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認識三角形
所屬欄目:初中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第四章4.1認識三角形(第四課時)貴州省 - 貴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設計
認識三角形(第四課時)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在生產實踐、科學研究和社會生活中隨處可見,它不僅是研究其他多邊形的基礎,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因此,探索和掌握它的基本性質對于更好地認識現實世界、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非常重要 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認識三角形的高線;(2)能畫任意三角形的高線。(3) 了解三角形三條高所在直線交于一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情感與態度:通過折紙,畫圖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識圖技能,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靈活。
3.教學重點:掌握三角形的高的定義;
4.教學難點:能夠準確地畫出三角形的高線,并能夠對其進行簡單的應用
【學情分析】
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在前面幾節課已經認識了三角形,并且討論過三角形角平分線、中線的定義及性質,同時在七年級上學期了解了兩直線互相垂直等概念,會過一點作已知線的垂線,這些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知識技能基礎。
學生的活動經驗基礎:一方面,在認識三角形的中線,角平分線時,學生已經通過折紙感受到了它們的意義,同時也具有了從事數學實驗所必須的一些數學活動經驗的基礎;另一方面,在以往的數學活動中,學生已經經歷了很多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學習的經驗,具備了一定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分析討論法、講授法相結合 【課前準備】
以小組合作形式,分12組。
(1)準備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紙片各一張 (2)作圖工具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復習回顧,導
入新課
1.你還記得“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嗎? 2.過三角形的一個頂點,你能畫出它的
對邊的垂線嗎?
學生鞏固舊知 培養學生善
于找到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體會學習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二、講授新課
一、引出三角形高線的定義。 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所在直線作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線,簡稱三角形的高。 二、圖形中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畫對了
嗎?
學生口答
學生通過判斷對三角形的高的定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三、探究活動
一、活動內容:
每人準備一個銳角三角形紙片。 1. 你能畫出這個三角形的三條高嗎? 2. 你能用折紙的辦法得到它們嗎? 3. 這三條高之間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將你的結果與同伴進行交流.
二、活動內容:
每人準備一個直角三角形紙片。 1. 畫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高,它們之間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將你的結果與同伴進行交流.
2.鈍角三角形紙片。你能折出鈍角三角形的三條高嗎?你能畫出鈍角三角形的三條高嗎?鈍角三角形的三條高交于一點嗎?它們所在的直線交于一點嗎?將你的結果與同伴進行交流.
小組合作交流,探究解決。
展示、分析、總結。
傾聽。 使學生從理論上明確三角形的高,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 會畫出和折出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高,并能說出它們的位置關系,從而發展學生空間念,.
由銳角三角形的高過渡到直角三角形,再到鈍角三角形的高,便于學生從"動"的角度研究幾何. 通過折、畫活動使學生多動腦,并使學生學會對新舊知識進行對比.
四、課堂練習 1. 如圖在 ABC 中BC邊上的高是( )AB 邊上的高是( ) BCE 中BE邊上的高是( )EC邊上的高是( )
2.兩人一組,畫出對方所給三角形的三條高
學生練習
鞏固本節知識,使學生更熟練地運用它們,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中高的位置的特殊性
3.問題解決:一個缺角的三角形殘片如圖所示,不恢復這個缺角,請你畫出AB邊上的高所在的直線,你是怎樣畫的?為什么?
五、 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的重點內容和應注意的問題. 1. 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
形的高。
2. 三角形的三條高所在直線交于一點
1、梳理、總結 2、師生形成共識。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了總結并識記。
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要點,并敢于提出問
題,說出自己的困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板書設計 認識三角形(第四課時) 一、三角形高線的定義: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所在的直線作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線,簡稱三角形的高。
二、三角形三條高線的位置:1.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高線交于三角形內部一點;2.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高線交于直角的頂點;3.鈍角三角形的三條高所在的直線交于三角形外部一點。
教學反思
亮點:
1、借助課件,特別是多媒體動畫效果等直觀手段,動與靜相結合,形象生動,突出重點,易化難點。如教學中畫三角形的高線動畫清晰地展示了如何作三角形的高線。同時折紙和畫圖數學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能準確畫出三角形的高線并對其應用,學生掌握得比較好。
2、本節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輔之以講授,討論等方法,力求體現"數學教學主要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力求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統一起來,體現學生的數學素養全面地提高。 不足:
在教學中學生的語言并不規范,一些思維活躍的學生的回答代替了
其他學生的思考,掩蓋了其他學生的疑問。有待在后面的學習中教師逐步引導并多關注學困生,還需注意探究活動時在時間上的控制和處理好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收與放,同時在開發學生利用已有知識,進行主動新知探究方面還不理想。
再教設計
本節教學內容對于學習優異的學生來說較為簡單,最后應提出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思索,讓學生急迫地要充實新知識解決未解決的問題,從而增加學習的積極性,以成良性循環的學習模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