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戊戌變法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6課 戊戌變法-遼寧省 - 沈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6課 戊戌變法-遼寧省 - 沈陽
作品名稱 第六課 戊戌變法
所用教材版本
人教2011課標版(部編)
單元
第二單元
課節
第六課
1.整體設計思路,指導依據說明
《戊戌變法》一課,在八年級歷史教學中非常重要。“五四”運動以后的歷史中有更多的篇章要教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我們只有把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等相關課目教授好,讓學生弄清中國資產階級的特點和中國封建勢力頑固的特征,才能更好地講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質,從而對學生進行歷史觀和愛國主義教育。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至“辛亥革命”,這段歷史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從邏輯推理上具有緊密的因果關系,因為中國封建勢力的頑固,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的幼稚,力量上的微弱,資產階級不論通過什么形式的改革都是不能成功的,“戊戌變法”就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所以中國共產黨領導全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黑暗統治,取得革命的勝利是歷史的必然。從逆向思維這個角度通過反證法的規律,也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道路的正確性,這就能較好地培養學生運用“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方法的能力。
2.教學目標分析
1、 通過問題導向,閱讀教材,能夠說出戊戌變法的背景、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戊戌政變的相關信息 2、 通過史料分析,小組討論,師生合作探究,能簡單分析變法失敗的原因,并理解其帶給中國社會的深
遠影響,提高分析歷史事件和客觀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3、通過戊戌變法和北京大學的相關視頻播放,感受到梁啟超等維新人士的愛國熱情和創新變革的精神,認識到維新變法是一場愛國的、進步的變法運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進而教育學生要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努力。
3.教材分析
(包括對本課教學內容的教學定位分析;教學內容與結構分析;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是部編歷史教材八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所在單元的主題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在中國近代社會,維新變法運動與洋務運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等重大事件—樣,在推動中國近代化步伐的同時,更承擔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國之道的歷史使命。
經過洋務運動,中國并沒有強盛起來,反而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新的階層即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尋求救國出路,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它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試圖通過發展資本主義來挽救民族危亡,它推動了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進程,并對教育近代化、思想近代化產生深遠影響。可以說,在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中,維新運動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事件,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國的政治思想傳統,同時又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起了良好的思想啟蒙作用。這是近代史體系中有關中國人民探索歷程的重要環節,學習本節課,有助于加深對該主線知識的認識、理解。 本課教學重點:公車上書及維新思想的傳播 本課教學難點: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及影響。 4.學情分析
初二年級的學生喜歡直觀有趣的歷史故事,并且樂于參與教學活動。善于思考和想像,已初步具備收集資料、分析資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上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聯系現實生活,觀看視頻、觀察圖片、情境模擬、體驗交流、引導感悟等情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讓他們在體驗中感知歷史,認識歷史。通過對第一單元以及洋務運動的學習,學生對中國近代社會的情況已經有了系統的了解,但由于學生對戊戌變法運動中的內容很陌生,特別是戊戌變法失敗原因的分析和影響的總結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需要教師適當引導,從而可以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5.教學過程設計(注意每一教學步驟均要說明設計意圖,最后附板書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步驟1:
【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通過播放視頻帶領學生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廳,視頻中習近平主席在博物館復興之路展廳闡述中國夢。來到維新變法運動展廳,引導學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維新變法運動做出了重要貢獻。繼而穿越時空回到一百多年前。設問,變法真的能救當時的中國嗎?變法領導人之一梁啟超留下了相關文字資料,就讓我們跟隨著他的講述撥開歷史迷霧,去感受這位文人的強國夢。【設計意圖:將歷史與現實聯系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用梁啟超這個歷史人物串聯本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播放視頻,介紹人物梁啟超
觀看視頻,思考問題
步驟2:
【合作探究,走進變法】 一、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
1、“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以后始也。”
指導學生回顧舊知
閱讀材料,回顧舊知,回答問題 梁啟超所說的喚醒四千年大夢的是什么事?此后簽訂了什么條約? 【設計意圖:由梁啟超的記述開始學習內容,以此了解維新變法的背景。】 2、如果讓你在梁啟超之后主辦的《時
務報》上對公車上書這一歷史事件進行報道,你會從哪些方面介紹? 【設計意圖:用新聞報道形式激發學生興趣,給學生想象和發揮的機會,學會介紹歷史事件。】
3、“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梁啟超認
為應該向西方學習什么?這與洋務
派的觀點有什么區別?【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
能力。運用比較法,理解維新變法的
探索是近代化發展的進步。】
二、短暫的“百日維新”
4、公車上書雖然失敗了,但是維新人士依然奔走于各地,宣傳變法。如果同學們是維新派的一員,你將怎樣宣傳自己的思想主張呢?
