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語文園地八,春節童謠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八和大人一起讀春節童謠-北京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八和大人一起讀春節童謠-北京市 - 平谷區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把童謠讀通順、讀正確、讀給別人聽;
2.借助圖片、視頻、實物多感官參與,了解老北京的年俗;
3.品嘗糖瓜,感受小年的快樂,生發對中國年俗文化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借助拼音,把童謠讀通順、讀正確;品嘗糖瓜,感受小年的快樂。 教學難點:
借助圖片、視頻、實物,感受小年的快樂。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技術應用 時間安排 一、聽讀童謠,了解內容
1.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讀(指板書)——春節童謠;
2.我們讀之前,先來聽一聽別人是怎么讀的,認真聽一聽童謠里說了哪些有意思的事:
3.讀第2遍時,提示學生,喜歡的話,跟著一起說;
4.指名說一說,童謠里說了哪些有趣的事兒,說說大致意思;
5.這首童謠在老百姓當中流傳很廣,在流傳的過程中,有些內容發生了變化,于是出現了很多版本。咱們語文書中也有一首,和我們剛剛聽到的就有區別:
(1)打開語文書114頁,認認真真地讀兩遍,注意不一樣的地方以及你不認識的字,一定要借助拼音
生讀:春節童謠。
學生邊看邊聽網絡上的(過了臘八就是年)
學生邊看、邊聽、邊跟讀;
糖瓜粘、磨豆腐、熬一宿……
認真拼讀、指讀童謠;
開門見山,明確學習內容;
感受清晰準確的發音和抑揚頓挫的節奏感,了解童謠內容;
激發并滿足學生躍躍欲試的愿望,一起跟讀;
兌現聽之前的要求,幫學生提取、分享相關信息;
讓學生明白,童謠在流傳過程中會發生一些變化,但并不是內容出現了錯誤;
訓練學生借助拼音認真拼讀;
PPT鏈接播放視頻
1’ 10’ 12’
二、觀看視頻,了解糖瓜 讀準確;
(2)指名讀《春節童謠》; (像剛那位小朋友一樣口齒清楚、準確流利!)
(3)齊讀童謠,去掉拼音;
(4)師生對讀,師讀前半句,生讀后半句;
6.童謠里說的這些事有沒有你不明白的?
1.糖瓜長什么樣兒呢?
2.二十三為什么吃糖瓜? (1)看視頻短片了解:二十三,小年,吃糖瓜; (2)為什么吃糖瓜:送灶神,用糖瓜甜甜他的嘴,上天言好事。
過渡:剛才主播也說了,玉皇大帝和灶神只是傳說中的,但小小的糖瓜寄托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糖瓜是用什么做的?猜猜看——
主動舉手讀,認真聽別人讀,找優點;
看屏幕齊讀
生讀后半句,對干什么加深印象
糖瓜粘?熬一宿?滿街走?
看ppt了解糖瓜的樣子圓的、空心兒的、壁上有小孔;還有長長的圓棍形的;
了解二十三、小年吃糖瓜;了解送灶神吃糖瓜; 猜 訓練學生準確發
音,發現并學習
別人的優點;
鞏固認讀生字的讀音,練習準確
朗讀;
調動已有經驗理
解童謠內容,提
出不懂的問題,
大家一起思考
了解糖瓜的樣子 幫學生了解二十三(俗稱小年)
的傳統活動,了
解糖瓜承載的美
好
幫學生認識到祭
灶、吃糖瓜寄托
了人們對美好生
活的向往
激發興趣,調動
