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鄉下人家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下冊《21鄉下人家》第二課時_貴州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下冊《21鄉下人家》第二課時_貴州省優課
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冊第21課 《鄉下人家》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6自然段,在讀中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與和諧,獲得美的享受。 2、了解課文描寫了哪些鄉下的場景和畫面,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3、學習作者通過描寫鄉下人家的景物表達感情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隨文想象畫面,隨文章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 2、教學難點: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想象畫面,積累精彩的句段。 一、課文回顧,引出新課 1、談話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跟隨作家陳醉云,走進了詩情畫意的鄉村。欣賞了三幅美麗的畫面,它們是? 生:(瓜藤攀檐、鮮花輪綻、雨后春筍) 師:回憶一下,在這三幅畫面中,你看到了哪些獨特、迷人的風景呢? 生敘述。 2、引出文章中心句---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多媒體出示句子) 師:你們看,鄉下人家有這么多美麗的畫面,它們是那么的賞心悅目,難怪作家陳醉云要這樣贊嘆——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生齊讀) 3、揭題 這節課,讓我們緊跟隨作者的腳步,繼續走進《鄉下人家》吧——(生齊讀課題) 二、自主學習課文3——6自然段。 1、生默讀課文3—6自然段,勾畫描寫風景獨特、迷人的句子。進行自主學習 師:上節課,我們在對比,想象中領略了瓜藤、鮮花和春筍的獨特,迷人。作者又是怎樣描寫其它風景的獨特、迷人的呢?(板書:獨特,迷人) 讓我們走進課文繼續欣賞!(多媒體出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6自然段,你覺得哪一個風景讓你感到獨特、迷人。找出來,好好的讀一讀,并劃出描寫風景獨特、迷人的句子,把感受簡單的寫在旁邊,開始吧! 2、生自主學習。(師巡視) 三、學習“雞鴨覓食”圖 1、生交流說喜愛的理由。 師:好了,孩子們,那誰來說一說3——6段中,哪一處風景最獨特、迷人,最吸引你呢? 師:用自己的話說說喜愛的原因。 生說喜愛的理由。
師:好的,老師把你交流的畫面請到屏幕上來。我們一起走進這幅美麗的畫面中 多媒體出示雞的插圖。 2、教學母雞、雄雞的句子(多媒體出示句子)指名讀。體會母雞的慈愛。讓學生體會擬人手法的生動、突出雄雞的特點 師:看,這可是我們鄉下人家常見的朋友。作者筆下的母雞是怎樣的? 生讀句子。 師:是呀,這只慈愛的雞媽媽正帶著自己的孩子在覓食。文中的雄雞在做什么呢? 生找描寫雄雞的句子。 師:個別讀—齊讀。(好,我們一起讀一讀描寫雄雞的句子。) 師:孩子們,老師把這句話改了一下,你們再讀一讀這個句子,你更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生匯報 師:對,這就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雄雞的威武、神氣。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在上節課春筍圖的學習中,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春筍的調皮、可愛。 師:讓我們再次讀出這只雄雞的威武神氣。 師: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一自然段,通過我們的朗讀來表達對它們的喜愛之情吧。 3、鄉下人家除了養雞,還養了其他的哪些動物? 師:孩子們,鄉下人家照例除了養雞之外,它們的房前屋后還養了哪些動物呢? 生:豬、狗、貓、牛、羊、鵝、鴨。 師:這么多動物,鴨子在這兒是怎樣生活的呢?(生找) 師:請找出描寫鴨子的段落,自己讀一讀。 師:孩子們,鴨子在這兒生活得怎樣?聯系文中插圖(指名說)能不能用一個四字詞語把鴨子的生活狀態描述出來。 (無憂無慮)喜歡這一段的同學,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感受鴨的自由,與人相處的和諧吧! 3、回歸中心句,生齊讀----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多媒體出示) 師:是呀,在鄉下人家,雞成群,鴨戲水。真是一派和諧的景象呀!難怪作者會深情地感嘆——生齊讀: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四、學習“院落晚餐圖” 1、體會一下鄉下人家吃飯時的哪些獨特、迷人之處。 師:還有哪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也吸引了你,你說--- 生:院落晚餐 師:看,這樣的人家在做什么呢?(多媒體出示院落晚餐圖) 生:吃飯。(板書:院落晚餐) 師: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一自然段,體會一下鄉下人家吃飯時的哪些獨特、迷人之處。 2、引導體會“天高地闊”結合鄉下人家吃飯時天上有微風、紅霞、鳥兒相伴,地上有花、雞、鴨相伴。在這樣的環境中吃飯心情高興、愜意,進行體會。 師:課文中哪一個詞特別形象地表達了鄉下人家吃晚飯時的情景——天高地闊。(學生匯報相機出示) 師:這時吃飯,天上有什么和他們作伴?
