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浮力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第十章第四節浮力-寧夏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學生分析】
浮力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是根據生活中的現象得到的一些結論是片面的。針對學生的一些錯誤前概念,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尋找真理。當然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物理規律的能力總體來說比較差。因此,需要在教師引導下完成實驗探究活動,運用反饋信息及時調控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認識浮力的概念、方向、大小; 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 理解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對浮力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 學會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其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科學素養;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科學態度;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實驗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大量經驗事實,認識浮力的存在;
2.運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得出決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
運用實驗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產生的原因。
【教學方法】
教法:創設情境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實驗探究法 學法:觀察體驗、自主探究、小組討論
【教學用具】
木塊 彈簧測力計 裝有水的杯子 裝有鹽水的杯子 圓柱體重物 乒乓球 體積相同的銅鐵鋁塊 橡皮泥 鐵架臺 紅色細線等
【教學特色】
①教學設計中,新課引入形式新穎,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教學實驗形式多樣化,豐富的教師實驗以及學生自主探究實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教學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學效果
《浮力》
- 2 -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 新課引入
情景設疑,引入新課
展示“死海不死”的圖片
板書: 標題:浮力
回答問題
從吸引學生興
趣的情境入
手,提高對后
續內容的參與度。
為接下來學習
浮力的概念做
準備。
二、感受和證明浮力的存在 8min
概念生成,環環相扣
1.觀看圖片,感受漂浮的物體受浮力 救生圈浮在水面上,航母也浮在水面上。
過度提問:
1.浮在水上的物體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浸沒在水中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力嗎? 2.并演示漂浮和下沉物體在水中的狀態
得出結論1: 共同點是物體都浮在水面上 ,它們都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帶領學生完成從“浮在水上的物體受到浮力--浮在水上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浸沒在水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定義”的認知過程。這樣自下而上的生成概念,從具體現象到抽象概念,更加符合實際的科學發展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物理創造性思維。
《浮力》
- 3 -
實驗驗證(稱重法測量浮力):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圓柱體重物,盛有水的塑料桶)
教師做演示實驗
板書:
學生回答1:有說受到浮力的,也有說沒有收到浮力。 學生回答2: 將彈簧測力計把砝碼掉在空氣中,測量重力的大小,再
將其放入水中,觀察彈簧
測力計的讀數大小,若改變則受到了浮力。
學生分析: 把砝碼放入水中后,示數變小的原因是因為砝碼受到了豎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則由二力平衡的知識可知
拉
浮FGF。說明浸沒在
水中的物體也受到了豎直向上力的作用。
通過驗證浸沒在水中的物體也會受到浮力的作用,從而完善對浮力的認知。生成概念的過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簡單復習彈簧測力計正確使用方法,增強物理教學的嚴謹性。過度提問: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浮在水上的物體受到向上的力,那浮力的確切
方向又是怎樣的呢?
演示實驗:
由教師完成下面的實驗,并由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用塑料水桶、乒乓球、鐵架臺、鉤碼自制如下的演示浮力方向的實驗器材,首先先觀察該裝置水平放置時拉著乒乓球的細線與重錘的方向;然后在裝置底部放一個木板,使裝置呈一定的角度,再次觀察拉著乒乓球的細線與重錘的方向。
板書: 浮在水面上 受豎直向上的力 觀察實驗: 兩次試驗拉著乒乓球的細線的方向均為改變
分析結果:
浮力的方向應該是豎直向上的
學生已經學過重錘,知道重錘可以指示重力的方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類比
法”,利用被拉直的乒乓球和重錘拉直的直線,給學生展現浮力的方向。
深入分析,突破難點 過度提問:
請同學思考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演示實驗:
播放視頻:浮力產生的原因
學生思考浮力產生的原因
多媒體教學,實現課堂的生動多樣性
《浮力》
- 5 -
板書:
二、浮力產生的原因
F浮=F向上—F向下
提問:如何讓乒乓球受浮力上浮?
學生回答: 向飲料瓶加水的過程中,乒乓球一直被緊緊的壓在下面無法浮起來;而將瓶口堵住,乒乓球的下表面會慢慢接觸水有了向上的壓力,從而產生了浮力。
通過復習壓強、液體壓強的知識,進而引導學生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可以有效的做到“瞻前顧后”。使學生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
知,從而突破難點。
四、實驗 探究 15 min
科學探究,深入認識浮力
引導探究:
情境1:人悠閑的漂在死海上,并結合死海的小資料 情境2:鐵塊沉,木塊浮起來
情境3:逐漸按壓漂浮在水上的物體,感覺越來越吃力 情境4:球形橡皮泥沉,小舟形橡皮泥浮 等等
讓學生對所有的猜想一一探究,讓每個小組
從中選擇感興趣的一兩種進行猜想并進行探究,最終全班共享結果。
設計實驗: 猜想1:浮力可能與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
有關
猜想2:浮力可能與物體浸
入液體的體積
有關
猜想3:浮力可能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猜想4:浮力
可能與物體的密度有關 猜想5:浮力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猜想6:浮力可能與物體的
形狀有關
新課標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而研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是很典型的探究性實驗,通過實驗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這個過程中不僅突出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題的地位,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第三高潮。
《浮力》
- 6 -
序號 實驗條件及分析 實驗圖示 實驗操作 實驗表格(記錄數據) 實驗結論 1
一個物體
不同的量:深度、
V浸
慢慢浸入
水中,讀
出彈簧測
力計示
數,記錄
數據
浸入 深度 小部分 大部分 剛浸沒 浸更深 G物 F拉
F浮
○
1F浮與深度___關
○
2F浮與V浸___關 2
改變液體密度
相同的量:V浸 不同的量:液體密度ρ液
水 鹽水 把物體分別浸沒在兩種液體中,讀出彈簧測力
計示數,記錄數據 G物 F拉 F浮=G物-F拉 水
鹽水
F浮與液體密度ρ液___關
3
三個體積相同銅、鐵、鋁 相同的量:V物 不同的量:m物、
ρ物 分別浸沒在水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記錄數據
G物 F拉 F浮=G物-F拉 銅 鐵
鋁
F浮與ρ
物
___關
F浮與m物
___關 4
改變物體的形狀 相同的量:V浸 不同的量:物體形狀
揉捏橡皮泥,浸沒在水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記錄數據
G物 F拉 F浮=G物-F拉 形狀1 形狀2
F浮與物體形狀___關
得出結論:浮力大小跟 和 有關。與其他因素無關。 板書:
三、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浮力的大小跟液體的密度,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 證明浸入液體的體積等于排開液體的體積 播放實驗視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