已有經驗、結合
“糖瓜”這個名
字進行大膽合理
的猜想;
PPT
PPT
視頻
4’ 3’ 5’ 3 (1)看視頻,了解內容;
(2)提取信息:用麥芽和玉米面兒兩種主料;一斤糧食出半斤糖瓜。
(3)看著他們在吃香甜酥脆的糖瓜,此時此刻你最想……(吃)
1.師生一起品嘗糖瓜兒: (1)組長發濕紙巾,擦手; (2)組長分糖瓜; (3)吃糖瓜——一定要細心地感受糖瓜的口感,細細的品味糖瓜的味道; (4)吃糖瓜什么感受?同桌互相問一問、說一說;
2.老師隨機采訪,手機拍攝采訪過程,并通過微信轉發到電腦播放,和學生一起完善采訪內容; 什么日子吃糖瓜:小年、二十三
味道如何:甜甜的,有點……
口感如何:脆的,酥的,粘牙,粘粘的……
3.這節課我們看了短片,吃了糖瓜,了解了小年的年俗活動,增長了不少見
看視頻
回答做糖瓜的主料
自然出現想吃糖瓜的生理反應
吃糖瓜、感受糖瓜的甜美、表達美好的感受
盡情表達自己吃糖瓜的真實感受
在認真觀看視頻的基礎上提取信息并進行清晰的
表述;
調動生理需求,為用心品嘗、認真感受、準確表達做準備;
圖片和視頻已經幫學生認識了糖瓜,老師則帶他們真正的品嘗、感受糖瓜
通過手機微信功能,將學生吃糖瓜的真實場面即刻展示給學生,深刻體驗吃糖瓜的快樂,深刻體會年俗活動的快樂,加深對小年和糖瓜的印象;
現場采訪、現場轉播的形式新穎,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時效,且學生非常喜歡,學與玩達到完美的和諧統一;
學習不能止步于課堂,要把課上所了解到的講給 視頻 實物糖瓜 手機微信視頻
四、聽唱歌曲《龍咚鏘》 五、引出大年,延伸課堂
識,一定要分享給爸爸媽媽哦——
1.一到小年,孩子們基本都放假了,小伙伴湊在一起可開心了!聽——他們唱起來了!
2.(第2段)這是我們學過的歌,一起來——
吃著甜甜的糖瓜,唱著歡快的歌曲,眼見著春節就要到了!春節可是我們中國人最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了。只要是中國人,不管你在世界上哪個地方,都會在這個重要的日子千方百計回老家和家里人團聚,熱熱鬧鬧地過春節。春節也有一個俗稱,跟小年相對——大年,所以“過春節”也說“過大年”!春節又哪些有趣的活動呢,之前提出的“滿街走”是怎么回事?同學們課下去了解一下,祝大家過一個有趣的春節!
聽音樂教學CD——歌曲《龍咚鏘》
跟著光盤一起唱
思考并完成:詳細了解春節的活動,通過微信在假期進行文字或圖片交流。
家長或親戚聽
帶著美美的感受聽歌、唱歌,放
大快樂;
把自己的開心唱出來,明白高興的心情可以用唱歌的形式表達;
引發學生對已知過年情形的回憶,生發對未知過年情形的好奇,激發去了解老北京年俗的興趣,讓課堂延伸;
播放
CD光盤’
學習效果評價
評價方式:交流
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應首先關注學生的課堂學習,體現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其次強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建立聯系;第三倡導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我此次評價完全融于課堂教學,不露痕跡的將評價與教學活動有機融合了。
一、小組交流:互相問一問、說一說吃糖瓜的感受?(全員參與,邊吃邊聊) 二、全班交流:1.什么日子吃糖瓜?2.糖瓜是用什么做的? 3.為什么二十三吃糖瓜?
