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圖形的運動,圖形的旋轉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西師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圖形的運動(三)圖形的旋轉》湖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明確含義,感悟特性及性質,會運用數學語言簡單描述旋轉運動的過程。
2、經歷觀察實例、操作想象、語言描述、繪制圖形等運動,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積累幾何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數學的美,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旋轉,掌握旋轉的兩個方向,明確旋轉的含義和旋轉三要素。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想象、操作等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旋轉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銳眼光。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學習活動溝通聯系,理解旋轉含義,感悟圖形旋轉的特征及性質。 教學難點:
用數學語言描述物體及簡單圖形的旋轉過程,能在方格紙上操作簡單圖形旋轉90度后的圖形。 教法學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自制PPT、木條、圖釘、紙板,三角形紙片,畫好圖形的方格紙. 教學流程圖:
教學過程:
開始
課件
創設情境,以舊引新
課件(展臺)
繪畫操作,明確旋轉特征
課件
探索并認識旋轉的三要素
課件
感受旋轉的美及應用
全課小結
自主思考討論
演示操作評價
展示交流發現
一、創設情境,以舊引新。
1、呈現生活實例,引出研究問題。
教師:同學們,知道今天我們要上什么課嗎?其實,二年級在學習圖形的運動【一】時大家就已經初步認識了旋轉現象,能說說在生活中你都見過哪些物體的旋轉嗎?(板書課題)
2、學生舉例。
3、老師舉例,課件播放。
教師:看看老師這里有沒有跟你想的一樣的?【一起來欣賞一些圖片,并用手比劃比劃。在欣賞的同時請思考,這都是旋轉嗎?】 【設計意圖:由于第一學段在學習圖形的運動【一】時學生已初步感知了實際生活中的旋轉現象,所以本環節注重聯系生活實際,選取學生熟悉的又較為典型的例子來充分感知旋轉現象 ,如旋轉角度不是360度的擋車桿、秋千等,豐富學生的認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探究。】 二、展開探索,認識旋轉要素。
1、借助生活實例,探究旋轉三要素。
教師:既然它們都是旋轉,那么一定有一些共同的特點,物體在旋轉時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呢?現在請同桌兩人互相交流交流。(兩人為一個小組交流討論。)
教師:誰先來說說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反饋,然后師生互評并補充】
學生邊反饋,教師邊板書:中心點 方向 角度 2、動手操作,體會旋轉的含義。
教師:看著這一幅幅旋轉的畫面,你能創造一個旋轉嗎? 學生活動:利用圖釘,在紙板上轉動一根木條。一邊旋轉,一邊試著用三要素描述木條的旋轉過程,最后同桌交流一下。
3、學生上臺演示并描述木條的旋轉過程,學生集體評議并補充。 教師:結合剛才三位同學的描述以及你自己的親身體驗,你認為我們在描述物體的旋轉時一定要表述清楚哪幾個方面?
【設計意圖:在學生觀察實例的基礎上,引發學生探究三要素的欲望。且將課堂讓位給學生,讓他們自主交流探索,碰撞出認知的火花。隨后組織學生旋轉木條,并將操作與描述結合起來,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旋轉,明確了旋轉的含義。】 三、繪畫操作,明確旋轉特征。
(1)線段的旋轉
1、先想象后繪畫,感受線段的旋轉過程。
教師:如果把這根木條變成線段,你還會描述線段的旋轉嗎?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定的一個點、方向還有角度畫出線段旋轉后的圖形,先想象一下在動手繪畫,并將旋轉過程記錄在學習單的下面。同桌互相評議。
2、辨析深化,學生上臺展示其他同學觀察找優點及不足。 教師:同學們,無論你選擇哪個點,什么方向及角度,旋轉前后的線段,什么應該是不變的?
3、學生交流線段在旋轉過程中什么沒變? (2)三角形的旋轉。
1、動手操作,感受三角形旋轉90度的過程。
教師:如果把這條線段變成圖形,你還會描述圖形的旋轉嗎?請大家將三角形繞點o,自己確定一個方向旋轉90度。操作完后用固體膠貼在學習單上,并將旋轉過程填完整。
2、學生上臺再次演示,交流從哪里可以看出三角形旋轉了90度?
3、教師播放課件動畫演示三角形各邊的旋轉過程,及三角形繞其它點旋轉90度和簡單圖形繞o點連續旋轉90度的過程。
4、觀察旋轉前后的圖形,你有什么發現?
5、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圖形在旋轉前后形狀、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只是位置變了。
(3)回顧整理,小結旋轉特征。
教師:從物體到線段到圖形,它們的旋轉都是怎樣的?課件播放。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了想象繪畫線段的旋轉,操作三角形90度旋轉的活動。讓學生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初步感知旋轉的特征,發現旋轉前后的線段長度不變,三角形的每條邊都繞中心點旋轉了90度,為例3的教學作好準備。同時體會旋轉后的圖形形狀、大小都沒變,只是位置變了。在學習中將想象與操作結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四、感受旋轉的應用。
1、下面的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圖形旋轉而成的? 2、欣賞由一個基本圖形旋轉后形成的美麗圖形。
【設計意圖:學習圖形的運動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使學生能運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現實世界。在感受旋轉的應用的階段,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動態呈現一些基本圖形旋轉后形成的美麗圖形、圖案及生活中的應用,鼓勵學生從變換的角度去欣賞,感受其中蘊含的美,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及文化價值。】 五、學生談收獲。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以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節課學習的圖形變換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及動手操作,使學生明確旋轉的含義,感受旋轉的特征及性質。在試教本課的過程中,明顯存在一些不足,但在各老師的指導幫助下得到了較好的成長,比如板書、語調、時間控制等方面。但成長總需要不停的磨練,越是見識多了,越是覺得自身的不足。在教學時,我特別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圖形的旋轉。 在教學時,讓學生觀察電扇、鐘表的指針、風車、車桿和秋千旋轉的過程,分別認識這些實物怎樣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明確旋轉的含義,探索圖形的旋轉的特征,再讓學生學會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度。
2、注重學生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的含義和旋轉變換的特
征,增強空間觀念。
通過設置數學實驗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探究學習,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在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多觀察、操作、交流、想象、思考,并操作記錄學習過程,然后匯報交流總結經驗。其中在操作時我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畫一畫、轉一轉、說一說,評一評”的過程進行研究,再進行小組交流活動,并隨堂觀察指導有困難的學生,最后聽學生自己小結的時候,注意了學生用語言來表達時的完整性,及時糾正錯誤的說法。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
一節課的好壞,關鍵在于教師,教師要切實組織好學生的課堂活動,為學生創造進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操作,小組討論較之于常規填鴨式課堂授課而言,更加容易讓學生產生思想火花,及更多的思維角度,這有助于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我們知道要想達到這樣的課堂效果是較難的,一方面要求老師的巧妙引導,另一方面要學生真正投入到操作和討論中去親身體驗,經過思想的碰撞才可能產生火花。因此,更多的前期備課,更多的去自我成長,將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