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運動的快慢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課題《運動的快慢》青海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課題《運動的快慢》青海省優課
《運動的快慢》教學設計
《運動的快慢》教學設計的前期規劃
教學 設計 思路
通過日常生活中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基本方法的分析逐步建立速度的概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本節教學中速度的換算以及計算物體運動的速度等有關教學內容,培養學生運用數學和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初步了解物理計算題的解題思路及規則;利用小學數學單位換算的過渡到組合單位的換算,例題的生活化、實用性降低了計算的難度;童話故事的引入讓學生在熟悉之中加深了對變速運動及平均速度的了解。
教材 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所要講授的運動的快慢是在學習了機械運動的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運動的有關知識。這節課既是對運動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基礎,它擔負著承前啟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學物理運動學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學的知識去處理解決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因此,這節課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速度概念的完整建立、速度單位的換算、物理計算的格式知識以及運動的類型都是在學生小學數學學習的基礎之上要系統學習記得內容。通過自主的探究活動,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獲得比較快慢的兩種方法,總結出速度的概念,這樣印象深刻,理解透徹,做起題來得心應手。
學情 分析
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對“速度”,已有一些感性認識,但是如何科學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入手,正確地引出速度的概念則是本節教學的核心問題,因此在本節教學中首先從比較運動快慢入手,讓學生認識到比較物體的運動快慢是有實際意義的,并逐步引導學生,通過對兩個比賽場景的分析使學生了解人們是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在這個基礎上,通過討論引出速度的概念。
《運動的快慢》教學設計
教學 流程
教學過程
教學 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快慢。 2) 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4) 了解變速運動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參與游戲與視頻的觀看,分析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 2) 通過分析、歸納、討論等,培養建立概念的思維習慣;
3) 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
學生手腦并用,理論聯系實際和語言的口頭表達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觀察、分析及歸納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 2)激發學生關心身邊的物理知識,培養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能3)用“運動快慢”的觀點觀察和分析身邊事例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速度的概念;
運用速度公式解決相關問題等。 2. 教學難點:速度單位的換算;
變速運動中平均速度的意義。
教學方法
1..觀察比較法: 通過對生活中實際事例的比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直線運動的區別。
2.練習法:通過學生練習,學會應用速度公式的簡單計算及速度單位的換算。
3.分析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資源 教師:多媒體設備; 學生:小游戲:國旗
教師活動
一、新課引入 1.小游戲:傳國旗,判斷誰傳得最快。 2. 【播放視頻1】視頻中的畫面是怎樣比較快慢的? 【總結】比較運動快慢有幾種方法?
(1)在相同時間內看物體運動路程的長
短來比較快慢,路程長則比較快,路程短
則比較慢;
(2)物體運動路程相同,看運動時間的
長短比較快慢,所用時間短則比較快,所
用時間長則運動慢。
二、新課教學
【問題】如果物體運動時所用的時間和通過的長度都不相等,又該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例題:1)自行車下坡用了8s走了56m的路程;小轎車上坡用了20s走了120m的路程。誰運動得快?
【討論】如果時間和路程都不相等,的
確不容易比較,但我們是否可以認為讓它們的路程或時間相等呢?
【總結】讓它們的時間相等: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誰大,誰運動得就快,誰小,誰運動得就慢。 (一)速度
1.【結論】物理上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它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2. 【公式】 ,用符
學生活動
學生討論后回答
學生討論后回答
設計意圖
活躍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增加前后內容間的聯系
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引起學生興趣
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走向物理 互動合作精神的體現 教師活動
號表示為。
3.【單位】路程的單位是米(m),時間的單位是秒(s),則速度的單位就是米/
秒,即m/s或m.s-1
。
插入“速度計”的圖片,引出 常用單位是km/h或km.h-1
。
單位換算:1m/s=1×=3.6km/h
1km/h=______m/s。 練習:20 m/s=______ km/h
36 km/h=______m/s
【一些物體的速度】
下列物體運動的速度哪個大( ) A.蝸牛:1.5毫米/秒
B.炮彈:1000米/秒
C.發射人造衛星的最起碼速度:7.9千米/秒
D.火車:360千米/時 (二)機械運動的分類
觀察兩幅圖片,分析運動路線的不同,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學生活動
學生觀察圖片,自然過渡速度的常用單位
利用小學數學基礎,讓學生先總結規律,在進行速度單位的換算; 教給學生單位換算的策略
學生討論分析
設計意圖
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走向物理
讓學生熟悉組合單位的換算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走向物理 開闊視野
展示課本圖片,比較兩種直線運動的差異。
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1. 勻速直線運動 【結論】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公
式進行計算。
強調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與路程和
時間無關。
讓學生舉一些實例引入變速運動
2.變速直線運動
從學生們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故事引入平
均速度
(1)常見物體的運動速度都在改變。
(2)只做粗略研究的情況下,變速運動也可以用 來計算,這樣計算的
速度叫平均速度. 但我們也可以比較它們整個路程的速度,我們把它叫做平均速度。 公式,s是整個路程的長度,t是完成整個路程所需要的時間,就是平均速度。 (三)練習
讓學生給下定義
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
在童話的世界里了解平均速度的意義,提高了學習的興趣,降低了難度。
建立良好的解題習慣,為以后打好基礎。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走向物
例1課本例題
教師板演,強調物理解題習慣。
例2關于交通標示牌的意義 【播放視頻】超速車禍
練習:圖4中表示勻速直線運動的圖
象是 ( )
三.課堂小結
以學到了什么讓學生自己回答并總結。
讓學生分析并按解題要求書寫。
思考、討論,學以致用 可總結學習的知識、方法等
理
讓學生了解超速的危害,增強交通意識。拓展知識 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
培養學生自學分析歸納的能力。
初步培養學生認識運動類型的圖像及分析能力。
布置作業
1. 調查研究:了解常見交通標識牌的形
狀及意義;
2. 可否用時間與路程之比來表示運動的
快慢。
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走向物理
讓學生拓展思維,學習比值定義法的意義
第二節:運動的快慢 一、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相同時間內比路程; 2.相同路程內比時間。 二、速度
1.速度: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2.公式:;
3.單位:即m/s或m.s-1
;常用單位是km/h或km.h-1
。 1m/s= 3.6 km/h
四、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1.概念;
2.變速直線運動計算公式;
課后 反思
這節課是該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整個這冊的重要知識點,它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點,所以應該要對它引起高度重視。
1.速度的公式雖然在小學就學過,但為什么速度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學生卻并
不知道,其實這里就滲透著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在此進行一個討論是很有必要的。
2.計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也含有種近似、平均的思想,通過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
與平均速度的比較,讓學生體會這種思想變化的含義是很重要的,何況我們生活中大部分運動還都是涉及的是平均速度,所以在此要通過讓學生練習,體會這種思想的轉變,這也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需要以后的繼續加強。
3.本節課的一個最大特點是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走向物理。如速度計、路標牌的含義、超速的后患等在讓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4.本節課由于時間因素,學生的活動還是安排較少。教學語言有些地方
還是不夠精煉。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