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_四川省 - 成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英雄的史詩 永恒的信念
——紅軍長征
一、教學目標
通過老紅軍口述歷史的視頻史料、黨史中重大歷史事件的圖表史料、數字長征等文字史料的使用和解析,引導學生形成對歷史正確、客觀的認識,提高評判歷史的能力,滲透史料實證的意識;
通過繪制長征路線圖和黨成長史時間軸的分析,建立時空觀念,加深對歷史的準確理解;
通過視頻材料感受長征之艱難,體會長征之精神,樹立人生之信念;將歷史與現實結合,從國家層面落實到學生個人,浸潤家國情懷。
二、學情分析
1、從已有知識能力分析:八年級的學生,通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中的了解,對長征故事的許多片段有所了解,但知識構建非常零散,缺乏系統性和歷史角度的分析,需要老師通過歷史教學完成。通過七年級一年的歷史系統學習,八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歷史學習方法。
2、從心理認知特點分析:八年級的學生有極強的探究事物的欲望,在教學中可以設置問題,啟發思考;同時辯證思維開始萌芽與發展,但仍帶有很大的片面
性及表面性,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正確引導。
3、從成長環境分析:現在的孩子生長在社會和平、國家富強的新時期,家庭物質生活富足,對理想、信念缺乏切身體驗,引發學生對于長征精神的情感共鳴和理解紅軍的革命信念是一個心理認知的難點。
三、重難點 重點:感悟長征精神
長征給我們留下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長征精神。歷史的一大功能就是以史為鑒、指導現實,如何讓初中生切實感受長征精神并且指導中學生的行為,就是本課的現實意義。因此將感悟長征精神作為重點既符合課標要求,又明確本課主題。
難點:信念源自什么
信念是我設計本課的一個核心精神,理解了信念就能更深刻的理解長征精神。而初中生對信念的認知浮于表面,沒有切身的體會,因此將信念源自什么設為難點是學情的要求。希望通過對難點的突破,幫助青少年逐步構建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四、教法學法
教法:情境創設、啟發質疑 學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成五個大的部分:課前自主學習、導入、感知長征、感受長征、感悟長征,體現了思維層次從基本了解到深入理解再到自
我內化這樣逐漸深入的過程。 1、課前自主學習
基于學情分析和“互聯網+”的時代技術支持,以翻轉課堂的形式,通過微課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了解長征基本史實概況;并且給出具體可操作性的學法建議和任務要求,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2、導入
通過視頻導入,緊扣課題,鋪墊情感,吸引初中生注意力。設置兩個問題思考:①他們是誰?②“這”指的是什么?帶領學生思維和情感進入課堂。
3、感知長征——前因后果明史實
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通過小組展示檢測自主學習成果。通過長征路線圖設計學生活動,結合地理地形因素分析,增加學科融合感,給予學生形象直觀的感官,構建時空觀念。
4、感受長征——艱苦卓絕譜史詩 (1)艱難的長征
以圖片、視頻直觀的視聽沖擊創設情境,采用老紅軍口述歷史的方式讓學生深刻地體驗到長征之艱難,設問思考:視頻中有哪些細節深深地觸動了你?你認為紅軍長征難在哪里?為升華長征精神做好情感鋪墊。
(2)英雄的長征
在如此艱苦卓絕的環境之下,紅軍戰士們沒有倒下,還創造出了不可思議的人間史詩:長征總長約25000里的路程,相當于從北京到紐約的距離,平均走365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軍74里,相當于54000步,而有統計顯示中國人每天的的平均步數是6189,還遠遠的超過了全球其他國家。在這樣的步伐中,紅軍一共爬過20余座山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中5座是終年積雪。經過11個省,渡過24條河流。 而這樣的長征途中,紅軍與敵人的遭遇戰多達600余次,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而這樣的戰爭環境下,紅軍士兵平均年齡不到18歲,最小的戰士只有9歲,從出發時的8萬余人到最后到陜北根據地的不足8000余人,這意味著每前進300米就有
一個紅軍戰士犧牲。提問:長征是一曲人類挑戰生命極限、求生存求發展,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贊歌,哪些數字深深地震撼了你?為什么?用震撼人心的數字觸動學生的心靈,感受紅軍身上的英雄主義精神。
引入多角度、多身份的材料呈現對長征的評價,在史料實證中形成對歷史正確、客觀的認識,提高評判歷史的能力。
長征中的這些數字是我們無法想象的、甚至在很多人眼中不可能的事情,但它真實的發生了,紅軍戰士們用鮮血譜寫了壯麗的英雄史詩。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支撐著紅軍戰士們堅持完成了長征?長征勝利的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總結出長征精神的內涵。引入老紅軍自述的視頻,口述歷史的方式,回應學生們的回答,點出課魂“信念”,突出紅軍的英雄壯舉。 (3)信念的長征
信念源自什么呢?一個疑問引發學生思考,呈現材料,教師講解,讓信念這個詞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學生內心。傳達“信念——源于內心,始于樸素,高于生命。”工農加入紅軍是求生存、求自由、求解放的體現。
信念源自什么?通過對比分析遵義會議前后的紅軍狀況和對遵義會議相關史料的解析,突出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幫助學生理解信念源自黨正確的領導。
聯系黨發展歷程中重大事件和重要轉變,請同學們說一說“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論據,突出中國共產黨逐漸發展成熟的史實,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同時將紅軍長征的局部事件放到國家局勢整體角度來看待,擴大學生視野,全面了解長征歷史與中國革命史的關系。通過時間軸的建立,構建學生時空觀,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同時為后續歷史做好鋪墊。
5、感悟長征——長征精神筑靈魂
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聯系時代背景,分析長征精神現實指導意義,引導學生從個體出發,滲透家國情懷。
以學生活動為素材,挖掘學生身上的長征精神傳承,滲透“長征精神就在我們身邊,已然融在了我們的靈魂里,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精神信念”的思想觀念。
“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強則國強”,無論現在還是將來,無論我們面臨什么困難、什么挑戰,只要將長征精神不斷地發揚下去,我們就有能力克服困難,勇于創新,敢于擔當。 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心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就最好的國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