生:歸巢的鳥兒,向晚的微風,天邊的紅霞。 師:天邊的紅霞作幕布,風兒吹拂,鳥兒為伴,在這樣的環境中吃飯,心情怎樣? 師:地上還有什么和他們作伴?在這樣的環境中吃飯,心情怎樣? 生:雞、鴨、鵝、春筍,花。 師:在這天當屋頂,地為床的天地之間吃飯,這樣的花香伴著你,這樣的晚霞陪著你,這種吃法就是: 生:天高地闊。 師:這就是鄉下,這就是鄉下人家,僅僅是吃飯就讓人如此向往。 3、指導朗讀這一幅和諧、自然的田園風景畫。指名讀---女生讀----齊讀 師:讓我們美美的讀一讀這幅畫面吧。(多媒體出示句子) (指名讀)指導朗讀 女孩子們,用你們甜美的聲音讀出紅霞的絢麗、微風的輕柔,以及鳥兒的自由。(女生讀) 師:男生肯定也想讀吧,那讓我們一起讀出鄉下人家那自然、和諧的畫面吧。 4、回歸中心句,生齊讀----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師總結:這就是鄉下,這就是讓人如此向往的鄉下人家。作家陳醉云發自內心的贊嘆---“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齊讀) 五、學習“月夜蟲鳴圖” 1、指名讀第六自然段。 師:無論是門前的鮮花,屋后的春筍,還是夏天的雞鴨,這一切都來自于鄉下,來自于我們的鄉下人家。走過了春,越過了夏,那秋天的鄉下人家又是怎樣的獨特、迷人呢?來,你來讀—— 生讀第六自然段。 師:讀得真好聽,讓我們一起走進讓“紡織娘”歌唱的鄉下人家。(板書:月夜蟲鳴) 2、出示 “紡織娘”的圖片,學生聆聽它的歌聲,并指導讀好句子“織、織、織、織呀” 師:見過紡織娘嗎?它的歌聲你聽過嗎? 多媒體播放紡織娘的聲音。 師:你們聽,它在唱歌呢?你知道該怎么讀它的歌聲嗎?(指導讀)個別讀—齊讀-教讀 3、師配樂范讀,生想象畫面,“紡織娘”在說什么,它在贊美什么? 師:孩子們,閉上眼,用心聽,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生想象畫面) 師:孩子們,睜開眼睛,此時此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看到什么?聞到了什么? 4、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師:這就是那可愛的蟲兒,它們不僅在這唱起好聽的歌,還讓辛苦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進入夢鄉。(多媒體出示句子) 師:再讀—— 生:那歌聲真好聽,賽過催眠曲,讓那些辛苦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進入夢鄉。
師:在這月明人靜的夜里,在這瓜架之間,在這低矮的草房里,居住著一些可愛的人們,它們就是鄉下人家。再一起讀—— 生:秋天到了„„甜甜蜜蜜地進入夢鄉。 5、回歸中心句,生齊讀---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師:這就是鄉下人家的秋天,這就是那勤勞、可愛的人們,作者情不自禁的贊嘆---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設計意圖:讓學生隨文想象畫面,感受鄉下人家的獨特、迷人,感受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勤勞、可愛的美好品質) 六、回歸整體,總結寫法 回顧課文寫了哪幾個季節的風景(春、夏、秋),還寫了一天中的哪些時候(早上、傍晚、夜晚) 師:同學們,回顧一下,在本課的學習中,作者究竟寫了哪幾個季節的風景?(板書:春夏秋) 師:除了這三個季節,還寫到了一天中的哪些時候?(白天、傍晚、夜晚) 師:讓我們一起來說說,鄉下人家不論白天、(生接:傍晚、夜晚),不論春天(生接:夏天、秋天)都有一道(生接:獨特、迷人的風景。) 總結:孩子們,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緊緊抓住了每一處風景的獨特、迷人。孩子們,回憶一下,課文中都巧妙地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同時文章還按照了一定的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進行敘述,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我們只要像作者一樣,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平時養成留心觀察的好習慣,相信你們,也能創作出優美的篇章。 師:孩子們,學習了課文,相信此刻你的心里肯定有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去鄉下。鄉下人家的景色令人陶醉,老師還一直沉浸在這美麗的田園風光中,讓我們再次去欣賞那些獨特、迷人的畫面吧。 師:(配上圖)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聞到田里莊稼的清香,這碧綠的藤,這棚架上的瓜,門前場地上依著時令開放的鮮花,屋后伴著春雨從土里探出頭來的嫩筍,覓食的雞群和戲水的小鴨。還有那滿天的紅霞,這一切的一切都來自于鄉下,來自于我們的鄉下人家。 生齊讀課文。 七、拓展練習 師:,在我們的家鄉,也有這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能不能用我們今天學習的寫作方法來描繪一下這些獨特、迷人的畫面呢? 這樣吧,老師先來說一說(師范說)生評價,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幅畫,你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幅圖來說說他的獨特、迷人,記得用上本課學習到的寫作方法。 結束語:從這堂課的學習中,老師看到了你們飽滿的熱情,這鄉下的美景不僅在作者的眼中,也在你們的眼中。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用上擬人化的手法將普通的場景描繪得生動、具體。由文章的一幅幅畫面演變成一段話) 板書設計: 21、鄉下人家
瓜藤攀檐 雞鴨覓食 鮮花輪綻 獨特 院落晚餐 雨后春筍 迷人 月夜蟲鳴 春天、夏天、秋天 白天、傍晚、夜晚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