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第十一單元課題《生活中常見的鹽》第二課時《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遼寧省 - 大連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第十一單元課題《生活中常見的鹽》第二課時《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遼寧省 - 大連
1
第十一單元 課題1生活中常見的鹽
一、 教學設計思路 (一)基本理念
① 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世界。積極探究化學奧秘,形成持續學習化學的興趣。
② 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③ 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二)設計思想
本課題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與社會的發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學設計中,密切注意聯系社會實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識,變枯燥為生動,把學習作為一種享受;另一方面,課程設計盡量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通過大量的實物、錄像、圖片,讓學生去感知、體驗、對比,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本課題為第一課時介紹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氫根離子的檢驗方法。本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用視頻資料介紹學生熟悉的物質──氯化鈉的制取過程,自行調查石筍和鐘乳石的形成,用豐富的表現形式保證學生的視聽結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課堂活動,展現化學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課外活動小組利用朗威數據傳感器測得家庭中常見的物質和實驗室的酸和堿溶液的PH,采用學生討論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一些性質和用途。利用多種信息化設備和手段,做到同屏傳輸,及時展現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微課播放蘇打、小蘇打的用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使他們都能具備適應現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須的化學知識、技能,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讓學生體會化學與人類的生產、生活緊密相聯,真正體現“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通過學生探究實驗,注意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增強探究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增長知識,使學生切實感受化學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參與意識,體現合作性學習和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從而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2
二、教學內容及分析
1、內容:本課題的內容比較豐富,知識方面除幾種常見的鹽之外,還有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方面包括化合物分類的方法,技能方面有蒸發等混合物提純的實驗操作。
鹽的知識由食鹽引出,食鹽是生活中常見的鹽,把鹽等同于食鹽是比較常見的錯誤,本課題一開始提醒學生注意二者的區別,既說明學習知識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性,也可加深學生對鹽類概念的理解。教材直接指出,除食鹽外,生活中很多物質都屬于鹽類,引出本課主題——生活中常見的鹽。
本課題主要介紹四種鹽——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后三種鹽在組成上的共性,將四種鹽分兩部分介紹,一是氯化鈉,簡介氯化鈉的用途、自然界的存在以及曬制。二是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主要介紹這三種鹽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過前面已學的碳酸鈣與鹽酸的反應,以及碳酸鈣的建材被腐蝕的照片,引出碳酸鈉、碳酸氫鈉相關性質的討論和實驗,引導學生認識到碳酸很和碳酸氫根的鹽,具有與鹽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
分類方法的介紹,通過討論直接引導學生應用,在應用中學習方法、體會意義。引導學生對初中無機物進行歸納和整理。
下發給學生結合碳酸鈣的性質讓學生查閱石筍和鐘乳石的形成。 三、學習分析
對于“生活中常見的鹽”學生在家庭廚房中接觸了食鹽,在家庭裝修中知道了大理石,在第六單元通過二氧化碳的制備,對碳酸鹽有零散、初步的認識。在第十單元通過酸與堿發生中和反應,對鹽的組成有初步的認識。