(老師現場采訪,通過微信現場播放,同學互相補充。)
三、跟家長交流:聊聊本節課的感受和收獲;問問過大年有哪些有趣的活動。(微信互動)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
1.信息技術服務于課堂
從學生需求出發,利用多媒體搜集、篩選、整合圖片、視頻、音頻資料,適時給學生播放,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耳聽、眼觀、心想,讓大量的直接信息豐富學生實際獲得,并通過多感官聯動加工內化成自己的清晰認識和理解,能夠在與人交流時輕松提取。
2.手機微信應用于課堂
智能手機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獲取和處理信息的方式,在課堂上適時用手機記錄學生的學習活動并及時反饋給學生,有利于幫學生生成更加準確、系統的認識,獲取更加全面的信息,也能促進學生后續的學習。
課上,我用手機將學生吃糖瓜的真實場面拍攝下來,通過微信—文件傳輸助手及時傳到電腦,并即刻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看到了自己吃糖瓜的快樂,深刻體會到了年俗活動的快樂,加深了對小年和糖瓜的印象;這也極大激發了學生的熱情,為了有一個良好的形象的展現,他們會自覺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他們還會就自己的表現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在完善表述的同時對課堂所學形成清晰、系統的認識。
通過手機實現現場拍攝、現場轉播的形式新穎,學生非常喜歡,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時效,讓學與玩達到完美統一,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極強的實操性。在我的教學中屢試不爽。 教學反思
1.創新朗讀指導方式
這是一個以讀為主的體驗式學習課堂。首先,以聽讀童謠入課,通過動畫片讓學生對于“童謠”怎么讀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口齒清楚、吐字準確、抑揚頓挫、節奏感強——并以此激發學生情不自禁跟讀的意愿,緊跟之后就給出充分的自主嘗試朗讀的時間,讓學生將聽讀所感、所獲,通過自主閱讀、同桌互讀等充分展現出來。聽讀與練讀之間沒有教師過早的干涉,避免了降低學生的朗讀興趣,沒有教師過多的指導,有助于學生進行個性朗讀。其次,進行師生合作讀。把老師跟學生放到同一個層面,對同一份文字進行合作讀,學生沒有壓力,反而產生一種我能比老師讀得更好的想法,從而有效提高朗讀的熱情和質量。第三讀是為了讀給家長聽要進行認真練讀。一年級小學生愿意在家長面前展示,更愿意聽到家長的肯定和表揚,因此將目標定在“讀給家長聽”很能激發學生練讀的熱情和積極性,在此基礎上,老師適當的指導,學生就會認真接受并付諸于實踐。盡管本節課老師沒進行泛讀,除了正音沒有過多的關于朗讀的指導,但學生的朗讀效果非常好。
2.創新課堂展示方式
每人每天看到的多是別人學習生活的樣子,很少有人有機會能夠看到自己的表現。但是,每個人又都會特別在意自己的表現,偶爾看到照片中的自己往往會產生“如果我做一個什么樣的動作或表情就更好了”的想法。其實這正應了“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每個人都愿意做到更好。為此,我在課上通過手機將學生吃糖瓜的真實場面拍攝下來,通過微信中的文件傳輸助手及時傳到電腦,并即刻在學生面前播放,讓他們看到了自己吃糖瓜的快樂,聽到了老師的采訪和他自己的回答,加深了對小年和糖瓜的印象,也極大激發了學生的熱情,為了有一個良好的形象的展現,他們會自覺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他們還會就自己的表現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在完善表述的同時對課堂所學形成清晰、系統的認識。這種手機現場拍攝、現場轉播的形式很新穎,學生非常喜歡,學與玩達到了完美統一,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
3.創新課堂體驗形式
這首《春節童謠》讀起來朗朗上口,所講的內容學生大都感受過,只有“二十三 糖瓜粘”不很明白,而且很多成年人對于小年祭灶、吃糖瓜的習俗也不甚了解。為此,我將這一句作為理解的難點,為了幫學生充分認識這一活動,除了引入視頻和音頻,讓學生進行常規了解之外,我還設計了真實的體驗環節:首先是借助圖片了解糖瓜長什么樣、通過視頻知曉糖瓜的制作原料、了解“二十三糖瓜粘”的來歷,了解為什么要用糖瓜祭灶神等等;其次,在課上讓全體學生一起品嘗糖瓜,來認識糖瓜這一傳統甜食,了解小年祭灶這一傳統年俗。整個體驗過程充滿了快樂:先用濕巾擦手,培養良好衛生習慣;然后組長分發糖瓜,培養遵守秩序習慣;接著品嘗糖瓜,用心感受糖瓜的味道、口感,培養認真感受習慣;之后同桌互相說一說吃糖瓜的感受,進行表達訓練;最后老師就學生對糖瓜的了解和此時的真實感受進行隨機采訪,用手機進行拍攝,并通過大屏播放,通過大家的觀看,享受快樂的同時,加深對“二十三糖瓜粘”的了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