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一天的時間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一天的時間-遼寧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一天的時間-遼寧省
教 學 設 計 模 板
1、教學內容
《一天的時間》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70頁、71頁)中的內容。教材充分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素材進行教學,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而主動探索24時記時法的規律,幫助學生發現和理解12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能在兩者之間進行轉化。教材通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同時也為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打下基礎。 2、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的結構特點
本單元屬于數與代數領域“常見的量”中的內容,主要學習年、月、日,認識24記時法,根據作息時間表解決實際問題。《一天的時間》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內容。本單元是在一、二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認識鐘表,了解時、分、秒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充分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素材進行教學,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而主動探索24時記時法的規律,幫助學生發現和理解12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能在兩者之間進行轉化。通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同時也為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打下基礎。 (2)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是在一、二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認識鐘表,了解時、分、秒之間的關系,會體驗時間的長短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素材進行教學,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而主動探索12時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記時的規律,使學生發現和理解12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能在兩者之間進行轉化,同時也為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打下基礎。 3、學情分析 (1)學生的認知基礎
三年級上學期,學生在一、二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認識鐘表,了解時、分、秒之間的關系。學生在生活中見到過兩種計時法,但沒有明確的認識到兩種計時法到底是如何記錄一天的時間的,對于時間的認識存在著模糊的印象。 (2)學生的活動經驗基礎
三年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會用普通計時法和24記時法分別描訴時間。
(3)學生學習新知遇到的困難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理解并掌握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關系是有些困難的?梢越柚n件,讓學生感受到一天里時針的轉動過程,知道一天時針轉兩圈,是24時,在轉的過程中,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講訴一天的經歷,可以加強與生活的聯系。同時加深學生對一天是24時的理解和體會。 4、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包括核心素養):結合現實情境,知道一天有24時,認識24時記時法,能夠對24時記時法與12時記時法所表示的時刻進行相互轉換,并能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
(2)過程與方法: 借助直觀鐘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24時記時法在學習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滲透圖形結合、比較和轉化思想,初步體會合理安排時間和惜時守信的重要性。 5、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24時記時法,能夠對24時記時法與12時記時法所表示的時刻進行相互轉換。
(2)教學難點:正確推算從一個時刻到另一的時刻所經過的時間。 6、教學方法(體現出個性化的教學)
(1)、情境教學法。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有所悟,在問題情境中學有所思,在成功情境中學有所樂。課堂上利用媒體創造 “淘氣一天的時間”等學生熟知的學習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樂趣。
(2)、直觀教學法。學生使用ipad和手機下載樂播投屏軟件,連接交互機白板軟件,參與課堂教學,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實用性。提供豐富的表象信息的同時,實時播放學生的思維過程,激發學習欲望,
突破重、難點,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3)、實踐操作法。學生使用利用ipad和手機,實現課堂互動。學生利用學具鐘對鐘面進行觀察操作,觀察在一天時間里,時針正好走兩圈,體會鐘面外圈與內圈的數的關系,使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理解24時計時法。
(4)、合作交流法。利用ipad和手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在小組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張揚個性,互相促進,互相提高,實現資源共享,獲得成功體驗。 7、媒體資源(網絡 白板 ipad 手機移動終端鏡像投屏 PPT課件 flash課件 )
課堂上使用了ipad和手機移動終端下載樂播投屏軟件,連接交互機,鏡像投屏交流匯報。利用白板軟件播放PPT課件,實現課堂互動完成教學任務。 8、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公正無私的是什么? 時間面前人人都平等,關于時間你們了解什么?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天的時間”。 出示多媒體課件,板書課題。 回答問題,說出自己猜測的答案。(時間) 預設:一天有24小時;時間單位有年、月、日、時、分、秒;一節課有40分„„
以談話的形式
導入新課,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親
切感和熟悉感。這樣學生才能感到對知識有一種似曾相識
的感覺,更利于后期
的學習和提高。 利用媒體出示課題引發學生探究樂趣。
小結(要寫出此環節的特色和優點,用不同顏色或字體寫出來) 在新課之前與學生談話,了解學生的舊知掌握情況,便于本節課采取
什么形式的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同時會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親切感和熟悉感,以舊引新,便于知識轉化,減少新知的難度。
媒體出示課題“一天的時間” 利用直觀的畫面,和諧的色彩引發學生探究新知興趣。
探究新知 1、看一看 說一說 師:(多媒體出示書上淘氣圖片)你從圖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師:鐘表上的時間都是1時,淘氣怎么能即睡覺又休息呢?是不是弄錯了? 師:你想說兩個1時是不同的時刻對嗎?(板書:晚上1時;下午1時)這是我們用學過的普通計時法記錄的。(板書:普通計時法) 你還能用其他方法記錄這兩個時刻嗎? (師板書:1時;13時)這種計時方法很簡潔。 師:那下午2時叫幾時?5時呢?夜里12時呢?有25時嗎?
