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鄉村四月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長春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鄉村四月》教學-重慶市 - 梁平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讀出古詩的節奏,韻味。
2.通過抓字眼,如:“遍、滿、雨如煙”等詞語,給孩子的想象搭支架,讓孩子的想象有法可依,一步步展開想象,最后能讓學生體驗古詩的魅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通過改寫語言,如:子規聲里( )如( ),幫助孩子孩子想象畫面。并體會語言文字的妙處,明白以后寫文章時:所有的景都應該為文章的中心服務。 4.通過教學生查找和篩選資料這一方法,走進詩人,領悟詩情。
二、教學重難點:1.通過抓字眼——“遍、滿、雨如煙”等詞語,給孩子的想象搭支架,讓孩子的想象有法可依,一步步展開想象,最后能讓學生體驗古詩的魅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 通過改寫語言,如:子規聲里( )如( ),幫助孩子孩子想象畫面。并體會語言文字的妙處,明白以后寫文章時:所有的景都應該為文章的中心服務。 三、教學過程 板塊一:想成一幅畫
1.(師畫一個圓圈)提問:你看見了什么? 預設:眼睛、腦袋、肚子、嘴巴…… 2.現在,你能把它想成大自然里的事物嗎?
3.你們真敢想,把一個圓圈想成了這么多事物。現在你還能把這些事物想成一幅畫嗎?
引導:一輪紅紅的太陽高高地掛在天空,金色的陽光照射著森里,森林也變得金光閃閃。
(一)綠遍山原白滿川 1.學習“綠遍山原”
(出示“綠”)教師提問1:你們,真會想。現在,還敢想成一幅畫嗎? 預設:嫩綠的小草在微風中、陽光下,滿滿地探出腦袋,也想看看這五彩繽紛的世界。
小結:在你們的口中,我感覺綠就是一個調皮的娃娃,她還會跑了!它跑向了菜地,菜地綠了;跑向了草原,小草綠了;跑向了大山,大山綠了,它跑到了大江南北,世界都綠了……
提問2:可是,有一位詩人用的不是跑,而是一個? 預設:“遍”字。
教師小結:瞧,這個遍字也會跑,它跑向了高山,跑向了原野。一個遍字,讓畫面有了生命,把綠色的世界呈現在我們眼前,這就是古詩的魅力。(讀:綠遍山原)你們的朗讀,讓我看到了一個綠意盎然的夏天:綠得那么寬廣。(再讀) 2.學習“白滿川”
提問1:現在,看著稻田里的水,你想到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它? 預設:看到了水很平,真是水平如鏡。 (出示:白滿川)
提問2:詩人看見了水的什么?你又能用什么詞語來形容? 預設:看到了顏色:白、白茫茫、白花花、
教師引導:看著這個“滿”字,三點水給人田里注滿了,明晃晃的感覺。(再讀) 提問3:現在的稻田是白亮亮的,插上稻秧呢?到了秋天呢? 預設:綠 綠滿川 ;黃 黃滿川
(出示“遙看瀑布掛前川。”) 提問4:會看的孩子一定發現了—— 預設:都有川 區別川:平地、大河
小結: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詩句中,表示兩種截然不同的意思。孩子們,一字多義,是學習古詩詞的難點。所以,抓字眼,明詩意,是學習古詩的好方法。(板書:抓字眼,明詩意)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古詩詞短小精悍,常常是“一字頂萬言”。我通過抓“綠、遍、滿”這幾個很有張力的字,讓孩子想象詩中有畫,進一步感受古詩詞用詞的魅力。)
板塊二:讀成一幅畫 1.生自由讀這首詩。 2.師生合作讀。
(加上手勢,拉長“遍”、“滿”) 3.男女合作讀。
(二)學習“子規聲里雨如煙” 1. 聲聲子規催人忙
教師引導:這就是子規的叫聲。其實,這種鳥是別名最多的鳥,有70多種名字。所以,中國文人書寫子規的作品數不勝數。(出示:子規的詩句)
提問:在這些詩句中,子規給人一種著哀怨的感覺,所以有子規啼血 。在這句詩里,在農民伯伯的耳朵中,這聲音意味著什么?
