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除法,練習一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除法《練習一》陜西省 - 西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練習一》教學設計 【課題名稱】練習一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13頁、14頁。 【教材分析】
“練習一”是在學習了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一單元“除法”后的一節鞏固練習課,學生已經能從生活中提出簡單的除法問題,在體會除法意義的基礎上對解決實際問題的結果進行解釋,感受到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本節課教材呈現了層次遞進、形式靈活的練習題,鼓勵學生結合情境加深對余數的理解,提高學生應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結合對有余數除法的認識,尋找顏色的規律,進行思維拓展,在練習中感受成功的快樂。 【學情分析】
學生能結合實際問題解釋有余數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的意義,還需在練習中進一步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學生已經能夠熟練掌握有余數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在練習中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二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力時間較短,因此要設計新穎的情境,使練習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情境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算式的意義,加深對余數意義的理解,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能結合新的情境解決有余數除法的實際問題。
2、掌握有余數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3、在練習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在解決問題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體會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第一單元除法,誰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整理的知識樹?。
(學生交流分享)
2、師:大家的收獲可真多,老師這里有一幅藏寶圖,能不能用你們學的知識找到寶藏,比一比今天誰是“尋寶之星”。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讓學生分享自己整理的一單元知識樹,通過回顧可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理解意義 (一)分蘋果
1、師:我們來到了“神秘叢林”,遇到了小猴子,一起幫助小猴子解決問題吧。 課件出示:有18個果子, 能裝幾袋,還剩幾個? 師:你發現缺少了什么,這里有三個條件,你選擇哪一個? ①有5個袋子, ②每5個果子裝一袋, ③拿走5個果子。 2、師:現在信息完整了,誰會列算式嗎?18÷5=(板書) 3、結果是多少呢,請同學們在學習單上圈一圈。
4、這些果子也來到了我們的教室,誰愿意根據你圈的過程來分一分。什么情況下不能再接著分了:余數比除數小的時候。(板書:余數小于除數) 5、誰會根據分的過程列豎式計算呢?其余的同學在學習單上完成。 .6、你能結合分的過程說一說豎式中各部分的意義。
小結:剛才同學們通過動手操作,理解了有余數除法算式各部分的意義,真了不起。(板書:動手操作) (二)分月餅
1、師:我們幫助了松鼠,小猴子也遇到了困難,我們快去看看吧。 問題:有50塊月餅,8個裝一盒,可以裝多少盒,還剩幾塊? 2、師:這里沒有月餅圖片了,你能結合表格來解決問題嗎? 出示表格:
3、師:請仔細觀察,你能看懂表格并借著填下去嗎?和同桌交流一下,并在學習單上完成。
4、學生匯報,說一說剩下的2塊為什么不再裝一盒了。
小結:剛才我們用列表思考的方法解決了有余數的除法問題,進一步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真了不起,我們也成功穿越了神秘叢林,繼續出發吧。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以及“列表思考”,讓學生經歷并探索余數和除數關系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算式的意義,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有利于學生掌握除法計算的算理,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靈活計算 (一)森林小醫生
1、師:我們現在來到了“奇幻山谷”,這里有幾棵小樹生病了,誰來當小醫生? 2、學生獨立思考并交流想法。
小結:在列除法豎式時,商是一位數,要和被除數的個位對齊,余數要比除數小。 (二)小鴿子回家
1、師:山谷里的小鴿子迷路了,你能送它們回家嗎?(出示教材第14頁第4題。) 2、學生在學習單上完成,并匯報。
3、師:這里還有一只小鴿子:11÷( ),你能送它回家嗎?思考:如果要回“余數是3”的家可以怎樣填,如果要回“余數是2”的家可以怎樣填? 小結:在計算時要認真細心,才能幫助小鴿子回到家。 (三)算式小火車
1、師:我們要離開“奇幻山谷了”,一起坐上算式小火車吧。 計算:( )÷5=6……3 58÷7=( )……2 58÷7=( )……2 2、說一說你的想法。
小結:同學們成功離開了“奇幻山谷”,如果知道有余數除法算式中的任意三部分,都可以求出剩下的部分,我們可以靈活計算。
(設計意圖:為了避免練習有余數除法算式時的單一和枯燥,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計算練習,先熟悉有余數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再熟練進行計算,最后能進行變式練習,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四、實踐應用
1、師:我們現在來到了“探秘山洞”,打開山洞的門需要密碼,這里有提示信息。 提示一:一條小船限乘4人,15個小朋友去劃船,至少要租幾條船? 提示二:一條小船一小時租金是4元,15元最多能租幾個小時? 2、學生在學習單上完成,并交流結果。
3、思考:為什么列式都是14÷4,但結果卻不一樣。
小結:我們在應用有余數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一定要聯系實際進行思考,有時候要考慮余數,有時候不考慮余數。
4、師:寶盒就在這兩塊大石頭的下面,你能解決上面的問題并移開石頭嗎?(出示教材14頁第6題) 問題一:
釘一件衣服需要5粒扣子,27粒扣子最多可以釘( )件衣服。 問題二:
每輛小雪車限乘3只,19只小雪豹至少需要( )輛小雪車。
小結:同學們聯系生活實際解決了有余數的除法問題,真了不起,我們現在得到了寶盒。
(設計意圖:除法與生活密不可分,讓學生體會在解決“至少”和“最多”的問題時可以用除法解決。通過對比練習,讓學生聯系實際思考什么情況下考慮余數,什么情況不考慮余數,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拓展提升
1、師:我們現在得到了寶盒,但是寶盒被鎖住了,這里有“探寶錦囊”,你能解決嗎?
