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認識浮力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滬科版八年級9.1認識浮力_重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物理滬科版八年級9.1認識浮力_ 重慶市兼善中學校
9.1認識浮力
新課引入
教師活動:戴救生環上課,引起學生的興趣。并指著救生環說道:大家都盯著我手臂上的物體在看,誰知道這是什么?有什么用?
學生活動:學生能回答出類似“是在水里游泳時能讓我們浮在水面上”這樣的答案。
教師活動:展示PPT并說明人能浮在水面上,提出人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學生活動:學生能答到“受到浮力” 對,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認識的力——浮力。 新課教學 一、浮力定義
教師活動:取下一個救生圈放于手上,緩慢移至水面上,移開手。提問“現在是誰托起了它?”
學生活動:回答“是水”
教師活動:講到“說明水對救生圈有托力,這個托力就是浮力。”將石塊放入水中,提問“像石塊一樣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托力嗎?”
師生互動實驗:杠桿探究水對石塊有托力
讓學生看到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托力,這個托力就是浮力。打破部分學生的對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不受浮力的認識。
2
探究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托力嗎? 師生互動實驗:杠桿探究氣體浮力 將看不到的空氣浮力形象展示給學生。 再由學生總結,教師補充,歸納出浮力的定義是 二、浮力的方向
教師活動:將栓有細繩的乒乓球浸沒在水中,同時不斷改變容器的傾斜程度和方向。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細線的方向。歸納出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并將浮力的定義補充完整,改為液體和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豎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學里叫浮力。 三、稱量法測浮力
師生互動實驗: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手對石塊的托力,得到求托力的方法和公式。
學生實驗:用類似的方法自行測量石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該知識點是本節課的重點,但是簡單,學生能自行完成。 學生實驗:任意找2組學生上臺給其他同學演示他們的測量過程。 教師活動:通過這2組學生的測量過程歸納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的方法,指出,這種方法通常叫稱量法。并對全班同學進行肯定和鼓勵。
四、浮力產生的原因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171頁的內容,對浮力產生的原意有初步認識。
3
教師實驗:使用自制雙探頭壓強計探究浸在水中的正方體的6個面受到的液體壓強情況。
教師活動:利用理論知識引導學生求出同一直線上的2個面受到的液體壓力的合力。前后2個面和左右2個面液體壓力的合力為0。只有上下2個面液體壓力的合力為F=F向上-F向下大于0。通過對該公式的講解,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浮力產生的原因是向上的液體壓力與向下的液體壓力差。
學生活動:思考水中的橋墩受到浮力嗎?為什么? 學生實驗:利用浮力知識將蠟燭沉于水底。
學生活動:總結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并進行練習加以鞏固。 五、板書
9.1認識浮力
• 一、浮力定義:液體和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豎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學中這個托力就是浮力。 • 二、浮力方向:豎直向上 • 三、稱量法求浮力 F浮=G-F • 四、浮力產生的原因:
• 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F=F向上-F向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