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浮力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第十章第四節《浮力》內蒙古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第十章第四節浮力-內蒙古
浮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浮力。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2.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認識浮力產生的原因。
4.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認識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教學重點: 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認識浮力產生的原因 教學方法: 實驗法、歸納法、討論法 教具學具:
教師:木塊、鐵塊、彈簧測力計、水槽、燒杯、乒乓球、飲料瓶(去底)、立方體液體
壓力顯示裝置 石塊 硬幣 雞蛋 鋁塊
學生(分組):燒杯、水、酒精、濃鹽水、細線、彈簧測力計、圓柱體(上標有等距離的格)、 石塊 金屬塊 空飲料罐、水桶
教學過程
引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 設 情 境 引 入 課 題
由實驗引入新課:學生想辦法取出長量筒底部的乒乓球?。
提出問題
乒乓球浮起的原因? 2 教師演示
3、生活中常用的物體為什么有的浮起?有的沉底?
4、木塊在水面上漂浮,受到浮力嗎? 5、鐵塊在水中沉底,受到浮力嗎?
思考,請一名同學到前面開做實驗取出乒乓球. 思考生活、生產中的浮力的實例
對問題進行思考
從有趣的實際問題中引入課題,引起學生的研究興趣
連續提出幾個與浮力相關問題,引起學生對生活中浮力問題的關注。 引起學生的深入思考,認識浮力的存在,了解到在生活和生產中浮力的各種應用。進而引發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新課
講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聯 系 實 際 引 出 概 念
演示實驗
木塊在水中受到浮力 提出問題 鐵塊在水中會沉底,鐵塊在水中受浮力嗎?
組織學生實驗 鐵塊在水中也受到浮力
板書 一、浮力:
1. 浮力: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 符號:F浮
3. 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F浮=G-F 4. 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5. 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
觀察
觀察木塊在水中受到浮力,漂浮在水面上。 思考問題
通過實驗得出:鐵塊在水中
受到水對鐵塊向上的托力。
進行實驗并總結歸納 總結歸納實驗得出有關浮力概念的相關知識
引導學生認識到物體在浮力的作用下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引起學生思考,培養遷移能力。
規范實驗操作,
引導學生對浮力的概念進行總結歸納
6.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受到氣體對物體的浮力。
有 效 啟 發 知 識 銜 接
演示實驗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力。
情境分析
已知:邊長為L的立方體位于水面下h深處
四個側面所受壓力F合=0 N。
上、下兩面所受壓力關系
∵p向上> p向下 ∴ F向上> F向下 F浮= F向上- F向下
結論:浮力是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演示實驗
觀察液體壓力顯示裝置在液體中受到液體壓力而引起的形變
運用已有知識,推導討論,得出結論。
觀察,思考,分析實驗
比較物體各表面受到液體壓力及壓力和合力的情況。
利用壓強壓力的知識推導得出浮力與物體所受液體壓力的關系。
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形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提高分析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的能力。
培養學生細致觀察實驗,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乒乓球實驗 實驗現象:
1.將乒乓球放入瓶內,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
2.將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板書
二、浮力的產生
浮力是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指導學生做小實驗并提問
把空飲料罐用手按入水桶,飲料罐進入水中越深,手的感覺有什么變化?你能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個什么樣的科學問題?
組織學生探究實驗
分析結論:
在狀態1中乒乓球只受到液體對它向下的壓力;在狀態2中乒乓球受到液體對它向上和向下的壓力,且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產生向上的浮力。
做實驗
體驗飲料罐進入水中越深,手受到的壓力越大。
根據實驗體驗,討論交流,得出結論:飲料罐進入水中越深,浮力越大。 由此提出新問題: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 分組實驗
培養學生根據實驗及體驗分析并由此提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依據事實提出科學問題的能力。
研 究 規 律
學生實驗: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巡視指導
1.學生的分工協作是否合理 2.如何設計表格 3.對獲取的數據如何處理
4. 針對學生在不同的問題中出現的錯誤進行糾正。
1. 探究浮力與浸沒后深度的關系 深度h/格 重力G/N 彈簧測力計示數F/N
浮力F浮/N
實驗結論:
浮力大小與浸沒水后深度無關。
2. 探究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
實驗結論:
在同一液體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浮力越大。
V排/格 重力G/N 測力計 示數F/N
浮力F浮/N
選擇實驗器材 設計表格
實驗測量、記錄數據。
各組自評互評。
分析實驗數據,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形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提高分析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的能力。
滲透科學研究方法——控制變量的方法。
培養學生設計實驗、表格
設計、規范操作的能力。
3. 探究浮力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實驗結論:
物體排開液體體積一定時,液體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板書
三、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 探究浮力與浸沒后深度的關系。 實驗結論:浮力大小與浸沒水后深度無關
2. 探究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
實驗結論:在同一液體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浮力越大。
3. 探究浮力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實驗結論:物體排開液體體積一定時,液體密度越大,浮力越大。例題分析
1.浸沒在湖水中的物體,隨著浸沒深度的增加,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受到的壓強增大 B.物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增大 C.物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增大
D.物體受到的浮力不變 答案:ABD
2.質量相同的鐵球和鋁球,分別掛在兩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上,將兩球同時浸沒在水中。若掛鐵球的示數變為F1,掛鋁球的示數變為F2,則 A.F1>F2 B.F1=F2
C
.
F1
<
F2
D.無法比較 答案:A
了解壓強、壓力和浮力與深度是否有關,什么關系。
由學生根據重力G=ρVg判斷質量相同的鐵球和鋁球的V排大小;進一步分析得出鐵球和鋁球所受浮力大
小;最后根據浮力的測量公
式 F浮=G-F得到彈簧測力計的
拉力大小。
使學生正確區分液體壓強、壓力和浮力的概念。
提高學生運用公式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深 化 概 念 拓 展 思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浮力的知識,主要有三個方面:
1.浮力的概念:包括浮力的定義、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浮力的測量方法、浮力的方向、以及在液體和氣體中都有浮力。
學生討論小結 學生討論,互相補充。
回憶鞏固本節課知識。
維 2.浮力產生原因:浮力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只差。
3.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通過探究實驗我們得出浮力的大小和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沒后液體的深度無關。
除了這些,浮力的大小是否還和其他因素有關呢?如果你想到,不妨自己做實驗探究一下。
提出新問題和可行的探究方案。
練
習
與
反
饋
課堂練習
1.關于浮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只有浮在液體表面上的物體才受到浮力
B. 一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施加豎直向上浮力
C. 只要下沉的物體就不會受到浮
力 D. 浮力的方向不一定都是向上的
2.繩子的下端系著一個鐵塊,當鐵塊浸沒在水中后剪斷繩子,鐵塊下沉的過程中它受到的浮力將( )。 A. 逐漸變大 B. 逐漸變小 C. 保持不變 D. 變為零 答案: 1、B;2、C
練習與反饋
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師通過練習反饋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