預設:催促他們去忙。 2.蒙蒙細雨輕如煙
提問:在悅耳的子規聲里,煙雨籠罩下,想象還有哪些風景呢? (出示“子規聲里 如 ”)
預設:綠如茵、柳如煙、絮如雪、花如海、水如鏡…… 教師引導:孩子們,我們剛剛說的這些都是——景 預設:子規聲里景如畫。
教師引導:可是,不管是草如茵,柳如煙,還是花如海,水如鏡……這所有的一切,都不如翁卷筆下的“雨如煙”那么貼切。(再讀“子規聲里雨如煙”) 教師引導:春雨貴如油(出示:沙、沙——春雨來啦!蒙蒙春雨,綠了樹、綠了草、綠了山坡、綠了原野……綠遍山原。蒙蒙春雨,白了河流、白了稻田……白滿川)一切都離不開雨水的滋潤。(再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小結:孩子們,和你們學習真愉快,我要給你們點贊,真是“子規聲里思如泉”呀!在你們的想象中詩如畫。所以,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真是一幅有聲有色的畫呀!(板書:有……有……)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句詩,把它讀成一幅畫。
(設計意圖:始終貫穿“抓字眼,想成畫”的方法,讀整首詩。這個環節,通過抓“子規”這樣一個意象,并區別本首詩和其他古詩,感受“子規”在詩人眼中不一樣的韻味。抓“雨如煙”,想象還有哪些風景,并進行語言的創作。最后,回到詩中,通過一首小詩,再次感受“雨如煙”的妙處。)
板塊三:讀出詩中情
(三)學習“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提問1:咱們剛剛欣賞了這么美的景色,農民伯伯有這個閑情嗎? 提問2:用一個字形容他們?(忙)從哪里知道? 預設:閑人少 才……又……
提問3:我有一個疑惑:為什么詩人不直接寫忙人多?而寫閑人少? 預設:聯系下文:閑和忙一對比,我發現,寫閑也是為了寫出忙。
聯系上文:閑人少,和前面的蒙蒙細雨,悅耳子規更和諧統一,給人一種舒緩,從容、恬靜的感覺。
提問4:其實不光農民伯伯忙,這首詩中還有那些也在忙?
預設:子規也忙,忙著催農民耕種;春雨也忙,忙著滋潤原野,滋潤稻田。 教師引導:其實寫作文也是一樣,讓所有的景為文中的“情”服務。 提問5:他們還會忙些什么? (出示:才了 又 )
教師引導:孩子們,看來你們了解的農事有限。沒關系,請看大屏幕。 (出示: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四時田園雜興》)
教師引導:是呀!為了“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ppt),農民伯伯怎么閑得住呢?所以我們看到:(生讀詩)
為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ppt),農民伯伯怎么閑得住呢?所以我們看到:(生讀詩)
為了“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ppt),農民伯伯閑不住呀!所以我們看到:(生讀詩)
提問6:讀到這,你現在最想對農民伯伯說什么? 預設:農民可真辛苦;農民伯伯,謝謝你們……
提問7:你知道詩人寫這首詩,想表達什么感情嗎?讓我們走進詩人。(出示詩人資料)
預設:羨慕,向往,熱愛。
小結:以后面對浩如煙海的資料時,學會篩選資料很重要。正是因為詩人對鄉村生活的向往,熱愛,所以他的筆下才有——悅耳子規,蒙蒙細雨和一個個閑適的人們。詩中景圍繞詩中情。(出示: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就是我們說的“畫意”“詩情”,也就是“詩情畫意”!讓我們帶著這種對鄉村的熱愛和向往之情,讀讀整首詩。(板書:讀出情)
總結:就是這樣一首詩,為我們呈現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夏景圖(板書:夏景圖)在詩人眼中,所有的景都沒有那勤勞的勞動人民美麗。(板書: 最美不過農耕圖)這,就是鄉村四月——(吟整首詩,配樂,隱去詩句。)今天,咱們學了這首詩,以后也會用這種方法(回顧板書)讀其他的詩。下課!
(設計意圖:抓住“閑人少”,通過聯系上下文,感受詩人的閑情。“才了……又……”整合教材,讀說結合。最后,走進詩人,讓孩子學會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進行篩選。讀出詩中的情。回顧板書,再次點明學習古詩的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板書:
鄉村四月
宋 翁卷
抓字眼 明詩意
想成畫
讀出情 有聲有色 春景圖 最美不過 春耕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