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華傳統節日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統編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河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統編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河南省優課
《中華傳統節日》基于標準的教學設計
教材來源:小學三年級《語文》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 內容來源: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組 主 題:中華傳統節日 課 時:共1課時 授課對象:三年級學生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1)基于習作: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2)基于口語交際: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3)基于綜合性學習: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2.學情分析
基于口語交際:三年級學生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聽別人說話,并簡要轉述的能力。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和填寫表格,知道七大傳統節日的名稱、時間和習俗,并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自己喜歡的節日,并對自己發揚和傳承節日文化提出合理性的建議。
3.教材分析
第三單元第9課《古詩三首》一詩歌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春節、清明節、重陽節這三個中華優秀傳統節日,并在課后安排了“學生自由分組了解傳統的節日”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在第三單元園地里也同樣設置了“中華傳統節日”的綜合性學習板塊。結合兩個活動板塊的安排,我設置了第一課時的學習,讓學生通過本節課,能對傳統有清晰的了解,激發他們對中華傳統節日的喜愛。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傳統節日的名稱、時間、習俗
2.展示自己的最喜歡的節日,增加對傳統節日的熱愛。 評價任務:
1.通過觀看視頻,填寫表格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有關傳統節日的名稱、時間、習俗。 2.通過小組交流、合作的形式,展示自己喜歡的節日,增加學生對傳統節日的熱愛。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多樣的學習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通過評價以及學生的交流展示,了解學生對于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評價要點
環節一 談話導入 激發興趣
活動一
談話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以“手工燈籠”引入傳統節日,引入本節課。
板書設計 :
中華傳統節日
春 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七夕節 中秋節 端午節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