味。
6、學習效果評價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分值 得分 評價方式 歌唱部分
1、熟練視唱歌曲曲調。
5
自評 2、能熟練演唱歌曲,并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8
自評
備注:滿分50分。40—50分,圓滿完成,優秀!30—40分為完成,良好!20—30分,為基本完成,合格!20分以下為未完成,你需要努力嘍!
3、熟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記住基本秧歌步法,有表現力的表演歌曲。
10 自評
樂句部分
能劃出歌曲的樂句
10
自評
聽辨部分 能辨別不同歌曲中的弱起節奏的運用 10 互評 理解部分
1、能夠描述東北民歌的基本特點
10
自評師評
2、能知道民歌的基本特點 10 自評師評
7、教學設計的特點
本課教學設計特點
1、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對于音樂本體的關注貫穿始終。近年音樂教學的要求中,總是對音樂文化及周邊知識方面給予過多的關注,在本節課中,無論是節奏練習、歌曲演唱練習等都是僅僅圍繞歌曲中的主要節奏和樂句摘取的,切實的達到了音樂本體的教學設計。
2、歌唱中,情感占有很重要的作用。沒有情感演唱的歌曲毫無疑問是沒有美感可言的,但是情感又基于對各個音樂要素的準確表現。所以本節課就是對各個音樂要素的準確表現。
3、學生自己在感受、學唱、表演的過程中,基本能感受到了歌曲的旋律走向,典型的板式變化及歌曲的情緒特征,同時又能在課堂學習中,基本了解東北的文化成因,在學習歌曲結束后,東北民歌風格自然而然的就浮現在學生的腦海中,這種歸納總結的能力是教師一直努力培養學生的能力。
4、本民族多種音樂文化理念的滲透。在中外音樂百花盛放的情況下中,各種音樂類型都是需要學生了解和體驗的。在中學音樂教材中音樂類型可以說是經緯線網狀立式交叉融合。各個類型的音樂都以單元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對本民族多種音樂文化有著正確的認知,增強他們的音樂自信是每一個音樂教師的責任。
5、音樂課程實踐哲學中,表演和即興表演是本節課應該是音樂課程中教學與學習的根本和首要的音樂形式,這也是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中力圖嘗試的,在教學中,東北秧歌的基本步法教學是本節課的特色之處,東北文化成因是復雜的,音樂的表現性,也是復雜的。
8、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
1、節奏型的掌握、旋律的大跳、弱起節奏的掌握是整節課的重點,以音樂本體來揭示地區民歌的形成特點,讓整節課線索清晰,目標明確。
2、對于東北民歌的主要特征,皆在演唱中逐步揭示出來,讓學生能自己在感悟中體會地域特點,以音樂揭示文化。
3、學生以秧歌步來配合歌曲,課堂內容豐富,氣氛活躍。 二、不足之處:
1、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歌曲跳進音程較多,導致學生演唱歌曲的效果不盡理想。 2、學生在課堂中,對于表演來說還是有些拘謹,教師對課堂氣氛的把控還有待加強。 3、知識拓展不夠豐富,對東北民歌音樂文化不能詳盡講解,課堂安排仍需加強。 三、改進措施:
1、在平時的課堂中,仍需扎扎實實的加強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包括對學生音準、節奏、演唱、表演等能力的鍛煉和節奏的記寫。
2、今后的教學中,仍需多多學習各個地區的民歌相關知識,以便能夠在教學中更加游刃有余。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