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0課《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遼寧省- 遼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0課《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遼寧省- 遼中
第三單元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第10課 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
初中 教學年級:八年級 課 時:第1課時 課型:新授課
一、設計思路:本節(jié)課按照新課標的要求設計教學活動和步驟,在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的教學理念,營造出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采用 “學生的自主探究與教師的精典講授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力求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讓學生在獲得新知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的升華, 二、教材分析:
《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一課是人教版(2017)八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的第10課,本課共學習三個子目:中華民國的建立,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的建立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標志著辛亥革命達到高潮,是這場革命取得的兩個重要成果。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的背景,中國從此開此了北洋政府統(tǒng)治時期。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用口頭書面等方式陳述歷史,提高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1、從心理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八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強,對新課學習活動感興趣,樂于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
力。他們思維比較活躍,喜歡自我表現(xiàn),不喜歡老師空洞的說教,因此本課主要側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式學習為主,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
2、從知識方面來看,對歷史知識的了解主要來源于課本。學生課余查閱資料的途徑局限性很大,所以應該引導學生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獲得知識。還有學生跨學科的綜合思維能力弱,課時指導他們學會看圖、識圖,利用圖文結合尋找更多的有效信息,幫助他們學會聯(lián)系各學科知識,培養(yǎng)他們綜合思維和能力。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中華民國成立的史實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nèi)容,認識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2.探討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原因。
3. 學會用口頭、書面等方式陳述歷史,提高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中華民國的建立后中國的政治制度、社會生活變化,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
2.查閱有關袁世凱的資料,通過“孫中山該不該讓位給袁世凱”的辯論,學會獲取和處理歷史信息,全面認識歷史問題的方法;
3.通過分析辛亥革命的勝利與失敗,訓練學生歷史思維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以孫中山為首革命黨人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前后反專制的斗爭,體會中國民主革命的艱巨性和曲折性;
2.能正確認識近代中國國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產(chǎn)階級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徹底勝利。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中華民國的建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nèi)容和性質 難點: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原因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啟示探究法、直觀教學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先是用視頻導入新課,以此抓住學生的眼球,并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知識點的講授與鞏固。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研究活動為基礎,側重自主探究式學習為主。通過探究中華民國建立后中國政治制度,社會生活的變化,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查閱有關袁世凱的資料,通過‘‘孫中山該不該讓位給袁世凱’’的辯論,學會獲取和處理歷史信息,全面認識歷史問題的方法;通過分析辛亥革命的勝利與失敗,訓練學生歷史思維的能力。
教法:講練結合、讀書指導法、圖片展示法、啟發(fā)式教學法、激情激勵法 學法:小組討論交流法、比較法、合作學習法
七、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準備相關的圖片、資料,制作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教材內(nèi)容,收集相關歷史資料。
八、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組織教學
問候學生好。
起立,問候老師好。
使學生迅速進入上課狀態(tài)。
導入新課
師: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復習一下上
節(jié)課內(nèi)容,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辛亥革命,那么誰能說說
1、辛亥革命發(fā)生在哪一年?(學生答,老師表示肯定)
2、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師:好,回答非常準確,(接著說下文) 那么,辛亥革命還有一個重大成果就是建立了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即中華民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課《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
先請大家看一段視頻(播放視頻;板書大課題和子課題) 師:看過這段視頻,大家是不是對中華
學生答:教材45頁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最偉大的歷史功績就是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大門。
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通過視頻和圖片,營造輕松的氛圍,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一是讓學生體驗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的變化,直接切入主題;二是激起學生興趣引發(fā)探究欲望,在歷史情意中導入新課。民國的建立有個大致的粗略的了解啊,好,現(xiàn)在跟著老師詳細了解一下中華民國建立的過程。
新課學習
一、中華民國的建立
二、袁世凱竊取革命的果實
首先我們看中華民國建立的背景 (板書1、背景) 師:武昌起義以后,各省紛紛獨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有14個省宣布獨立,脫離清政府,清政府的統(tǒng)治搖搖欲墜。革命形勢要求有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政府。經(jīng)過多方協(xié)商,決定在南京成立臨時中央政府。所以(馬上板書“2、建立”)1911年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會,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tǒng)。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改用公歷,隨后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tǒng),成立參議院。以上就是中華民國成立的經(jīng)過,同學們記住了嗎?此處可用課件鞏固一下
閱讀教材認真思考問
題;可根據(jù)閱讀教材內(nèi)容;學
習中華民國成立的時間.地點,領導人.改革措施等內(nèi)容.