這是什么計時法? (師板書24時計時法)
師:你在哪些地方見過24時記時法?
師:(多媒體出示圖片)這些都是使用24時記時法?磥碓陔娮赢a品發達的今天,24時記時法應用越來越廣泛 。
大家看看手表現在是什么時間?你用的是預設:1時,淘
氣在睡覺,(出示圖二:這幅圖呢?)1時,淘氣在上課。 預設:沒弄錯,兩個1時不一樣。一個是凌晨1時,一個是下午1時。
預設:凌晨1時,
我們就定為1時,下午1時,因為時針轉第二圈,也就是一天的第13個小時,所以我們可以叫它13時。 (生:14時)
(17時) (24時) (生:一天只有24時)
(生24時記時法)
預設:電視上看過,比如新聞聯播的時間是晚上7時,電視上顯示的時間是19時;
動畫片的播放時間是下午5時30分,電視上顯示的時間是17時30分。 預設:我戴的電子表是34時記時法,現在是„„、電腦
上、電子屏幕„„ 通過多媒體出示書上淘氣圖片,設計問題情
境,
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提出矛盾的問
題,引發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興趣。鞏固普通計時法表示時間的方法。 因為三年級學生在
生活中已經會用普通計時法和24記
時法分別描
訴時間。所以設計問題,引出24時記時法。
學生聯系生活認識24時記時法。
媒體出示更多的24
時記時法,應用圖片,加深理解廣泛應用。 切身體會兩種計時
什么計時法?
2、認一認,說一說
師:(多媒體出示圖片)這里有一個大的時鐘,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點擊鐘表動畫,演示一天的時間)
師:(媒體出示鐘表轉動動畫,配時鐘轉動的嘀噠聲音)我們一起來經歷一下用24時計時法記錄時間好嗎?看看你能有什么新的發現?誰愿意來當小小的解說員,介紹自己一天的經歷?
師:你的一天過得可真充實,大家有什么新的發現?(點擊問題你有什么新的發現?)跟同桌說說。誰愿意和大家分享發現?
師:你知道一天是從什么時間開始的嗎?
