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青銅器與甲骨文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江蘇省 - 無錫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甲骨文,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以司母戊鼎為例,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取得的成就。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通過對甲骨文的學習,了解漢字的演變,知道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的淵源關系。
2、通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銅器,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并通過對青銅器上的紋飾所表達內涵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通過各種途徑,收集青銅器相關圖片及有關資料,相互間進行觀摩、交流,以加強對青銅藝術這一中華文化瑰寶的認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是悠久的,中華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增進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加強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
2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剛剛接觸歷史課程,感性思維較強,理性思辨能力還未很好的形成。鑒于本課教學內容較少、形式較為單一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教學環節設計相關的游戲內容,應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充分體現“人本思想”,將人的喜悅、感受放在第一位,使學生體味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應注意“啟”的適度性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以此進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3重點難點
重點
甲骨文、青銅器
難點
理解甲骨文和漢字的淵源關系。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從甲骨文鼎字說起,導入課文
Q:“有同學知道圖上的這是什么字么?”
A:“鼎的甲骨文。”
Q:“這種古老的文字給我們帶來了文明的曙光。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接觸過鼎這種器型,同學還記得么?”
A:“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鼎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青銅禮器。”
Q:其實從青銅冶煉和青銅器的出現,就標志著中國進入偉大的青銅時代,歷經夏、商、周,持續了1500多年的時間。正是從那個時代開始,中國古代邁開了世界文明史上領先的步伐。在中國發現的青銅器,不管是數量、種類還是精美程度,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與青銅器同樣輝煌的,還有商代殷墟甲骨文,它的被發現使中國歷史進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時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青銅時代的文化魅力。
活動2【講授】一、青銅器的高超技藝
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Q:提到青銅器,同學們肯定在生活中、博物館見過各種各樣類型的器物,那么“什么是青銅呢?它從哪里來?有同學知道么?”
A:銅來自于天然礦石,青銅是一種合金,是在純銅中加入錫、鉛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具有熔點低、硬度大、可塑性強、耐磨等特點。通過了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產生不同強度的青銅。在《周禮》中就曾經記載了世界上最早的青銅鑄器的調劑表,記錄了制造不同器型的配方。
Q:青銅器的發展歷程:根據我們已知的發現,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已經有了青銅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到夏朝時,青銅器的種類逐漸增多,而商朝的青銅文化光輝燦爛,成為了時代的象征。
Q:青銅器都有哪些作用?
A:“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對于中國先秦中原各國而言,最大的事情莫過于祭祀和對外戰爭。作為代表當時最先進的金屬治煉、鑄造技術的青銅,也主要用在祭祀禮儀和戰爭上。
Q:“有同學知道,青銅器有哪些種類么?”
酒器:觚、爵、斝、尊、盉等
食器:豆、簋、鬲等
兵器:刀、鉞、戈、戟等
樂器:鼓、鐘、鐃
雜器:銅鏡、銅枕等
Q:“看了這么多各種各樣的青銅器,大家能概括出商朝青銅器的第一個特點么?”
A:商朝的青銅器品種繁多。
Q: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不僅種類豐富,數量眾多,而且制作工藝高超。這些各式各樣的青銅器是怎么制造出來的呢?有同學能從書上找到答案么?
