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浮力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章第1節《浮力》河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章第1節《浮力》河北省優課
課題 浮力 授課人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1、 通過實驗引發討論,培養學生探索事物的能力。
2、 通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能力。 3、 通過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習了二力平衡、液體壓強和控制變量法探究多變量問題的基礎上展開的,綜合能力比較強。教材將知識點教學分為3個部分:浮力的概念、浮力產生的原因、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學的重點是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影響因素解決好了,對浮力的概念也起到深化的作用,使學生全面認識浮力,同時也是學習阿基米德原理基礎。
學情分析
《浮力》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十章第一節內容,本章教學內容“浮力”是前三章“力”、“運動和力”、“壓強”內容的延伸和應用。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知道了怎樣用力的示意圖描述力,這些知識都為學生正確認識浮力和描述浮力奠定了基礎。在第八章又學習了二力平衡的狀態和條件,對分析浮力的方向和大小做了鋪墊,在第九章也學習了壓強的知識,從而為學生在理解浮力產生原因上打好了堅實的基礎。而本節內容既綜合地應用了液體的壓強、壓力、二力平衡等知識。又為學習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這條件及其應用奠定了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 (2)認識浮力。 2.過程和方法
(1)注重培養學生收集數據的能力。
(2)注重培養對實驗數據“分析與論證”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的足跡探索浮力,來培養其科學精神。 (2)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感知實驗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 認識浮力,會測量浮力的大小。 2、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難點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操作過程。
使用的教具
彈簧測力計、燒杯、鹽水、乒乓球、鉤碼、木塊、水槽等
教學流程示意
教學過程
時間分配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2分鐘
5分鐘
6分鐘
一、引入
二、進行新課
1、浮力的概念
2、 浮力的
測量方法
由葡萄干遇到雪碧來回上下浮動的實驗引入浮力。
引導學生體驗用一根手指和用一只手下壓水里的乒乓球。
由液體中的浮力引入氣體也產生浮力,并由學生配合釋放屬于本班的熱氣球。
綜合上述實驗,引導學生說出浮力定義
提問浮力具體的方向,并引導學生對懸浮在鹽水中的雞蛋受力分析來解釋。
木塊漂浮,鐵塊沉底,引發學生疑問,并呼吁學生一起幫助解決,并由學生總結出測浮力方法:二次稱重法。教師進行鼓勵并補充說明。
學生實驗并仔細觀察,并說出自己所見。
進行嘗試,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學生觀察,參與實驗,一起倒計時
描述對浮力認識,并學習浮力的科學表示。
說出自己的觀點,并結合鹽水中懸浮的雞蛋進行受力分析解釋。
提出“鐵塊是否還受浮力”的問題,學生小組探究實驗,驗證是否受浮力,是否能試著測量出來,并由一個小組上臺演示。
用生活中元素激起學生學習興趣,鍛煉觀察能力。
通過有趣實驗,在不斷歸結浮力定義同時,激發學習興趣,提高總結歸納能力。
提高學生自主思維能力。
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提問的精神,培養學生互助的意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葡萄干遇雪碧引入新課 浮力小實驗歸納出浮力定義
學生互助解疑,驗證鐵塊入水受浮力,并得出稱重法
演示自制道具,探究浮力產生的原因
分組實驗,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總結,當堂演練,布置作業
7分鐘
20分鐘
5分鐘 3、 浮力產
生的原因
4、 影響浮
力大小的因素
三、總結 提問:下沉的物體受浮力,下沉的物體就一定受浮力嗎?
演示自制實驗道具,讓木塊不浮,再次倒水木塊浮起,證明浮力產生是有原因的。
演示包好橡皮膜的方塊在水中的形變大小,并試著說出原因,引出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實際上就是浮力。
鼓勵學生試著解決自制道具木塊不浮,后來浮起來的問題,并由學生試著解決橋墩受不受浮力的生活問題。
回過頭引導學生思考雪碧中葡萄干上升下沉的受力情況,引出浮力大小的變化,進而思考猜想影響因素可能有哪些,組織探究性實驗。
出示兩組設計涉及生活實際的圖片
詢問學生本節課收獲。
學生思考回答。
仔細觀察,思考為什么木塊沒有浮起來。
觀察形變,總結現象,并試著解釋原因,進而得出浮力產生的原因,并得出公式表示:F浮=F向上—F向下
學生思考后上來解釋最開始的木塊不浮問題。
思考,發表自己觀點并解釋原因。
思考并發言,葡萄干受到的浮力大小在變化,并對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進行猜想。
小組完成成員所提猜想,設計實驗,并根據需要補充器材。
小組代表演示本組演示設計的實驗并進行解說。
學生歸納出影響力大小的因素。
學生結合剛學的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進行解釋說明。
總結自己學到的知識,無論是學習方法還是理論知識,其他同學補充。
打破學生的固定思維,激發學習興趣與探索意識。
培養觀察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給學生解開謎題,并培養動手能力與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一次鞏固浮力產生原因的知識點,并將理論與實際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設計實驗、進行實驗的能力,增強團隊意識。
培養學生語言總結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
將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回顧本節課重點,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
四、當堂檢測
五、布置作業
PPT展示習題
造船比賽,并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
思考回答并進行分析
鞏固所學知識
板書設計
浮力 1、定義
2、測量:二次稱重法 F浮=G -F 3、產生原因: F浮=F向上—F向下 4、影響因素:
V浸
ρ
液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由于學生通過生活經驗對浮力知識有簡單的了解,自認為對浮力知識已經理解,但事實上學生只是停留在簡單認識的基礎上。當分析到浮力產生的原因時,理解難度就驟然增加,學生的思維含量立即提升,學生就會造成間斷認識,導致理解不深刻;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時,由于學生對控制變量法的運用不明確,教師要多加引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