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光的折射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教科版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象》第四節《光的折射》哈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科版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象》第四節《光的折射》哈爾濱
課題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第四節光的折射 教材版本 教科版
設計 思路 本節課是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下,結合我市教學研究課題《玩中學》理念和知法并行理念。針對本節課在教材中的位置,是學生在初步認識了三種光現象,并學習了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鏡成像的內容。對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比較熟知,對光的折射現象認知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另外,根據我校學生的生活經驗對光的直線傳播的認知比較充分,對光的折射現象很少能親眼觀察到光的傳播軌跡;學生初學物理,對物理的思想和方法、語言表達能力等方法還在逐步培養中。所以綜合以上情況設計并實施了本節課。《玩中學》教學理念核心內容為:玩、理、探、用、結。
在“玩”的環節,通過引課的小游戲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觀察激光照射果凍的現象,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聯系。通過再觀察折射現象,使學生們從簡單的“玩”,上升到“理”。 在“理”的環節是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其中蘊含的道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再觀察折射現象,讓學生體會到折射現象中蘊含的一定的規律。通過發現規律,進而進行科學探究,發現光的折射規律。
在“探”環節的處理上,弱化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位置關系的探究,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獲得證據證明三者的位置關系。教學重點為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探究上,
通過“玩”的環節對折射現象的觀察,引導學生對折射現象進行分類,從而全面的探究折射
角與入射角的關系。通過數據分析,進而得出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通過對學生數據測量
的深挖掘,引導學生發現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以及在入射角相同時,不同介質的折射角不同,引導學生通過控制變量,發現折射角的不同是因為介質的性質不同,為學生今后學習光的折射定律奠定基礎。
在“用”的環節,通過對小貓叉到水草的討論交流上,讓學生學以致用。并通過演示硬幣隱藏之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在“結”的環節,通過對本節課的課小結,讓學生再次溫故本節課的學習過程。通過對知識主線和方法主線的課小結,并通過應用展示,升華本節課的學習過程。
另外,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抓住光的反射和折射的類比和求同求異。從光的折射概念的形成過程,術語的定義,光的折射三線的位置關系的猜想,以及最后在得出光的折射規律后再次與反射定律對比,求同求異。體現了知法并行教學理念中的“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教學理念。
最后,在數據分析環節光路可逆的分析,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即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根據以上教學設計思路,自己設計并制作了相關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器材,保證本節
課教學目的的順利完成。 教 學 目 標
1. 知識與技能
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折射光線、折射角的含義,了解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射入其他介質
中時的偏折規律。
了解光在發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現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規律進行解釋。 2. 過程與方法
經歷“光的折射規律”的探究過程,記錄實驗數據的方法。
經歷光的反射與折射的對比過程,體會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物理方法。 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在實驗中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形成對自然現象的熱愛、親近的情感。 對光路可逆的分析,體會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教學
重點 本節的重點是光的折射規律
教學
難點
難點是驗證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的位置關系。
教學
資源 教學資源:
演示實驗器材:自制教具:綠色和紅色一字光源、磁性量角器、磁吸式半圓形玻璃磚和方形玻璃磚、磁吸式平面鏡、磁性小貓叉魚演示器、粘有硬幣的紙杯。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自制教具:磁性水槽、紅色一字光源。實驗室用半圓形玻璃磚、方形玻
璃磚。
演示視頻: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位置關系視頻。2.哈爾濱冰雕視頻。 計算機軟、硬件:電子白板、同屏器、手機、攝像機支架。
引課 教師活動:
組織學生推選代表,選出2名代表做小游戲-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一個小組提供平面鏡、一個小組提供半圓形玻璃磚和方形玻璃磚) 學生活動:
參與比賽,思考完成比賽快慢的原因。 設計意圖:
通過游戲,創設情景,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體會玩中學。 教學資源:
磁吸式綠色一字光源、磁吸式平面鏡、磁吸式半圓形玻璃磚和方形玻璃磚。
折射 概念
教師活動:
組織學生欣賞光的折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發現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異同點。根據異同點,
得出光的折射現象的概念。 學生活動:
觀察光的折射現象,并能聯想生活中光的折射現象。通過思考,回答光的折射發生在兩種介質表面,并在兩種介質中傳播,并能初步回答光的傳播路線的特點。思考光的折射現象的特點。 設計意圖:
