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浮力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_第七屆全國中學物理教學改革創新大賽《浮力》教學實錄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七屆全國中學物理教學改革創新大賽
江西省撫州市實驗學校 楊中華
教學內容: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十章第1節 浮力
設計思路
《浮力》這節課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點。本節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物理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真正意識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教學時,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重視實驗教學,通過用廢棄的物品自制教具完成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節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本節難點是探究浮力的產生原因,教學時用自制的“浮力產生原因演示器”演示同一物體在水中受到水對它向上和向下的壓力不同,從而得出浮力的產生原因,接著通過表演魔術———木塊在水中為什么不上浮,讓學生觀看后來解釋,這樣巧妙設計很好地突破了難點。
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本節課的重點,這為下節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基礎。浮力問題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同學們對它有所了解,通過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探究心理分析,我預先考慮到了學生可能提出的若干猜想(物體的密度、液體的密度、物體的體積、物體在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形狀、物體的質量或重力、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等),并針對學生可能提出的猜想在實驗器材上做了充足的準備,于是我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了家庭作業:鼓勵學生觀察生活、搜集資料后對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提出猜想,鼓勵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自制小教具,并分組設計實驗方案。因此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給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同時課前老師也對學生在探究任何一個因素時可能出現的錯誤方向或實驗困難做到心中有數、應變有方。
通過本節課學習,要讓學生初步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老師在探究過程中要讓學生想辦法克服困難,尋找答案,并通過同組成員團結協作,全班同學思想交流得出正確結論。本節課是學生當主角的一節探究活動課,但教師不能放棄主導作用,要能把握課堂,引導學生逐漸深入學習。
教學流程圖
課題 | 浮 力 | 課 型 | 新 授 課 | ||||||||
教學 目標 |
知識與 技能 |
1. 感受浮力的存在,知道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2.能認識浮力的產生原因。會用彈簧測力計測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 3.知道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
|||||||||
過程與 方法 |
1.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形成浮力的概念。 2.經歷探究浮力大小跟那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認識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
||||||||||
情感態 度與價 值觀 |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2.感悟科學是人類創造發明的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用廢飲料瓶自制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節約意識。 |
||||||||||
教 學 重 點 |
1.認識浮力 2.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
||||||||||
教 學 難 點 |
浮力的產生原因 | ||||||||||
教 學 關 鍵 |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 ||||||||||
教 學 資 源 |
彈簧測力計、圓柱體、燒杯、水、鹽水、酒精、銅、鐵、鋁圓柱體組、水槽、空飲料瓶、玻璃缸、木塊、鐵架臺、自制浮力產生原因演示器、自制浮力方向演示器、水桶、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 ||||||||||
教 學 方 法 |
啟發式教學法、實驗教學法、科學探究法 | ||||||||||
教學過程 |
|||||||||||
教學 內容 |
教學 環節 |
教學活動 | 設計意圖 |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
引出 浮力 |
引入 新課 |
![]() |
兩同學比賽,其他同學做裁判 | 用學生感興趣的比賽“比比誰的力氣大”,引出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意識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 |||||||
感知浮力的存在 |
新課 推進 |
引導學生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受到浮力作用? | 學生舉例回答 | 通過生活實例讓學生慢慢感知向上“托”力的存在,為學生建立浮力的概念打下基礎 | |||||||
形成浮力的概念 | 小結 | 能得出浮力的定義嗎? | 學生總結浮力定義 |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 |||||||
浮力的施力物體 |
新課 推進 |
問:浮力的施力物體是什么? | 學生總結浮力的施力物體 |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 |||||||
浮力的方向 |
實驗 演示 |
演示實驗:用自制教具演示浮力的方向。
將玻璃缸一端墊起后重新觀察: |
學生觀察實驗,討論得出結論 | 通過實驗,得出規律。培養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物理規律的能力 | |||||||
浮力大小的測量 浮力大小的測量 |
新課 推進 |
2.引導學生分析此時重物的受力情況。 |