(師:說得好,板書:0時、12時)
生回答時間和使用的計時方法。
預設:一天時鐘走兩圈;一圈是12小時;兩圈24小時,所以一天24小時„„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解說,傾聽、思考。
預設:凌晨,新的一天開始了,時間在睡夢中悄悄逝去。早晨陽光明媚,6時我起床了,7時上學,„„現在是中午12時,下午時間開始了„„傍晚,夜幕悄悄降臨, 17時21時我上床睡覺了,深夜24時,一天結束了,新的一天即將開始。(生說的時候有適當的互動) (生討論交流)
預設:我發現鐘面上最大的數字是12。
預設:因為一天有24小時,也就是時針要轉兩圈,所以有比12時還大的時間。
預設:新的一天的開始時間是凌晨1時(師指12-1時問:這一段是那一天的?)生新的一天的開始時間是夜里12時也就是0時。
預設:夜里12時是前一天的結束,又同時是新一天的開
方法的應用。
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讓學生整體感受一晝夜從凌晨0時到夜里12時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探索24時記時法的記時特點和規律。學生明確了一天里時鐘轉兩圈,是24小時。在此基礎上明確24時計時法的計時特點。
觀察動畫演示的鐘面,說自己的發現。
在認識一天的開始時,通過幻燈片顯示夜里 12 時,明確夜里12時是舊的一天的結束,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這個時間也用24時計始。所以夜里12時又叫24時,因為同時又是新一天的開始,所以又叫“0”時。
預設:①普通計時法讀的時候前面都要加上特別說明,24時計時法沒有特別說明。 ②普通計時法用1—12這12個數字計時,24時記時法用0—24這些數字計時。12時記時法最大時間是12,24時記時法最大時間是24;③時針走第一圈時,普通記時法與24記時法相同;而時針走第二圈時,普通計時法就與24時記時法不一樣了。
預設:上午12個時刻時間相同。
生:下午12個時刻是鐘表走第二圈所走的時間,就是在鐘面上反映的時刻加上12。所以中午12時以后的時間用24時記時法表示要加上12,24時記時法變成12時記時法是減12„„
時法可以 說成0 時,讓學生了解了一天的開始。
比較兩種計時法,通過利用剛才發現的兩種記時法的區別與聯系,然后尋找規律,發現24時記時法轉化成12時記時法需要分兩種情況進行考慮,12時以前的不減12,直接加時間詞;12時以后的要減12,再加時間詞。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對照板書梳理普通計時法與24記
圈。轉一圈時,我們用1—12時來記,這時兩種計時法記錄的時刻是不變的(板書劃橫線)當時針走第二圈時,普通計時方法轉換成24記時法就要加上12,反之24時記時法轉換成普通記時法就減去12。(板書:箭頭、+12、-12)
師:(屏幕出示)你能利用剛才的方法轉換兩種計時法嗎? 3、填一填 說一說 (時間長度的計算) 師:(課件出示取信主題圖)這是一個郵箱的取信時間安排表,觀察這個表格中的時間,你發現了哪些信息?
師: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屏幕出示)第二次取信時間到第三次取信間隔多長時間?你想用什么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利用手中的學具研究一下。
師巡視參與研究。
師:哪個小組誰來匯報一下?
預設:第一次取信的時間是上午8時40分,第二次取信的時間是14時,也就是下午2時。第三次取信的時間是下午18時30分,也就是下午6師30分。用的都是24記時法。
預設:畫一畫,算一算,撥一撥,數一數„„
生分組討論研究,小組撥鐘,看手表研究,畫圖研究,數一數,計算„„利用ipad或手機播放課件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預設:第二次取信時間到第三次取信間隔4小時30分。我是用數一數的方法,從14時起到15時是1小時,到16時是2小時,到17時是3小時,到18時是4小時,再加上18時的
時法的區別
和聯系,發現兩種計時法轉換的規律。
借助多媒體設置挑戰兩種計時法轉化的擂臺,加深理解。
利用多媒體設置情境,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
小組討論后匯報研究方式。培養學生養成使用多種方式解決問題的習慣。
利用多媒體,學生通過充分的合作研究解決問題。
小組匯報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互相補充,借助媒體和模型學具來演示說明自己的研究方法。30分。所以就是4小時30分。 預設:我是用畫圖的方法,14時是下午2時,18時30分是下午6時30分,從2時到6時,經過4個大格,而一個大格就是1小時,所以4大格就是4小時,再加30分就是4時30分。 預設:我是用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用18時30分—14時=4時30分„„
即便是同一種方法中也會有不同的方式,例如同樣都是計算,學生卻找出了不同的計算方法。充分體現學生的
自主探究。 小結(要寫出此環節的特色和優點,用不同顏色或字體寫出來) 1、看一看 說一說,這部分借助多媒體出示淘氣的圖片,設置情景,引出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
2、認一認,說一說;這部分通過媒體設置動畫演示一天的時間,充分發揮多媒體優勢,直觀形象地創造出生活中不存在的2圈鐘表。結合鐘面模型的操作,讓學生真正地實際感受到時間的變化,以更加形象化的形式來展示出時間關系。學生更加有興趣和動力去學習。學生通過觀察研究,進一步理解24時計時法,發現兩種計時方法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從而找到兩種記時方法的轉換規律。實現教學目標中的“結合現實情境,知道一天有24時,認識24時記時法,能夠對24時記時法與12時記時法所表示的時刻進行相互轉換”。滲透比較和轉化思想。
