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運動的快慢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課題《運動的快慢》廣東省 - 珠海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課題《運動的快慢》廣東省 - 珠海
教學目標
1.運用控制變量法的思想,引導學生自主建構速度概念;
2.通過小組實驗,歸納出人的正常步行速度;
3.學生知道3個物理量的單位并掌握一種速度單位的換算方法;
4.學生感悟1m/s的大小,形成對物質世界運動的基本認識;
5.通過問題情景,讓全體學生掌握速度公式的2種變形,處理簡單運動計算。
2學情分析
本節課基于物理課程標準的分析如下:
一、2011版初中物理課程標要求如下
1.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2.通過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3.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二、物理內容標準分析
“描述”屬于認知性目標,屬于學習目標的了解層次。了解包括再認或回憶知識;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舉出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征等。
“測量”屬于技能性目標,屬于學習目標的獨立操作層次。獨立操作表示能夠進行調整與改進;嘗試與已有技能建立聯系等。
“計算”屬于認知性目標,屬于學習目標的理解層次。理解包括把握內在邏輯聯系;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系;進行解釋、推斷、區分、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信息等。
內容標準中“通過實驗”限制了行為條件,本節課必須做演示實驗或者學生實驗,至少實驗的內容,由我校的具體實驗條件和學生表現水平來選擇。“簡單計算”則規范了表現程度,在計算設置時難度不應該過大,在進行學業質量評價時,速度的計算不能拔高要求。
三、課前準備
教師教學準備:制作微課,拍照片,紙片、直尺、秒表
學生學習準備:協助教師制作微課
3重點難點
重點:“速度”概念的自主構建過程
難點:“速度”公式的變形運算及綜合應用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師生對話——概念的引入順乎邏輯自然
教師:學校就要舉行運動會了,我想在班上挑選幾位運動員,請問我們班哪個同學跑得最快?
學生不約而同指出了某同學。
教師追問:你們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回答:但所有答案基本上可以歸根到兩類:
① 因為他每次跑在我們的前面。
② 因為他100米賽上成績最好,時間最短(只有14.5秒)。
教師歸納:學生得出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基本方式:
一是運動所用時間相同比較路程大小
二是路程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花時間多少。
活動2【活動】速度概念的引出
教師:聽說隔壁班還有一個同學說跑得更快,他說曾經跑80米只用了12.5秒。當兩同學所用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時,我們怎么比較運動的快慢呢?
教師:引導學生用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來表述物體運動快慢。引出速度的定義:速度=路程/時間。
公式:v=s/t
單位:m/s
學生計算:鄰班同學80米用時12.5秒, 小胖100米用時14.5秒,到底誰運動更快?
教師:生活中速度還有其他單位嗎?
常用單位:km/h
學生自主推導:某人1秒鐘可以走1米,那么,照此速度走下去,此人1小時能走多遠?二者速度相同,那么學生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推出1m/s=3.6km/h。
單位換算:1m/s=3600m/h=3.6km/h
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速度,并能進行單位換算。
活動3【活動】體驗感悟新的物理量——學生感受速度的大小
教師問:1m/s運動的物體有多快?
學生觀看微課,感受步行速度的大小:課外測量一個小組的步行速度,測量已知長度為200米操場自然步行一圈所需要的時間(這個活動可以在課前布置,選一小組進行微課制作),統計所測速度并求速度平均值(不是平均速度),約為1m/s。
由于各小組所用時間不同,也可以借機向學生滲透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實驗原理。
活動4【活動】強調對原始物理問題的理解與應用——學生在感受中求解速度公式的各個物理量
1.由步行速度測量教室的長度。
教師:引導學生運用s=vt求解。提醒學生利用公式計算時的注意事項:
學生:進行步行測量教室長度。選兩組學生進行操作。
教師:引導如果我們知道教室的長度(如根據地磚的多少求出教室的長度),還可以與步行測量教室長度進行誤差比較。進一步指出,步行測距離在短距離測量誤差是比較大的,培養學生對測量數據的敏感度和對基本的測量誤差來源有一個粗略認識。
2.由步行速度估測運動時間。
教師:引導學生運用t=s/v求解。
例如,結合圖所示
從城南學校南門走到北門,正常步行需要多長時間?
3. 由問題情境引出平均速度
教師:引導學生運用v=s/t求解。
教師引導學生回到跑步的問題:剛起跑時,小高速度大。而100米終點計時,小高速度變為最小!小高,你究竟是跑得快還是跑得慢?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廣州到珠海的某次動車信息,進行速度公式計算,發現廣州到珠海動車的速度為118km/h,而運行的動車內顯示屏顯示的速度是191km/h,速度差異為何如此之大?引出平均速度。
引導學生計算:小高同學前8秒跑了70米,突然摔倒停止運動,3秒后爬起來繼續跑,接著用4秒跑了剩下30米,整個100米跑的過程里,小高同學的平均速度應該如何計算?
活動5【活動】激發認知沖突——概念的定義不能隨心所欲
教師提問:速度的定義是 ,我們能不能用 來定義運動的快慢呢?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教師啟發:大家想想,如果這樣定義使用起來方便嗎?學生會回答 的值越大運動越慢,其值越小運動越快,這與我們生活常識相悖,看來,物理概念的某些定義盡管是人為規定的游戲規則,卻不能隨心所欲。
活動6【作業】課外延伸——趣味實踐拓展
實踐活動:用直尺測量人的反應快慢。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