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有理數章前引言
所屬欄目:初中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有理數章前引言》天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有理數章前引言》天津市北辰區實驗中學
有理數章前引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從生產、生活實例入手,通過生活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負數就在身邊,感受數的范圍擴充到有理數的必要性。
2. 結合小學學習數的相關方法探索學習有理數的方法。
3. 通過小組交流、合作探究,讓學生對本章內容有基本的了解,對有理數的學習產生興趣,增強探索意識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1. 從生產、生活實例入手,感受數的范圍擴充到有理數的必要性。 2.讓學生對本章學習和研究內容有基本了解 教學難點
1.探索學習本章內容的方法 2.激發學生學習本章的興趣 學情分析
1.我校地處郊區,學生知識基礎比較薄弱,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稍欠缺,缺少學習興趣,但學生好奇心較強,愿意積極主動參與。 2.學生在小學已經認識了負數,學習了整數、分數(包括小數),了解了有關數的大小比較、運算、運算律等,但他們對負數意義的了解非常有限,因此本節課結合小學的學習基礎,從生產、生活實例入手,通過生活實際問題,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和思維情形,讓學生體會負數就在身邊,感受數的范圍擴充到有理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創新能力,并引導學生感受數學文化,
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情境1:大家好,我是大家的數學老師,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度過美好的數學時光,今天是2018年9月3日,天氣預報說今天的最高溫度是31℃。
情境2:班級有48名同學其中男生有24名,占班級總數的½。 問題1:小學對于數是如何分類的?針對對話中出現的數字,請將它們按照小學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
師生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回答,并進行分類,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知識背景,回顧小學相關知識,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后續學習進行鋪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問題2:同學們,這些數是如何產生的?
師生活動:教師結合PPT介紹數的發展歷程,說明數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設計意圖:感受數的擴充的必要性,使學生感受數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生活和生產的需要,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問題3:生活中,僅有自然數和分數夠用嗎?我們還能用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嗎? (出示問題)
師生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教師指導,導入新知。
設計意圖: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在生產和生活中需要用到負數,另一方面讓學生知道,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新的關于數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自主學習、交流感知
學生自主學習教材,積極合作交流:
(1) 北京冬季里某一天的氣溫為-3~3℃.它的確切含義是什么?這一天北京的溫差是多少?
(2)某年,我國花生產量比上年增長1.8%,油菜籽產量比去年增長—2.7%,這里增長— 2.7%代表什么意思?
師生活動:提醒學生題中出現哪些我們不太熟悉的數字,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內容,獨立完成教材問題,然后小組交流答案,互幫互助,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受數的范圍的擴大的必要性。 生活中處處都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同時鼓勵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問題4:請說說身邊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例子。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舉例子,學生積極思考,尋找身邊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例子。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問題5:在(1)中溫差應該怎么計算?請同學憑生活經驗解答。找同學分析表3 的內容,同時回答(3)中結余-1.2是什么意思?如何得到的?
師生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師生共同補充完善,鼓勵學生交流思考并大膽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三、交流探究、構建知識網絡
問題6:對比小學學習數的方法和經驗,探討學習有理數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師生活動:學生分組合作探究,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師生共同補充完善,鼓勵學生交流思考并大膽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類比小學學習數的過程,交流探究、構建知識網絡, 問題7:結合小學學習的經歷和積累的學習經驗,請說一說學習本章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師生活動:學生總結交流,師生共同補充完善。 四、學習數學文化,增強自豪感
閱讀教科書27頁閱讀與思考《中國人最先使用負數》
師生活動:學生自主閱讀,教師適當點撥。中國人最先使用負數,《九章算術》是我國經典的著作,中國人使用負數在世界是首創。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文化,樹立民族自豪感。 五、課堂作業:
請你作為班級財政管理員,幫助同學們記錄一周的班級生活收支賬目,收入記為正數,支出記為負數,學習完本章知識后,再計算本月的總收入、總支出、總結余等。 (學生現場講解、展示)
設計意圖: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六、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反思提高,形成總體框架 設計意圖:總結反思,形成總體框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