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運動的快慢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課題《運動的快慢》河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課題《運動的快慢》河北省優課
新課標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一章 《第三節 運動的快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 2.過程與方法
體驗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領悟建立速度概念的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緊密結合實際,感受生活中的物理 教學重點:
速度公式的理解和運用 教學難點: 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視頻展示:2016年里約奧運會百米決賽,博爾特勇奪冠軍,成為跑得最快的人。在實際生活中,物體運動的快慢是人們關心的問題。由此引入本節課題《第三節 運動的快慢》 那么,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二、速度
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
學生觀看視頻,老師提出問題:比賽過程中,你(觀眾)是如何判斷誰跑得快的?運動員跑完全程后,裁判員是怎樣計算成績的? 學生交流討論后回答:
(觀眾的方法是:比賽中看誰跑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誰先到達終點,用的時間短) 歸納:
(1)觀眾的方法實際上是:相同時間內比較路程的長短,路程長的,運動的快; (2)裁判的方法實際上是: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的長短,時間短的,運動的快。
2.教師又提出問題:里約奧運會牙買加飛人博爾特在100米決賽的成績是9秒81,在200米決賽的成績是19秒78,要知道他哪次跑得快,應該怎么辦?
學生交流討論后給出辦法:用路程除以時間,比較1s內跑的路程,即比較路程與時間的比值。
引入速度的概念:物理學中,把路程與時間之比叫速度。 明確速度的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3.學生閱讀課本20頁,在導學案中寫出速度公式,以及公式中每個符號的意義和單位:
t
sv
s----路程-----米(m) --------km t------時間------秒(s) ------h
v------速度------米每秒(m/s)------km/h
4.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在交通運輸中還常用千米每小時做單位,符號是
km/h或km.h-1。
教師示范:1m/s=3.6 km/h 推導過程,學生獨立完成
1km/h=_____ ___ =____ m/s 5.明確速度值的物理意義:
高速公路上小汽車的速度約“33m/s”,它的物理意義:汽車在1秒內通過的路程是33米。 一輛大轎車速度約 72 Km/h,它的物理意義:大轎車在1小時內通過的路程是72千米。 6.閱讀課文第20頁小資料所給出的一些物體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體運動的速度,并能進行單位換算,寫出其物理意義。
(1)人步行速度約 ,表示的物理意義是 。 (2)人騎車速度約 ,合 Km/h。 (3)一輛大轎車速度約 72 Km/h,合 m/s。
(4)一架噴氣式客機速度約 ,表示的物理意義是 ,合 Km/h。 三、勻速直線運動
1.學生閱讀課文第21頁想想議議的內容,認真觀察甲乙兩車的運動情況。
交流討論:
(1).甲圖汽車在各段時間內用時 秒,通過的路程是 米
甲車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它的速度是 的。 (2)乙圖汽車在各段時間內用時 秒,通過的路程分別是 米、 米、 、米 米。
乙車在 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它的速度是 的。 討論得出:
(1)物體怎樣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2)物體怎樣的運動叫做變速運動? (3)怎樣粗略地描述物體的變速運動?
(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因此,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其速度應該是一個定值,與路程的大小和時間的長短無關,所以不能將v=s/t理解為v與 s成正比,與t成反比。)
2.學生再次觀看2016年里約奧運會百米決賽視頻,對比博爾特和加特林在不同時段的速度大小,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義。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反映物體在某段時間或某段路程內的平均快慢程度,而不能具體反映物體在某一時刻的速度大小。) 四、運用速度公式進行計算
例題:我國優秀運動員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勇奪110m跨欄金牌,并打破奧運會記錄,成績是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已知劉翔通過的路程s=110m,所用時間t=12.91s.
利用公式
ts
v
,可以算出他的平均速度為
smsmtsv/52.891.121101
教師講解物理計算題的規范要求: (1)要有必要的文字說明; (2)必須有公式;
(3)代入數據且有單位;
(4)計算結果有單位且必須是小數。 五、 學生完成導學案中的自我檢測。
六、 布置作業:完成課本22頁“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的習題1---4題。 七、 板書設計:
第三節 運動的快慢 一、速度
1.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把路程與時間之比叫速度
3.公式:
4.單位:s----路程-----米(m) --------km t------時間------秒(s) ------h
v------速度------米每秒(m/s)------km/h 二、勻速直線運動
附:新課標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一章
《第三節 運動的快慢》 導學案 ※ 學習目標:
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 ※ 學習重點:速度公式的理解和運用 ※ 學習難點:速度概念的建立 ※學習過程
一、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小組活動一)
學生觀看視頻,老師提出問題:比賽過程中,你(觀眾)是如何判斷誰跑得快的?運動員跑完全程后,裁判員是怎樣計算成績的?
學生交流討論后總結比較物體快慢的兩種方法。 (1) 時間比較 ; (2) 路程比較 。 二、速度(自主學習一)
學生閱讀課本20頁,完成下列問題:
1.速度的物理意義: 。 2.速度的定義: 3.速度公式: 4.公式中每個符號的意義和單位:
s---- ----- ------- t--- ----- ------- v---- ----- ------ 5.速度的單位換算:
根據教師示范:1m/s=3.6 km/h 推導過程,學生獨立完成 1km/h=_____ ___ =____ m/s6.閱讀課文第20頁小資料所給出的一些物體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體運動的速度,并能進行單位換算,寫出其物理意義。(自主學習二)
(1)人步行速度約 ,表示的物理意義是 。 (2)人騎車速度約 ,合 Km/h。 (3)一輛大轎車速度約 72 Km/h,合 m/s。
(4)一架噴氣式客機速度約 ,表示的物理意義是 ,合 Km/h。 三、勻速直線運動(小組活動二)
1、 學生閱讀課文第21頁想想議議的內容,認真觀察甲乙兩車的運動情況。 交流討論:
(1).甲圖汽車在各段時間內用時 秒,通過的路程是 米
甲車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它的速度是 的。 (2)乙圖汽車在各段時間內用時 秒,通過的路程分別是 米、 米、 、米 米。
乙車在 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它的速度是 的。 討論得出:
1.物體怎樣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沿著 線且 不變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即即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 2.物體怎樣的運動叫做變速運動? 物體做直線運動時,速度的大小是 ,即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 3.怎樣粗略地描述物體的變速運動?
如果只做粗略研究,用 來描述運動的快慢。 4..平均速度的物理意義: 四、運用速度公式進行計算
結合例題,理解物理計算題的規范要求,完成練習:
飛機在1.5h內飛行2700km,子彈在2s內飛行1600m,試比較它們運動的快慢.
五、自我檢測。
1、一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1min內通過的路程是 120m,則它的速度為 m/s,其物理意義為 。
2、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運動的速度v越大,通過的路程s越長 B、 物體運動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時間t越少 C、 物體運動的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 D、 物體v由s/t決定,但與s、t的大小無關 3、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順序是( )
(1)運行中的火車的速度是72km/h (2)高速公路上飛馳的轎車的速度是1.8km/min (3)草原上狂奔的獵豹的速度是28m/s
A、(1) (2) (3) B、(3 ) (2) (1) C、 (2) (3) (1) D、(1) (3) (2)
4、一輛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汽車,在第1h內通過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內通過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內通過的路程還是80km,小華說該汽車在這3h內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小明則認為汽車在這3h內不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他們誰說得對?談談你的看法。
5、一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它在前5s內通過的路程是10 m,在接下來的10s內通過的路程是25m,在最后5s內通過的路程是16m。
(1)分別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2)通過你的計算結果說明,為什么說到平均速度必須指明是在哪一段時間或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