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水的組成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yōu)質(zhì)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第四單元課題3《水的組成》湖北省 - 武漢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第四單元課題3《水的組成》湖北省 - 武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水的電解實驗認識水的組成。 (2)了解氫氣的性質(zhì)。 (3)了解單質(zhì)與化合物的概念,并學會區(qū)分。
2.過程與方法
(1)結合教材,從人類認識水的組成過程中體會科學的探究和思維方法,認識實驗探究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討論,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和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引導學生對電解水的化學實驗的觀察與分析,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以上教學目標的制定基于修訂版化學課程標準課時目標的要求:準確、具體、可行,;符合全面發(fā)展觀以及統(tǒng)整觀下的化學教學目標的制定。融合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融為一體。
2學情分析
小學科學課、初中物理課、本單元課題一、二的學習以及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初三學生已經(jīng)知道水是我們身邊常見的物質(zhì)之一,而且對水的物理性質(zhì)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于水的組成,學生并不完全了解。學生在第二單元課題2“氧氣”中所學習的氧氣檢驗方法是本課題學習的基礎之一。
九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大腦機能顯著發(fā)展并趨于成熟,首先他們對化學的興趣逐步由直覺興趣、操作興趣、具有因果關系的興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認知興趣遷移。其次是知識基礎:在生活中學生已經(jīng)初步的對水的物理性質(zhì)有所了解。最后是能力水平:學生已初步具備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初步具備了與人合作、交流、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學好本節(jié)課的知識和能力。
3重點難點
了解水的組成,知道水電解的產(chǎn)物是氫氣 和 氧氣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創(chuàng)設情景,了解傳統(tǒng)文化
和水有關的成語:水泄不通、滴水穿石
活動2【導入】二.引入新課
純凈的水是無色透明的,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物質(zhì)。這節(jié)課我們來仔細的研究水。
活動3【活動】三.回答水的物理性質(zhì)
1.水是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自然界的水由于含有雜質(zhì)而顯示不同的顏色
2.在1個標準大氣壓時,水的沸點為100℃,熔點為0℃。
3.純凈的水,導電性很弱
自然界的水中由于含有雜質(zhì),可以導電。我們可以通過測定水的導電性來說明水的純度
4.水的比熱容較大,4.1kJ/g℃
活動4【講授】四 演示實驗 水的電解
古人認為 水是一種元素,不可再分
同學們怎么分析這一認識呢?
水可以被電解
強調(diào)電解實驗細節(jié)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指出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向水中加入了NaOH溶液。
特別強調(diào) 電源正負極
在大約10分鐘后,在來觀察實驗現(xiàn)象
活動5【講授】五.了解人類對水的認識過程
1.古人認為水是一種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不可再分。在英國工業(yè)革命之后,一些科學家開始了對物質(zhì)世界的研究,有了很多新的探索認識和想法,對于水的組成也開展了一系列的實驗。
2.1766年,英國的科學家 卡文迪許 發(fā)現(xiàn)將金屬鋅加入到硫酸中,就會產(chǎn)生一種無色氣體,這種氣體與與空氣混合后點燃,爆發(fā)出威力巨大的爆炸,他將這種氣體叫做“可燃空氣”
教師實驗:鋅加入稀硫酸中,觀察氣泡;將導氣管放到洗滌劑溶液中,點燃泡泡
3.同一時期,英國的科學家 普里斯特利,也在研究這種“可燃空氣”,這種氣體密度只有空氣的1/11,普里斯特利多次將這種猛烈的爆炸當作魔術在歐洲貴族的聚會上表演,直到某一次爆炸表演結束后,發(fā)現(xiàn),玻璃容器的內(nèi)壁有水霧,通過多次反復實驗,確認生成物就是水。
教師實驗:氫氣混爆
4.1775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通過實驗驗證空氣不是一種元素,空氣是一種混合物,其中1/5體積是氧氣
5.1776年,瑞典科學家舍勒加熱硝酸鉀獲得比較純凈的氧氣
6.1781年,卡文迪許改進實驗方案,用純凈的氧氣代替空氣,發(fā)現(xiàn)可燃空氣在純氧中可以安靜燃燒,發(fā)出藍色火焰,并且1體積氧氣和2體積“可燃空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物只有水,沒有別的物質(zhì)。他將這種氣體命名為“hydrogen”意思是生成水的氣體。
教師:科學研究發(fā)展到這里,已經(jīng)確認水不是一種元素,水可以由兩種氣體燃燒得到。
大家認為科學研究到這里,對于水的研究就透徹了嗎?
同時,在點燃氫氣之前,必須檢驗氣體中是否混有空氣,這一步叫做“驗純”,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說明氫氣不純,需要重新收集,只到輕微的“噗”的一聲。
7.拉瓦錫并不這么認為,1872年,拉瓦錫將水蒸氣通過1000多度金屬管,重新獲得了“可燃空氣”
教師:這一實驗才正式的說明水不是構成物質(zhì)的基本元素,水可以被分解。
8.1799年意大利科學家伏特發(fā)明了“伏特電池”
9.1800年英國科學家尼克爾森用“伏特電池”在常溫下對水進行了通電分解。
教師:分析水的電解實驗現(xiàn)象、結論
學生:討論、發(fā)言、互評
兩個電極附近均產(chǎn)生氣體,負極氣體21mL,正極氣體10mL
教師:你推測氣體是什么?怎樣驗證?
學生:氣體應該是氫氣和氧氣,因為氫氣燃燒生成水
學生: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正極氣體,用燃燒的木條檢驗負極氣體
教師實驗,檢驗氣體
教師:理論上,氫氣體積應該是氧氣體積的2倍,為什么實驗中是氧氣略少一些呢?
學生:可能和氣體的溶解有關、裝置氣密性不好。。。。
教師:分析得非常好。
活動6【活動】六.總結:水的組成
1.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水可以在通電條件下分解為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那么從微粒的角度怎么來理解水的構成呢?
3.2004年,科學家借助電纖維鏡看到了水分子的真實面貌
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所以水的化學式寫作H2O,與我們的實驗結論是一致的。
4.動畫模擬:電解水的微觀過程
分析:水分子分解為2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原子之間相互碰撞,2個氫原子重新結合為1個氫氣分子,每2個氧原子重新結合為1個氧氣分子。
活動7【導入】七.物質(zhì)組成
1.水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我們將它歸類于化合物
2.對于水,我們還可以將它在化合物里面更加細致的分類,水有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這樣的化合物又叫做氧化物
3.綜上所述,我們說:水是一種純凈物,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它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
活動8【練習】八.判斷下列語言是否正確
1 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2 水只有在通電的條件下才能生成氫氣和氧氣
3 水在通電條件下生成的氫氣和氧氣質(zhì)量比為2:1
4 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一定是化合物
5 KMnO4不是氧化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
活動9【作業(yè)】九 微課總結
觀看 微課《水的組成》
視頻來源: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www.jixiangsibao.com
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關于會員| 移動設備| 購買本站VIP會員
本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共享上傳,除本站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和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據(jù),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
Copyright© 2011-2021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版權所有 by dedecms&zz 豫ICP備11000100號-1
工作時間: AM9:00-PM6:00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QQ客服:983228566 投稿信箱:983228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