學生在學習本課題后,學生可以全面認識氯化鈉在工農業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學會碳酸鹽的檢驗方法,豐富對碳酸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用途的認識;體會分類方法的意義。 四、教學目標
1.了解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⒉掌握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3、體會分類學習化學物質的方法和意義
3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⒈了解常見的鹽的性質。 ⒉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難點 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六、教學方法
討論交流法、實驗探究法。 七、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在上一單元的學習中,我們知道,食鹽和化學中的鹽并非等同,那么通過之前的學習,以及你的生活經驗,你能列舉出哪些你認為屬于鹽的物質?描述他們的顏色、狀態、如果能說出他們是否可以實用,將會更令大家驚嘆。(利用隨機點名系統,隨機點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介紹硝酸鉀、鋇鹽,在物理中研究融化的特點用到的海波,硫代硫酸鈉,俗稱大蘇打。化學來源于生活,也將應用于生活。那你聽說過亞硝酸鈉么?這是一種工業用鹽,白色晶體,和食鹽非常相似。我國曾經發生過多起亞硝酸鈉中毒事件。可見,并不是所有的鹽都可以食用,即便能夠食用,也需要注意用量的問題,科學的用量,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鹽類物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生活中常見的鹽,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碳酸氫鈉。 一、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分三個小組做課前自主學習匯報 投影:上節課布置的“實驗與觀察” ⒈ 家中觀察食鹽的顏色、狀態。 ⒉ 品嘗食鹽的味道。 ⒊ 取一藥匙食鹽分別投放在冷水和熱水中,觀察食鹽溶解的快慢。 ⒋ 食鹽的用途很多,請同學們通查閱報紙、書刊、上網了解食鹽的用途,并以“食鹽的妙用”為題編制資料卡片。 ⒌ 通過此次對食鹽用途的了解,你能說說你對知識的積累有那些新的啟發。 學生回答 學生傾聽 將自己所做的“實驗與觀察”與同學交流。 展示自己的資料卡片談談自己所了解到的食鹽的用途。 整理、歸納: 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 培養學生通過自己熟悉的方式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 讓學生學會歸納、整理的方法。 食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質,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學習化學,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解決生活中有關的實際問題,
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觸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
4
第二組、氯化鈉的生理作用: 講解: 食鹽是重要的調味品。食用的氯化鈉大部分以離子形式存在于體液中。鈉離子:維持細胞內外正常的水分分布,促進細胞內外物質交換。氯離子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有促生鹽酸、幫助消化、增進食欲的作用。補充食鹽可補充出汗、排尿等排出的氯化鈉。需注意的是不能長期過量食用食鹽,而鈉離子攝入過少會使鉀離子進入血液,使血液變稠,皮膚變黃。 第三組、介紹氯化鈉的分布: 提出問題: 同學們知道那些地方蘊藏有大量的氯化鈉嗎? 食鹽的制取: 你想知道如何從海水中提取食鹽嗎? 播放錄像: ① 海水曬鹽: 提取自然界中的氯化鈉:將海水、鹽湖、鹽井中的水,先蒸發其中的水分,達到飽和再蒸發,食鹽就會析出。這樣制得的食鹽中含有很多雜質,又叫粗 ⒈醫療上:配制生理鹽水(100g水中含有0.9g醫用氯化鈉)、用鹽水消毒和漱口等。 ⒉農業上:用10%-16%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 ⒊食品業:用食鹽腌漬蔬菜、魚、肉、蛋等,使這些食品風味獨特,還延長保質期。 ⒋工業上:重要的化工原料。 ⒌交通上:將氯化鈉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積雪消融,減少事故的發生。 學生觀看資料圖片。 了解食鹽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妙用。 學生看書思考、回答: 自然界中的海水、鹽湖、鹽井、鹽礦中蘊藏有大量的氯化鈉
觀看錄像、圖片,獲取新的知識。
讓學生了解氯化鈉重要的生理作
用。
通過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切身體會化學和生產的密切聯系。 激發學生的探究欲,了解食鹽的幾種制取方法。
5
鹽。
投影圖片:鹽田
你想知道工業上是如何制食鹽的嗎?
②播放錄像:工業制食鹽的過程。
觀看錄像、了解工業制食鹽的大概過程。