學生觀察實驗,接著分析重物受力情況![]() |
創設情境,發現問題,體現從現象到本質的學習規律,同時也為學習浮力的測量方法做好鋪墊 | |||||||
新課 推進 |
1.問:若要測浮力大小,需要測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測量工具? 2.演示:把一圓柱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然后慢慢浸入水中,觀察示數的變化。引導學生從理論上得出稱重法測浮力。 3.師生共同演示實驗:布置學生用稱重法測物體所受的浮力 |
學生思考后回答問題,然后利用力的平衡知識得出浮力的計算方法:F浮=G-F。學生利用該方法測出物體受浮力。
|
通過提問逐漸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測量浮力。此次設計的學生實驗為后續的實驗探究奠定基礎。根據已有知識,學習新的知識,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
||||||||
探究一:浮力的產生原因 探究一:浮力的產生原因 |
演示 實驗 |
出示自制教具(浮力產生原因演示器),引導學生觀察兩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不同,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有什么區別?![]() |
學生觀察后得出結論 | 利用演示實驗展示物理規律,學生通過感性認識獲得浮力的產生原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
理論 論證 |
引導學生利用液體壓強知識分析該圓柱物體側面和上、下表面所受壓強有什么不同?所受壓力有什么不同? |
學生思考后得出:浮力大小等于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F浮= F向上-F向下 |
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 ||||||||
學以 致用 |
問:浸沒在水中的物體是不是都受浮力作用? 魔術表演:一木塊放入盛水的玻璃缸中,結果沉底不動,怎樣才能不動木塊讓它重新浮起來? ![]() ![]() |
學生觀看魔術,并試著用所學知識解釋 | 利用生活中的”魔術表演”,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學生質疑,并用所學知識解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鞏固了所學知識。 | ||||||||
探究二: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探究二: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
創設 情境 |
1.播放視頻:我國航母首次海上航行。 2. 思考:要想知道航母在水中所受浮力究竟有多大,應怎么辦? |
學生觀看視頻后思考 | 用生活中的浮力現象,為學生猜想做好鋪墊,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 |||||||
體驗性實驗 |
猜想前布置學生體驗:把空飲料瓶逐漸壓入水中,體會手的感覺,同時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
學生進行實驗![]() |
利用廢飲料瓶自制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節約意識。同時借助實驗提供猜想情境,進一步引導學生做出猜想 | ||||||||
猜想 | 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猜想 | 學生嘗試根據經驗和已有知識對問題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并說出猜想的理由 | 讓學生逐步形成一種善于質疑、樂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 ||||||||
設計 實驗 |
教師處理猜想,引導學生利用現有器材設計實驗方案,并制定實驗表格。 | 學生討論實驗方案,制定實驗表格 | 培養學生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問題的能力,且有良好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 | ||||||||
進行 實驗 |
教師布置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填寫實驗表格 | 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數據 | 分組實驗探究,可有效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也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收集證據的能力 | ||||||||
實驗 展示 |
請同學分小組展示自己的實驗 | 學生展示實驗 | 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 ||||||||
得出 結論 |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數據 | 學生分析數據,討論得出實驗結論 | 培養學生歸納科學規律的能力 | ||||||||
評估 交流 |
問:實驗中還有什么新的發現嗎?還有疑問嗎? | 學生交流 | 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精神 | ||||||||
總結本節內容 | 小結 |
布置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
學生總結 | 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和概括能力 | |||||||
課后 練習 |
反饋 |
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 方應用到浮力知識,請舉例說明? |
課后完成 | 學以致用,即鞏固所學知識,又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 | |||||||
板書 |
10.1浮力 一、認識浮力 1.浮力: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托的力。 2.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 3.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4.稱重法測浮力:F浮=G-F 二、產生原因: F浮= F向上-F向下(壓力差法) 三、影響因素:ρ液和V浸 |
||||||||||
教學 反思 |
我認為浮力的產生原因是本節課的難點,探究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是重點,教學時通過用自制教具進行實驗和魔術表演將重點和難點很好的統一,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也使得學生能夠樂學,感受到知識的用途。但由于探究實驗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課后習題在本節安排中作為隨機出現,根據學生實驗的進度自由掌握。且由于初二學生剛學物理,學習能力有限,教師引導的還較多,怎樣處理好課堂的開放性、自主性、實效性的關系有待進一步研究。 另外由于實驗條件所限,物體在氣體中所受浮力情況無法研究。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