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7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天津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7 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天津
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在統計與概率的教學中,學生將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學習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并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發展數據分析觀念和統計意識,讓學生在統計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統計的真實價值。教學“單式折線統計圖”力求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有意義、富有挑戰性的活動情景,激發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欲望,充分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在教學上立足“以學定教”凸顯“數學本質”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分析探究等一系列統計活動去樹立統計意識,學習統計方法,體現統計的現實意義。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折線統計圖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新課標對折線統計圖特別關注學生學習的發展性目標,即更注重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著眼于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 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并能根據統計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學生能看懂單式、復式統計表,會畫單式、復式條形統計圖,已經具有一定的統計觀念和統計意識。本單元內容就是在次基礎上學習的。 教學目標:
1.借助實例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簡單的繪制,能根據折線統計圖中的數據及其變化情況作簡單分析。
2.在讀圖、畫圖以及對圖中信息進行分析、比較以及基于數據的判斷、預測等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統計活動經驗。
3.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積極地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統計思想。
教學重點:認識和會畫折線統計圖,學會用折線統計圖來分析問題,預測事情的發展趨勢。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與比較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喚醒已有經驗 1、課前談話,欣賞圖片
師:同學們,聽口音能知道老師是哪里人嗎? 生:不知道
師;請同學們欣賞幾張我的家鄉的圖片,就知道老師是哪里人了 播放圖片
師:現在知道老師是哪里人了嗎? 生:黑龍江亞布力
師:你們答對了,歡迎同學們有時間去我的家鄉滑雪游玩 2、復習統計表
師:老師就2010 年-2016 年到亞布力滑雪場游玩的人數進行了統計,并且制成了統計表。(課件出示下面統計圖)仔細觀察這張條形統計表,你能從中了解到
哪些信息?
預設1:我能知道2016年人數最多,2011年的人數最少 預設2:我能知道2010-2016個年的人數 3、復習條形統計圖
師:為了便于形象的觀察數據,我把它繪制成了條形統計圖 PPT出示條形統計圖 師:條形統計圖我們之前已經學過,那誰來評價一下老師的條形統計圖畫的怎么樣?
預設1:沒有數據,看不出來多少
師:哦哦,你真的好細心呀!對標數據非常重要! PPT出示數據(獎勵一個尚學幣)
師:這樣條形統計圖就很完美了,你能在這個條形統計圖收集到哪些信息呢? 預設1:知道2016年最多,2011年最少 預設2:知道2014和2015年人數一樣多 生:有多有少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我是通過相應年份的條形長短來判斷 生:我是通過看數據看出來的 師:那條形統計圖的優點是什么? 生:能看出數量的多少
師:豎軸上最下邊的波浪線表示什么嗎?
生:表示小于300萬的人數省略不計(學生回答不出來,老師解答)
師:正是因為條形統計圖能非常形象、清楚地表示數量的多少,所以便于我們比較數量是多還是少。
【設計意圖:從學生感興趣的旅游話題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了課始趣生之效。引導學生觀察條形統計圖,說說獲取了哪些信息,復習讀圖、獲取信息的知識,學生也能從中再次感受“條形統計圖能直觀地表示數量多少”的特點,為下一步讀懂折線統計圖打下基礎。】 二、 經歷過程,凸顯知識本質 1、 初步感知數量的變化情況 師:除去關注數量多少以外,我還想知道這幾年到滑雪場游玩的人數是怎樣變化的?
生:游玩的人數越來越多了。
師:是啊,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游玩的人數不斷增加。同學們再仔細看,每一年的變化情況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你能你的小手比劃比劃每一年是怎么變化的嗎?