①從左往右數第15個圖形,是( ) ②第26個圖形,是( ) ③第34個圖形,是( ) 2、師: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小結:同學們發現了這些珠子的規律,就可以更好的解決這一類的問題。
3、師:現在我們打開了寶盒,里面是好吃的糖果,你知道有多少顆嗎?這里有提示信息:這些糖如果平均分給5個人,每人3個,還有剩余,你知道這些糖果可能有多少個?
4、學生思考并交流。
5、師:寶盒里有19塊糖,如果分給今天的四位尋寶之星,每人會分到多少塊呢? 小結:我們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來分析問題,余數要比除數5小,可用有序思考的方法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周期問題也可以用除法來解決,通過指導學生發現珠子的排列規律,一組有2黃3紅共5顆珠子,一直重復出現,可以除以5,如果沒有余數就是和第一的組最后一顆顏色相同,有余數,余幾就和第一組的第幾顆顏色相同,讓學生掌握用有余數除法算式解決周期問題的方法,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回顧小結
1、師:這節課我們通過動手操作、列表思考、聯系實際、發現規律、有序思考等方法理解了有余數除法算式的意義,提高了計算的本領,并應用于生活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真了不起。 2、說說你的收獲。
(設計意圖:孔子曰“溫故知新”,在回顧全課時進一步滲透方法的指導,鼓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運用動手操作、列表思考、聯系實際等方法解決問題,構建“意義”、“計算”、“應用”的學習框架。指導學生自我反思總結,內化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七、課外延伸 1、繪本推薦
今天給同學們推薦數學繪本《人人都有份》和《水晶球與除法魔杖》,你會學到更多有關除法的知識,成為解決問題小能手。 2、古代趣題
今有士兵列隊行,三三來數余有一,兩兩來數余有一,請問士兵幾人行?聰明的你敢挑戰嗎?
(設計意圖:數學學習的魅力在于激發和探索,數學的學習要延伸至課外,通過推薦數學繪本,既可以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學生數學閱讀理解能力,拓展數學視野。分享的古代趣題可以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數學思考,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數學練習課是學生鞏固知識、開闊思維、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本節課圍繞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除法”知識,“以練習為主”,“適當指導”,做到“導、練、議、評”相結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掌握學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情境激趣
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為了避免學生進行枯燥的練習,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好探究的認知天性,我設計了“尋找寶藏”的情境,學生在穿越“神秘叢林”、走出“奇幻山谷”、進入“探秘山洞”的尋寶過程中,不僅完成了鞏固練習,而且興趣盎然,積極挑戰,享受了一次快樂的學習旅程。
二、動手實踐
美國心理學家斯奇卡列說:“好奇是兒童的原始本性,感知會使兒童心靈升華,為其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在練習中,我讓學生動手分蘋果,為學生提供嘗試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自己操作的過程中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在嘗試中反思、比較、發現、總結,體驗到創造性思維的愉悅,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三、循序漸進
本節的練習設計層次清晰,遵循了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基本到變式,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順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練習中能獲得成功的快樂,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和發展,使學
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如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由簡單的問題引入,變化條件,激活思維的多元發展,讓學生不斷提升思維品質。
四、聯系生活
數學源于生活,又回歸、應用于生活。本節課加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以具體思維為主的,所以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練習設計,可以讓學生從自己身邊的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使他們對學習數學更感興趣。
五、滲透方法
數學學習要注重方法的指導和應用,才能“授人以漁”,本節課在練習的過程中適時點撥引導,讓學生總結方法,滲透數學思想,提升學科素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了除法算式的意義,通過“列表思考”發現商的變化規律等,不斷豐富學生的解決問題策略,有效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練習內容充實,但因時間原因有些環節完成較快,沒有滿足學生的深入思考,需要再整合一些練習題。每節課都是遺憾的藝術,我會課后和學生訪談,聆聽學生對這節課的評價,重新調整,也不斷提升自我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智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