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傳統節日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識字第2課《傳統節日》合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識字第2課《傳統節日》合肥市桂花園學校
《傳統節日》教學設計
一、基本信息
二、課時目標
1.正確認讀“傳、統、宵、巷”等6個生字,會認會寫生字“貼、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民謠,背誦已學民謠。 3. 了解傳統節日,感受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三、學情分析
本課是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識字單元中的一首民謠,按照農歷的時間順序,依次介紹了中華民族的七大傳統節日及相應的節日習俗,表達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課文句式長短相間,讀來押韻,一韻到底,首尾呼應。教學旨在讓學生對傳統節日理解、喜愛,能圍繞主題情境識字及聯系生活實際說話。
二年級的學生對于節日有些生活經驗,但是對于傳統節日的習俗和傳承的傳統文化沒有很深的認識,通過多種形式讀,邊讀邊想、聯系生活、創編童謠等方式引導學生體會習俗,感受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學 校 合肥市桂花園學校(西區)
課 名 《傳統節日》 教師姓名 湯 明 版本、學科 部編版小學語文
章 節 第三單元 年 級 二年級
課 時
一課時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 重點:
認讀生字,會寫“貼、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民謠。 解決措施:
通過多層次朗讀,多種形式讀悟,借助暢言智慧課堂中實物展臺、聚焦、圈點勾畫等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方法的遷移,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突破教學重點。 難點:
背誦已學民謠;了解傳統節日,感受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解決措施:
通過探究關鍵詞、理解文本、表達感受,借助暢言智慧課堂中語音助手、微課錄制、視頻播放、網絡搜索等功能,將互聯網信息帶入課堂,拓展閱讀面,內化語言,形成閱讀能力,學生不知不覺中背誦,在互動中感受傳統習俗蘊含的傳統文化,突破教學難點。 五、教學準備
教學平板、電子課本和資源導入、生字貼、貼圖 六、教學過程及信息技術的運用與呈現策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作用及分析 一 、微課導入 1.分享微課
觀看包詩靜同學分享在微課中心的微課。
交流微課中提出的問題:你還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過渡:我國從古至今,世代傳承下來的節日叫“傳統節日”,有著上千年的歷史,讓我們一起走進傳統節日,感受我國的傳統文化!
2.認讀生字“傳、統”,引入課題。
觀看微課
討論交流
請小老師分別
帶讀生字新朋友;齊讀課題
借助平板同屏,通過分享課前學生分享到微課中心的的微課,既豐富了學生對于傳統節日的認識,又激發了他們對新課的求知欲。
二、初讀課文 感受節奏和韻味 過渡:傳統節日藏在一首民謠中! 1.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反饋
重點反饋覺得難讀的句子,隨機認讀有難度的生字:“宵、巷、祭” 引導巧記:換偏旁、加一加、猜字謎、 一句話編故事等
師生合作讀,體會節奏和押韻 3.文中提到哪些傳統節日,請用鉛筆圈劃 按順序說說,傳統節日有哪些? 師生一起小結:文中提到七大傳統節日和主要習俗活動
學生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自讀反饋中,小老師帶讀,隨文
識字,巧記生
字,感受文字的趣味。
學生圈劃分享
1.根據學生的分享,隨機縮放、圈劃,以學定教,隨文識
字,醒目直觀。
2.利用平板隨機拍孩子的完成情況,隨機反饋,直觀高效。
三、 走進節日 品悟傳統 隨文識字 (一)走進春節和元宵節 你最想先走進哪個節日?
一年之際在于春,萬物復蘇,萬象更新,走,我們一起走進春節和元宵節。
1.自讀第一、二兩句(邊讀邊想) 讀到 ,我仿佛看到 。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說感受節日的快樂和喜慶。 2.反饋: 預設一:
“人歡笑” “貼窗花” 隨機結合課文配圖體會喜悅心情和動作。
預設二:(學法遷移 繼續分享) “看花燈、人如潮、大街小巷” 隨機拓展表示人多的詞語 結合生活體會大街小巷
師:傳統習俗,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快樂 !走!我們提著蜻蜓燈、獅子燈、荷花燈一起去大街小巷看花燈
3.隨文識字寫字“貼 街” A “貼“:還有貼什么?鼓勵個性化巧記法
教師范寫,寶貝捺變點,懂謙讓,右邊稍高,口往里收 。 B “街”
猜字:句中還藏著一個生字 ,猜猜看?