師:誰想上來畫一畫,試試看!學生獨立試畫變化情況,指一位學生在電子白板上演示。(如果一位同學畫不好,再請一位補充) 師:這位同學畫的真認真呀,你們注意了嗎?她每次都要頓一下,她是在找什么? 生:再找相應的位置
師:對,她是在找表示下一年的數據的點。她用了轉化的思想,把一個條形轉化成一個點來表示數據,再用線段依次連起來,其實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折線統計圖(黑板板書:折線統計圖)
師:讓我們再仔細看看一個條形統計圖怎么轉化成折線統計圖的(ppt演示) 由面到線,線到點的演變過程 【設計意圖:“這幾年參觀人數是怎樣變化的”這一問題的設計,找準了知識的生長點,讓學生從單純地關注數量的多少,自然地過渡到關注數量變化情況。在描述數量變化情況時,教師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畫出來,多種感官的參與,將數學知識化復雜為形象、化抽象為具體,由面到線,有線到點,使得折線統計圖的形成潤物無聲、水到渠成。】 2、 深入分析折線統計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折線統計圖,你知道這幾年的旅游人數的變化情況嗎? 生:2010年到2011年是下降的,2011年到2012年是上升的,2012到2013年是上升的,2013到2014是上升的,2014到2015是沒變,2015到2016年是上升的。
師:那些年是上升的? 生 師:從哪一年到哪一年上升的最快呢?為什么呢?請組長拿出第一張學習單,小組里討論一下
師:哪一組想跟大家分享你們的想法 生匯報:
第一種:通過數據計算
生:我們是通過計算,看出396減去306,從2011年到2012年人數增加的最多 第二種:通過線段的長短
生:我們是通過測量線段的長短來看的,線段越長說明增長的越快 第三種:通過數格
生:看從哪一年到哪一年所占的格子多,增長的就越快 第四種:通過看線段與水平線的傾斜角度
生1:2011年到2012年上升的最快,就是因為這條線段比較陡 預設:如果學生說不準確,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哪條線段傾斜的更厲害(ppt演示) 師小結:看來這樣的線段很重要,因為線段的變化能直觀的看出數量的變化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師抓住核心知識,引導學生分析點與線,將點與線的意義與解讀數據密切結合,從數據本身能夠說明什么逐步過渡到基于數據分析進行有意義的推斷,體現了應用價值,適時進行情感、認知方面的滲透教育,讓學生用數據來說話水到渠成,這也是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觀念重要的一環。教學中教師注意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設觀察、發現、思考、交流的學習空間。在解決“兩條線段有什么區別”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學生交流合作,尋找識圖的方法,體驗成功的樂趣,教師借助課件的動態演示,幫助學生尋找直觀分析數據的方法,學生表現出豐富的數據解讀能力,并在描述數量的變化時加以手勢比劃,凸顯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變化特點,為感悟折線統計圖的變化趨勢作孕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 3、折線統計圖的預測
師:哪整體來看,從2010年到2016年滑雪場的游客呈什么趨勢 生:上升趨勢 (ppt出示上升的大箭頭) 師:整體呈上升趨勢能說明什么?
生:旅游的人數越來越多了,說明現在的人們富有了,有錢出去游玩 師:你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真好!師:現在請你預測一下,2017年到亞布力滑雪場人數會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生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通過對2017年人數的預測,培養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的能力,引發學生對數據中蘊含信息的思考,進一步體現折線統計圖的應用價值,也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活動中實現有效的交流,體現成功的喜悅。】
4、介紹畫法 師:生活中有很多的數據都可以用折線統計圖表示,同學們看看外面我們塘沽的空氣怎么樣?
師:這是塘沽區2009——2014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統計表,根據統計表我們該怎么畫折線統計圖呢? 師:首先描點 師:怎么描點呢?
生:我先在橫軸上找到相應的年份,再在豎軸上找到年份所對應的天數,(生說完ppt演示)
師:說的多好呀,其實這就是一一對應思想(肢體語言) 師:描完點接下來要(ppt出示:標數) 生:標數
師:來再試一個,2010年呢? 生說,教師ppt演示描點過程
師:接下來同學們繼續完成下面的描點標數連線的過程 (學生手里每人一份還未完成的折線統計圖) 投影顯示學生作品:
(作品中好的表揚,不好的仍然要指出有點、提出改進建議)
評價:謝謝三位同學分享他的作品,給我們繪制折線統計圖起到了指導作用,掌聲鼓勵
師:也就是繪制折線統計圖的步驟是首先描點、標數,再用線段一次鏈接起來就成功畫完折線統計圖了(ppt演示線段依次鏈接)板書:描點、標數、連線 師:同學們,看到這個折線統計圖你有什么感受呀?