3、填一填 說一說,這部分是采用開放式教學,在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基礎上,出示問題“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取信間隔 時 分。”學生研討出探究范式后,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巡視中參與討論。接下來是交流匯報,小組匯報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互相補充,借助媒體和模型學具來演示說明自己的研究方法。實現教學目標:進一步體會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滲透圖形結合思想,初步體會合理安排時間和惜時守信的重要性。
總之在探究新知這一環節,結合學具和媒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鞏固應用
1、(課件出示71頁練一練第1題)先獨立完成,再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第1題結果,再匯報方法。 預設:下午2時是14時,我們可能用2+12=14時,把它轉化成24時計時法。晚上8時,也就是8+12=20時。把24時計時法轉化成普通計時法,用減12的方法。23時就是23— 設計意圖:鞏固兩種記時方法的轉換。
2、(課件出示71頁練一練第2題)
先獨立完成第2道題的計算,再找同學匯報思考結果。
3、(課件出示71頁練一練第3題)
下面是淘氣在一天中的活動,你能根據給定的時刻,把時針和分針畫在鐘面相應的位置上嗎?先觀察一下這三幅圖的計時方法,需要怎么做?大家拿出練習紙來畫一畫吧。
4、(課件出示71頁練一練第4題)暑假里淘氣要坐火車去旅游,大家幫淘氣看看從這張火車票上能獲得哪些信息?
師(出示:(2)師讀)大家拿出學具畫一畫,再算一算。 12=11時,所以是晚上11時。19時40分—12=晚上7時40分。
預設:14時10分,經過1小時45分,就在14時10分的基礎上加上1小時45分,所以是15時55分。
預設:這一道要分兩段來計算,先要算出上午的開放時間,在算出下午的開放時間,最后把兩次的時間加起來。計算為:12時-9時=3小時;16時30分—14時=2小時30分;3小時+2小時30分=5小時30分。
預設:要先轉化成12時記時法的時刻,然后再畫。
預設:都是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下午或晚上的時刻。
(師巡視,找錯誤的同學上屏幕畫,互相訂正)
預設:從天津去北京,8月6日18:08開車„„)(出示:(1)誰能讀一下)學生填空,出示鐘表18:03,(師點擊填空。)
生匯報畫,師演示,匯報算,A、用18時-20分=17時40分,再用40分+3分=43分,所以淘氣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互化和時長計算練習,讓學生對24時記時法更靈活地掌握,并更加熟悉時間長度的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畫時間,讓學生充分體會經過的時間。
設計意圖: 鞏固利用多種方法得到經過的時間。多種方法探究解決問題。
師:我們用學的知識,幫助了淘氣,他一定會準時上車了,祝他旅途愉快。 要17時43分從家出發;B、把18時3分是變成17時63分,17時63分-20分=17時43分;C、„„
小結(要寫出此環節的特色和優點,用不同顏色或字體寫出來) 這一環節中,學生使用ipad和手機下載樂播投屏軟件,連接交互機白板軟件,參與課堂教學,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實用性。提供豐富的表象信息的同時,實時播放學生的思維過程,激發學習欲望,突破重、難點,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實踐操的過程中,實現課堂互動。利用ipad和手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在小組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張揚個性,互相促進,互相提高,實現資源共享,獲得成功體驗。
課堂上使用了ipad和手機移動終端下載樂播投屏軟件,連接交互機,鏡像投屏交流匯報。利用白板軟件播放PPT課件,實現課堂互動完成教學任務,鞏固重難點。
課堂總結
1、談收獲: 師:一節課的時間就要過去了,你對時間有了哪些新的認
識?
2、時間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老師希望大家學好知識的同時,能做一個珍惜時間的人。好嗎?
預設:學會了24時記時
法。學會了24時記時法與12時記時法的互相轉換。例如下午3時就是15時„„
預設:學會推算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長度。而計算時長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結束的時間減去開始的時間„„ (好) 設計意圖:
學生自主談收
獲,檢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對課堂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