體現物理源自生活,拉近物理與學生的距離。通過對比分析,求同求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物理學研究方法。 教學資源:
ppt播放圖片:生活中光的折射現象。
判斷 折射
現象 教師活動: 組織學生利用小激光筆照射果凍,判斷所觀察的現象是否是光的折射現象。
學生活動:
嘗試從不同角度照射果凍,觀察現象,并用光的折射現象的概念嘗試分析所觀察的現象。 設計意圖:
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體會“玩中學”的樂趣。 教學資源:
點狀激光筆和透明果凍。
觀察折射
特點 教師活動:
組織學生利用光源和各種玻璃磚、水槽,再次觀察光的折射。實驗前,講解實驗要求和注意事項,器材使用。實驗中,利用手機拍攝學生觀察到的折射現象和實驗報告繪制的觀察結果。 學生活動:
觀察光從空氣傳播到玻璃、水中的規律,并在實驗報告上初步
畫出觀察結果。明確實驗目的和安全要求,并學會器材的使用。 設計意圖:
通過細心的再觀察,積累學生對光的折射的再認知,并為后續探究規律做鋪墊。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保留學生實驗過程,利于現象分析時的情景再現。 教學資源:
計算機軟硬件:手機、電子白板。分組實驗教具:磁性水草、紅色一字光源、半圓形玻璃磚和方形玻璃磚。 術語定義 教師活動:
為了描述方便,定義光的折射現象的術語。
學生活動:
學生通過類比光的反射定義折射的術語。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物理學類比法的應用。理解物理術語的作用。 匯報觀察
結果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匯報小組的觀察結果。
學生活動: 描述小組的新發現,對光的折射現象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
通過小組匯報,引導學生發現光的折射現象蘊含了一定的規律。為探究光的折射規律做鋪墊。
探究
三線位置關系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類比光的反射定律,猜想光的折射規律中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發現的位置關系。通過對學生猜想的追問,他是否有證據證明,從而引出三線位置關系實驗。 學生活動:
類比反射定律,猜想光的折射規律中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
發現的位置關系。通過觀察實驗現象,找到證據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 設計意圖:
淡化三線位置關系的探究,通過實驗錄像,即可證明三線位置關系。培養學生分析論證的能力。 教學資源:
Ppt播放三線位置關系的實驗錄像。實驗器材利用紅色和綠色點狀光源,配合自制水槽和霧化器進行實驗。 探究折射角和入射角關系
4.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為了更全面的探究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我們首先要對折射現象進行分類討論。 學生活動:
回憶觀察到的折射現象的不同點,提出對折射現象的分類為光從空氣進入其他介質、光從其他介質進入空氣和斜射入、垂直入射的四種情況。 設計意圖:
通過細化光的折射情況,為探究光的折射規律,理清探究的方向。
2.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為了準確探究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需要進行測量,從而引出測量工具磁性量角器。然后明確下一步探究的要求。 學生活動:
思考測量角度的測量工具。觀看實驗裝置的使用方法,明確探究的目的,和儀器的具體操作方法。 設計意圖:
利用水槽和半圓形玻璃磚,方便學生完成光從玻璃和水射入空氣、光從空氣射入水和玻璃的探究過程。磁性刻度盤的設計方便學生讀取數據。一字光源簡化學生的操作過程。為學生明確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便于學生順利完成探究過程。通過測量,為數據分析提供足夠的證明。
5. 教師活動:
巡視,協助學生完成實驗的測量,并用手機收集學生的實驗數據,上傳到電子白板中,便于后期的數據分析。 學生活動:
小組協作完成實驗的要求。通過實驗過程和數據分析實驗結論。 設計意圖: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并在實驗過程中發現規律,并嘗試總結規律。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實驗數據,便于分析論證。 教學資源:
分組實驗:磁性量角器、半圓形玻璃磚、磁性水槽、紅色一字光源。 計算機軟硬件:電子白板、手機。 數據
分析
教師活動:
組織學生,根據觀察和分析數據,得出光的折射規律。通過進一步觀察數據發現光的折射光路的可逆性和當入射角相同時,折射角的度數與介質性質有關。
演示:光的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學生活動:
通過觀察呈現的數據,找出同組數據的規律,并用語言初步描述光的折射規律。通過分
析和觀察特定數據總結光的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和利用控制變量法發現,當入射角相同時,折
射角不同,進而猜想其中的原因。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通過數據分析測量方法。培養學生語言表述能力、歸納分析能力。通過演示實驗,增強學生的認知。 教學資源:
演示實驗:磁吸式紅色一字光源、磁吸式綠色一字光源、磁性量角器、磁吸式半圓形玻璃磚。 應用
教師活動:
應用所學知識,解釋小貓叉不到魚的原因。
利用折紙和激光光源演示,小貓叉不到魚的原因。 學生活動:
小組討論,小貓為什么會叉到水草。嘗試利用光的折射解釋其中的原因。進而得出小貓叉到魚的解決辦法。解釋過程中,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明確光的傳播路徑和小貓叉不到魚的原因。
設計意圖:
應用所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利用學生熟知的折紙法和激光光源結合解釋類似潭清疑水淺的問題的成因,增強學生的感情認識,進而升華為理性認知。 教學資源:
演示實驗:磁吸式綠色一字光源、磁吸式小貓叉魚演示器材。 作業 教師活動:
演示銀幣隱藏之謎實驗,布置作業,利用今天所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學生活動:
觀察演示實驗,思考其中的道理。
設計意圖:
通過演示實驗,再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夯實本節課所學內容。 教學資源:
演示實驗:粘有硬幣的紙杯、手機、同屏器、手機支架。 談收獲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通過今天的玩中學,無論是知識上的還是方法上的,你會有很多收獲。談談你的體會或者收獲是什么?
學生活動:
回憶學習過程,談談印象最深環節或者收獲。 設計意圖:
學生之間再次交流本節課的收獲或者感受。 教學資源: 課小結
教師活動:
教師先從知識主線總結本節課知識的建構過程,
再從物理方法主線總結本節課設計的物理學思想和方法,起到知法并行的目的。最后結合哈爾濱的冰雕的美和科技前沿,升華本節課的內容。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