生:我發現從2009年到2014年塘沽區的空氣質量越來越不好了 生暢所欲言
師:你有什么的合理性建議嗎?
(預設:少開車: 綠色出行。少烤串:低碳生活。減少污染、凈化空氣)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如何畫—獨立畫—展示交流—分析預測”的全過程,加深了對折線統計圖特點的理解,同時把數據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作為一個教學點,鼓勵學生結合統計數據意義,主動聯系生活經驗去解釋說明。通過折線統計圖的制作,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Ppt出示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
師:我們學習了條形統計圖,為什么還要學習折線統計圖呢? 師: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的區別是什么?同桌直接交流一下
生:條形統計圖可以反映出數量的多少,而折線統計圖不僅反映出數量的多少,還可以反映出數量的增減變化趨勢 【設計意圖:條形統計圖側重于比較數量的多少,而折線統計圖則能直觀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時間的發展變化,展示的是事物發展趨勢。兩種統計圖的對比,讓
學生對信息的認識由片面走向完整,從表面走向實質,學生經歷知識的內化后外顯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深刻性。】 6、對比感知,強化特征
師:折線統計圖很有用,能告訴我們很多信息,是不是在哪里都能用呢?
師:請同學們分析一下這兩個統計表。(Ppt出示)分別用哪種統計圖整理數據更合適呢?
生:第一個統計表用條形統計圖,第二個統計表用折線統計圖比較好(ppt出示) 師:為什么呀?
可以小組內交流討論(教師巡視)
生:因為第一個統計表數據是獨立的,而第二統計表數據是連續的 師:這位同學說的多好,此處應該有掌聲(ppt演示) 師:我們來看,這個年份的數據可以交換位置嗎?條形統計圖具有數據的獨立性。折線統計圖中,這兩個數據可以交換位置嗎?不可以,因為數據具有連續性! 師小結:看根據數據特征,如果數據是獨立的我們就選擇條形統計圖,如果數據是連續的我們就選擇折線統計圖。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數據特點和統計圖的優點選擇最優方案,培從而養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和特點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 回歸生活、實踐應用 1、 小小銷售員 師:其實折線統計圖在我們生活中也非常有用,比如這是某制衣廠的銷售毛衣和襯衫的折線統計圖,但是銷售員忘記標注標題了,哪個是毛衣銷售圖,哪個是襯衫銷售圖。你能幫忙分清楚嗎?
生 1 : 第一張是毛衣銷售統計圖, 第二張是襯衣銷售統計圖, 因為7、 8月份熱, 買毛衣的人少, 買襯衣的多; 10、 11月份天氣冷, 買毛衣的人多, 買襯衣的少。
師:這位同學分析的真的很到位
師:那如果你是經理,在進貨時你有什么打算? 生暢所欲言
教師總結:從數據中了解到很多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從而解決問題,這才是研究統計圖的目的所在。
【設計意圖:練習是掌握知識、 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數學應用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思考問題, 進一步鞏固、 加深對折線統計圖的理解。】
四、 歸納總結、自我評價 1、 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
生:我認識了折線統計圖并且學會畫折線統計圖 生:我知道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反映數量的多少,還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生:條形統計圖具有數據的獨立性,折線統計圖具有數據的連續性 2、 自我評價統計圖
師:請同學們回顧一下這節課的表現,給自己一個正確公正的評價。請你用折線統計圖呈現出你這節課的表現情況,請課下完成。 學生每人一份自我評價圖。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讓學生自己歸納本節課所學,從而為學生建構很好的知識體系。通過折線統計圖進行自我評價,進一步的鞏固折線統計圖的畫法,同時學有所用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五、 布置作業 六、 板書設計
折線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 數量增減變化情況 描點 標數 連線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