二、碳酸鈣的用途 提出問題: ⒈同學們在生活中有沒有見到和接觸到石灰石? ⒉同學們收集到哪些含有碳酸鈣的物質? 第四組匯報:整理收集含有大理石和石灰石的物質 。 三、碳酸根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的檢驗 實驗箱中,老師給大家準備了第四組搜集的含有碳酸鈣物質中的一種,蘇打碳酸鈉或者小蘇打碳酸氫鈉中的一種,按照上述實驗操作,動手做實驗吧,記錄你的實驗現象,寫出你的實驗結論。看看這些物質中是否含有碳酸根,注意藥品用量,將實驗報告寫在準備好的資料卡片上。 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利用IPAD同屏設備,將學生的實驗過程展現在大屏幕上。 為什么以上的實驗現象相同呢? 引導學生從以上物質的化學式著手找出實驗現象相同的原因。 引導學生歸納碳酸根和碳酸氫根的檢驗方法。 按照小組進行匯報: CaCO3+2HCl=CaCl2+H2O+CO2 回答問題,交流 展示生活中收集到的含有碳酸鈣的實物,介紹實物的用途。(石灰石、大理石、漢白玉) 思考、聯想、大膽猜測 學生交流課前通過查閱報紙、書刊或者是通過互聯網所收集到的碳酸鈣的用途。 動手操作 觀察以上物質的化學式,得出結論:以上物質的化學式中都含有碳酸根離子CO32-
或者是碳酸氫根創設問題情景。
通過具體實物讓學生去感知、體驗、對比,加深對正確知識的印象,糾正錯誤認識,完
成新知識的理解
和運用。 結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通過共同學習獲得新知識。
引導學生猜想、挑起學生的思維矛盾,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探究、獲取結論、解釋交流”這一個探
究過程。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
6
CO2+Ca(OH)2= CaCO3↓+H2O 小結: ⒈化學式中含有碳酸根離子的純凈物叫做碳酸鹽。 ⒉碳酸根離子或者碳酸氫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講述: 酸的PH值小于7,呈酸性,堿溶液的PH值大于7。鹽溶液顯什么性呢?課外活動小組利用PH數據傳感器探究了鹽溶液的PH 【提問】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呢? 【講解】其實也有顯酸性的鹽溶液,高中會繼續學習。 四、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用途 ⒈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用途: [講述]碳酸鈣可以用作建筑材料,補鈣劑,那碳酸鈉,碳酸氫鈉有什么其他的用途么?我們來了解一下認識一下蘇氏三姐妹吧。 FLASH演示:《蘇式三姐妹》 離子HCO32-
歸納碳酸根離子或者碳酸氫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將稀鹽酸加入到物質中,如果生成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該物質中含有碳酸根或者碳酸氫根。 觀看視頻: 學生回答:從視頻中可以得出,鹽溶液并不一定都呈中性,有的顯堿性 觀看FLASH 了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 和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勇于探究實驗的精神和創新精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活躍課堂氣氛,變學生的機械記憶為輕松愉快的學習形式。
聯系實際,讓學生感受化學和生活
7
練習和鞏固 巡視講解 再來看這四種物質,氯化鈉、碳酸氫鈉、碳酸鈉、碳酸鈣給他們分類,可以分成幾類?分類依據是什么? 通過全面的分析可見,分類依據不同,分類結果不同,分類法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學研究中有廣泛的應用。迄今為止,在初中化學中,我們學習了關于空氣、氧氣、水、金剛石、二氧化碳、硫酸、氯化鈉一系列物質。 為便于記憶和進一步學習,我們可以按照組成或性質上對學過的物質進行分類和整理。例如根據物質的組成是否單一,可以將物質分為幾類? 在純凈物中,根據組成的元素的異同,可以把他們分成幾類? 在單質中,可以按照性質的差異,把他們分為幾類? 在化合物中,可以按照組成的差異把他們分成幾類? 這就是樹狀分類方法。下面我們做個游戲放松一下吧,給你手中的卡片找個好朋友吧,按照組的順序。 學生練習 學生交流討論,小組匯報 學生思考,整理 粘貼卡片 密切相聯。
學生可以從溶解性的角度,或者是否含有鈉元素的
角度劃分。給學生以較開闊的思考空間,同時體會分類依據不同,分類結果不同 學會用樹狀分類法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
8
內容: 提問: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東西? 你還有什么問題呢?
教師幫助啟發學生解決問題。
目標檢測(見學案)
用一首詩結束這節課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作業
以“鹽一家的自白”為題,采用擬人的手法寫一篇短文,與同班同學或者其他班的同學交流常見鹽的
性質和用途。
學生總結
使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得以強化,也鍛煉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根據本節課所涉及到生活知識,主要從教材復習題中選擇素材,對教學中已涉及的問題作提高水平的變式,讓學生能靈活深刻地運用本節課知識,以達到習目標
八、板書設計 一、氯化鈉 1.氯化鈉的組成
2.氯化鈉的用途 3.氯化鈉的分布
二、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 1.用途
2.碳酸根離子的檢驗 三、物質的分類 九、教學反思
如何將零散的知識統整,尋求其中的邏輯關系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本節課將物質分類引入,旨在學生在每節課的學習過程中,不僅有具體知識的積累,更有方法上的提升,并培養學生善于尋找物質間內在聯系的思維習慣。 實施過程中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時段的掌控較為精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