A:書上向我們介紹了泥范鑄造法。商代在鑄造青銅器時,通過制模、雕刻紋飾、翻制泥范、高溫焙燒、澆筑金屬液體、加工修整等步驟來制成青銅器。
Q:通俗的說,就是先用高溫把金屬融化、然后把液體倒進模具,最后打破泥范加工修整,便可制成各種青銅器。經過加工打磨的青銅器工藝精美、規模宏大,其中司母戊鼎就是最好的例子。
代表作——司母戊鼎,又稱后母戊鼎 ,應鼎內所刻“后母戊”的銘文而得名,鼎高1.33米、長1.1米、寬0.78米,重832.84公斤,是現在世界上出土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在古代,鼎是國家政權的象征,是貴族身份的代表,同時他也是燦爛的青銅文明的標志,代表了一個時代。
有同學知道和鼎有關的成語么?一言九鼎、三足鼎立、人聲鼎沸、鼎鼎大名、問鼎中原、革故鼎新等。
由此也證明了商后期的青銅鑄造業不僅規模宏大,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細密,能造出如此巨大的器物。而且青銅器上的復雜而又精美紋飾也體現了工匠的智慧與協作精神,從側面體現了青銅時代的輝煌。
不僅如此,在商周同期的成都平原也有獨特的青銅文明,這是受到黃河流域青銅文明影響的長江流域的三星堆文化,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器型獨特,風格迥異,充滿著神秘的色彩。
其實從青銅冶煉和青銅器的出現,就標志著中國進入偉大的青銅時代,正是從那個時代開始,中國古代邁開了世界文明史上領先的步伐。在中國發現的青銅器,不管是數量、種類還是精美程度,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與青銅器同樣輝煌的,還有商代殷墟甲骨文,它的被發現使中國歷史進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時代。
活動3【講授】二、甲骨文記事
早在《尚書》中有記載“惟殷先人,有典有冊”說明早在商朝之前便有了書冊,那么當時的人是用什么來記錄事件的呢?甲骨文
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這還要感謝一位清朝人。王懿榮
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一下當時的情況。
Q:“請同學告訴我,什么是甲骨文?”
A:“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占卜文字稱為甲骨文,又稱卜辭。”Q:“甲骨文的內容一般是什么?”
A:“主要記錄商王的活動及商朝政治、經濟的狀態,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各個方面。”
Q:在“逢事必卜”的時代,整個商代充滿著迷信與宗教的色彩,占卜成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各地我們出土發現了大量的甲骨,總共有多少?
A:至今已有甲骨16萬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萬片,單字有4500個左右,已經識別的有1500多字。
Q:這對我們研究有什么樣的幫助?甲骨文發現的意義又何在呢?
A:意義:為我們研究商代歷史提供了大量真實可靠的資料;對中國文字的形成和發展有著深遠影響;把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推前至商代。
活動4【講授】三、甲骨文的造字特點
Q: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體系,它又是如何來造字的呢?甲骨文又可以分為哪幾類字形呢?有沒有同學能快速的書上找到答案?
A: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六書:還有轉注、假借
漢代學者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六種類型,總稱六書。六書一詞,最早見于《周禮•保氏》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解六書為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這算是已知的最早解釋。許慎《說文解字敘》把六書之名定為:指示、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前四種為造字法,后兩種為用字法。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些甲骨文,看看他們分別是哪種造字法。
1、象形文字:用圖形、線條把物體的外形特征勾畫出來。舉例:日、月、山、水
2、指事文字:指用一種指示性符號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例如「上」、「下」等等。舉例:刀、刃、本、末。
3、會意文字: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結合起來表示新的意義。舉例:明、從、休
4、形聲文字:形聲最為進步,用聲符來注音,用一個字表示類別,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現代漢字很多都是形聲字。舉例:江、功、忠。
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很多字體至今仍在使用,是漢字形成和發展的重要階段。
相信大家對甲骨文一定很感興趣,意猶未盡,讓我們來做個游戲,看看哪個組能認識最多的十二生肖的甲骨文?同學們表現很棒!
活動5【講授】提升與總結
從原始社會到當今信息社會,人類社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進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對于我們的先輩所創造的光輝燦爛的青銅文明肯定充滿了崇敬的心情。青銅時代的文化給我們巨大的震撼,讓我們感嘆先輩的創造,那新時期的我們應該如何來繼承和發揚呢?同學自由發言,除了同學們說的以外,有人也給出了答案。三星堆月餅走紅,體現了創新的力量,讓歷史走進了現實。DIY:設計屬于自己的青銅器。
如今,還有很多歷史學家在堅持著中國文人一個多世紀的夢想,仍在對甲骨文做著孜孜不倦的研究,期盼著能真正揭開這個王朝的神秘面紗。有些工匠則專注于對商朝時期的青銅器的仿照工作,恢復當年的技藝已經成為他們一生矢志不移的追求。他們這種不忘初心,堅持執著的工匠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正是這樣的堅持讓跨越了幾千年的藝術創造如今仍在造詣深厚的工藝大師手中得以實現。
希望同學們能從中汲取營養、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己任,胸懷天氣,自強創新,同時成為富有歷史責任感的新一代青年。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