使學生明確學習目
標,積極投入本課的學
習。
設計個小問題
武昌起義的時候孫中山正在國外籌集革
命資金,他沒有直接參加武昌起義,卻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tǒng)呢?
展示幾幅不同的圖片;
出示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的
圖片
中華民國成立了,是不是就說明資產(chǎn)階級
領導的這次革命完全勝利了呢?它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了嗎?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了嗎?沒有,由于當時復雜的社會政治形勢和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性,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 接下來我們看第二個問題(板書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學生回答:孫中山是中國同盟會的總理,三民主義的倡導者,他的一生都為了滿清而奮斗,奔走呼號百折不饒,由于他在革命中的崇高威望,被
選為臨時大總統(tǒng),也是眾望所
歸。
學生回答:沒有。 通過觀察思考,引導學生分析并理解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的知識結構.
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綜合能力 導出第二個課題
指導學生搜集有關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資料,寫出討論稿,袁世凱是怎樣成功竊取革命果實的?
學生回答1.內(nèi)因2.外因3.根本原因。設四個小組討論,有人說,沒有孫中山的拱
開展辯論,在活動情境中體驗歷史,通過辯論把課堂學習的主動
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教師小結:
主要觀點:這是由孫中山所處的環(huán)境和中國資產(chǎn)階級的特性決定的。
袁世凱作為當時最大的實力派,外有帝國主義列強幫助,武力逼迫孫中山讓位;內(nèi)有革命陣營內(nèi)部成員的支持,制造穩(wěn)定政局(非袁莫屬)的社會語論。
再加上袁世凱善于玩弄政治權謀,對革命黨人采取一打一拉的狡猾伎倆
導致孫中山在中外勢力的夾攻和革命陣營內(nèi)部妥協(xié)派的壓力下,勢單力薄,無力挽救局勢,只好讓位給袁世凱。
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利,孫中山又采取什么措施?
1.《中華民國臨約法》頒布的時間? 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nèi)容?
3. 《中華民國臨約法》的性質?
4. 《中華民國臨約法》的意義? 展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圖片。《中華民國的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 部具有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成文法。它用法律形勢否定了獨裁專制的軍權,賦予了國民自由的權利,體現(xiàn)了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和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這也是本科的一個難點。教材從內(nèi)容,意義兩方面進行敘述
手相讓,袁世凱就不能當上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辛亥革命的果實就不會落入袁世凱的手中。孫中山到底該不該讓給袁世凱?
過程:各小組由一組、二組、三組、四組按順序討論; 學生回答的不完整。
學生回答: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大總統(tǒng)的名義頒布經(jīng)參議院制定《中華民國臨約法》。
1.《中華民國臨約法》頒布的時間?1912年3月11日 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nèi)容?主權在民
3. 《中華民國臨約法》的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知產(chǎn)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
重要文件。4. 《中華民國臨約法》的意義?它肯定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的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歷史,學會 史論結合的方法
通過層層設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調(diào)
動學生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導入課題三)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比較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滲透內(nèi)容方面可從國家性質,人們權利政治體制等方面歸納; 【意義】方面可通過討論《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從哪些方面對君主專制制度及封建思想觀念進行了徹底的否來理解《中華民國臨時約
法》
結束專制君權,體現(xiàn)資產(chǎn)階級民主自由的偉大意義
課堂小結 用圖片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的知識進行梳理。
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
出示圖片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評測練習
課件展示一組不同類型的習題,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檢測。 思考回答看誰回答問題最快而又準確“
檢測鞏固新知識。
思維擴展
1.歸納孫中山的主要活動及我們應該學習孫中山的什么精神?
(1)活動:創(chuàng)建興中會、中國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提出三民主義、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創(chuàng)辦黃埔軍校等。
(2)精神: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重的愛國精神,大無畏,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高貴品質,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
學習效果由課
上延伸到課下,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意識,情感得到升華
課外探究
你認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有什么歷史意義?還有什么遺憾?
建議:依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可以鍛煉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學會舉一反三,學以致用,鍛煉學生善于
從身邊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并查閱一些歷史資料從中得到感悟新中國的建立來之不易。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wǎng) www.jixiangsibao.com
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關于會員| 移動設備| 購買本站VIP會員
本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共享上傳,除本站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和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據(jù),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
Copyright© 2011-2021 優(yōu)質課網(wǎng) 版權所有 by dedecms&zz 豫ICP備11000100號
工作時間: AM9:00-PM6:00 優(yōu)質課網(wǎng)QQ客服:983228566 投稿信箱:983228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