5、梁啟超介紹康有為上書及變法開
指導學生完善報道內容
引導學生區別主張,指導學習君主立憲制
引導學生站在歷史情境
中分析問題
對學生不能清楚分類的
作解釋
小組合作中進行指導,發表觀點時引導學生認識
內容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配合展示投票動畫
閱讀教材,設計需要報道內容,并歸納回答
閱讀史料,了解維新派的政治主張,對比洋務派,得出結論
引出《時務報》、《國聞報》、強學會等內容。
結合書上內容,分類整理變法內容。
分小組體驗歷史角色,討論是否支持法令內容,派代表回答,給變法投票
閱讀史料,小組合作分析原因
始情況。如果要你替康有為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四方面擬一份全面變法的詔書,你打算如何起草這份政令? 【設計意圖:創設起草政令情境,激發興趣,突破本課重點,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6、如果你是下列人物——普通百姓(農民階級)、新興資產階級、知識
分子(新、舊)、官僚大臣(旗人、
綠營官兵),你對變法有何態度,是支持還是反對,說出你的理由,并為變法投票。【設計意圖:學生學會多角度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體驗歷史角色,理解新政推行的不易之處,為新政的失敗埋下伏筆,也對分析原因和影響加深了理解,培養合作探究能力。】 7、結合合作探究,講述變法后續情況,出示圖片。【設計意圖:創設歷史情境,幫助學生】
8、出示戊戌六君子圖片【設計意圖:站在歷史人物角度感受歷史選擇,理解譚嗣同為民族大義犧牲的果敢。】 9、維新“雖時日極短,現效極少,而
啟發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總結變法失敗原因
引導學生做出抉擇
展示史料,引導學生總結
維新變法歷史影響,指導
史料閱讀方法
歷史設想,回答問題
討論維新變法影響
實二十世紀新中國史開宗明義第一章。”結合史料,你怎樣看待變法產生的影響?【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史料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和氛圍,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突破本課難點,理解維新變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步驟3:
【總結提高,首尾呼應】 學習了本課的內容,總結知識點 【設計意圖:首尾呼應,回到復興之路展廳的維新變法運動部分,學以致用,整理回顧知識。】 完善板書
回顧知識點
步驟4:
【視頻回放,情感升華】
回顧戊戌變法的視頻,借北大一百二十周年校慶,提出希望。
【設計意圖:由強國夢衍生到中國夢,借梁啟超之言對中國少年提出期望,情感升華】
展示視頻
板書設計
6.教學設計特色(建議從教學立意、教學構思等方面加以闡述) 教學立意
1.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而進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具有愛國、進步的意義,在社會上起了振聾發聵的啟蒙作用。
2.譚嗣同的慷慨捐軀,譜寫了近代史上志士仁人為國家前途不惜以熱血生命喚醒國民的一曲壯烈悲歌,他的精神、氣節值得后人景仰。
3.在強大的封建頑固勢力面前,不發動民眾力量,任何進步的政治運動都不可能成功。 教學構思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從主觀與客觀、必然與偶然等方面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以本課之史料,剖析中國資產階級及其自上而下的“立憲保皇”的改良運動之特征和后果,從而培養學生全面、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以及對歷史規律的探究能力。
在教法的選擇上,要緊扣教育、培養、發展三大功能,通過教法使學生掌握學法,注重多種方法的綜合與交叉使用,寓教于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