呈現漢字演化過程,分享:你是怎么
學生邊讀邊想
學生自由分享, 帶著喜悅的心情朗讀體會習
俗。
學生結合生活
自由分享,進行說話練習。 分享時隨機帶
著感受讀文。
小老師帶讀字
音和文中詞,分享詞語和巧記。 學生提醒書寫,
書空。
學生猜想甲骨文,感受中國漢
字的博大精深。
1.利用聚焦、畫筆等功能,幫助學生多種形式地讀。
2.運用平板電子課本中的聚焦、圈畫等功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機調整,提高了學生的專注力,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課文。
3.甲骨文猜想,感受漢字
演化的有趣,激發識字和課后主動學習的欲望。
猜出來的?
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它?教師隨機總結學法
C 書寫指導同上,練寫后反饋
隨機指導:提醒握筆和坐姿兒歌,指導評價,有困難的學生再寫一個,當堂練寫,超越自我。
4、分組賽讀前兩句 過渡:讓我們在讀中回味親人團聚 滿滿的喜悅和幸福。
(二) 清明節 感受習俗和文化 人們歡度傳統節日,共度美好的
生活,然而自古以來,人們都沒有忘記先人——祖先,也通過傳統節日,用自己的方式懷念他們 走進清明節 教師引讀 回憶《清明》,早在唐代杜牧就以詩的方式表達人們的哀思。 分享: 你會以什么方式懷念先人? 家庭祭掃 表達思念(個別讀 齊讀)
集體祭掃 大蜀山和網上祭英烈 隨機了解身邊無私奉獻的李世文和革命英雄烈士,懂得文明祭掃。 你想對英雄烈士說些什么? 引導學法:閱讀、聽身邊人說、網絡老師等方式了解更多英雄故事和背后動人的事跡 3、小結 齊讀
分享生活中、閱讀中認識漢字,感受學習的有趣。
學生認真練寫,互相評價,給出再進步的建議,個別同學挑戰自己再寫一個,
全班同學挑戰自己再寫一個,超越自己。
分享自己懷念先人的方式,隨
機帶著感受讀,讀中感悟。
交流自己了解的革命英雄烈士。語音搜素,網頁學習。
帶著感恩和敬仰起立齊讀。 4.平板隨機拍錄書寫,學生評價;再次練習,實物展臺錄制個別學生書寫視頻,全班見證,激發全班同學挑戰自我的自我學習意識,給予學生課堂
成長的快樂。
5.語音助手,請教網絡老師,合理利用互聯網資源,深度互動,高效學習。
四、創新讀 仿文創編 拓展習俗 1.多種形式創新讀 隨機背誦
這是篇民謠,民謠流傳于民間,可以
學生反饋,不知不覺中背誦。
1.創編視頻,有利于學生產生
思維碰撞,身臨其境,感受傳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讀、唱、也可以小快板、拍手打節奏等, 我們來試試前兩句?
2.仿文創編童謠
有個小男孩讀了這首民謠進行了仿文創編,把他感受到的和了解到的習俗編了進去,請看視頻! 我們也來小試牛刀 ! A 小組合作 (任務卡) 創編民謠:
春節到, 。 。 元宵節, 。 。 , 。 。 B 反饋
師:祝賀你們學會 用民謠的這種方式表達傳統節日 ,傳承傳統文化。 板書:文化
小快板分享 學生互相拍微課
學生觀看視頻,進入節日習俗的情境。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分享(想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
統習俗和傳統文化。 2.微課錄制,跨越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將學生創新讀和創編分享拍成微課分享到了微課中心,
課后繼續學習。
五、回顧節日 傳承文化
1.回顧課文,感受節日的時間順序 2.傳唱中傳承
傳統節日無聲的傳承中華民族有趣的習俗和了不起的文化。作為中華兒女我們不禁感到無比自豪,讓我們也來加入傳唱,傳承傳統文化。 六、課外實踐
1.向周圍的伙伴和親人傳唱(已學) 2.選做:了解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 3.推薦閱讀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