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一天的時間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一天的時間-福建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一天的時間-福建省 - 南平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經驗,認識24時記時法,能夠對24時記時法和12時記時法所表示的時刻進行相互轉換。并能結合具體情境,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
2、過程與方法:經歷兩種記時法互化的探索,找出事物的簡單規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
2新設計
時間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本課中,教師注重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構建新知,具體如下:
1、找準學生的知識起點,讓學生在課前觀看“12時記時法”的微課,為新知教學做好鋪墊。
2、利用課件演示,讓鐘面“化靜為動”,使學生直觀感知一天24小時的經過過程,便于學生理解并掌握“24時記時法”。
3、利用希沃白板拖拽功能,讓同桌合作在電腦中把5個時刻拖到時間尺上相應的位置,在排序的過程中,鞏固了2種記時法的互化,提高了練習的趣味性。
4、利用希沃授課助手,用手機把學生計算經過時間的過程拍照上傳到白板中,便于講評和對比,提高練習的有效性。
5、全課結束后,讓學生回去觀看關于“24時記時法”的課后復習微課,并完成相關練習,有利于學生復習鞏固新知。
3學情分析
時間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但在生活中學生接觸到的基本上是用12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而對24時記時法并不是很了解。因此“認識24時記時法,并能對 24時記時法和12時記時法所表示的時刻進行互換”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另外,由于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到的是“上午9時”“晚上9時”這樣的“12時記時法”,所以教材默認學生已經知道了“12時記時法”,但實際上學生對“12時記時法”是很模糊的,包括前面我們在一、二年級學習認識鐘表時,所說的時間也只是就鐘面上顯示幾時,就是幾時,而很少加上時間詞。所以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做了一個關于“12時記時法”的課前微課,讓學生先在家觀看,先認識“12時記時法”,課堂上再以此為基礎來認識“24時記時法”,并對兩種記時法進行對比,了解區別和聯系,最后再讓學生對24時記時法和12時記時法所表示的時刻進行互換,這樣的設計水到渠成,有效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提高了課堂效率。
4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24時計時法。
教學難點:能夠對24時記時法和12時記時法所表示的時刻進行相互轉換。
5教學過程
5.1第一學時
5.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反饋微課,感知12時記時法
1、 師:同學們,昨天都看了“12時記時法”這個微課了嗎?從微課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
預設:生:(1)認識12時記時法。
(2)知道了12時記時法前面要加上“上午”“下午”的時間詞來區分時刻。
2、教師出示鐘面,撥到12時問:這個鐘面可以表示什么時刻?(中午12時,晚上12時),晚上12時你們都在干什么?教師告之晚上12時既是一天的結束時間,也是第二天的開始時間。從而引入今天的學習“一天的時間”。(板書)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在生活中大量使用12時記時法卻沒有明確的認知,故先讓學生在課前先觀看“12時記時法”的微課,然后在課堂上反饋交流,在交流中鞏固舊知辨認時刻的同時激活學生生活經驗,進一步感知12時記時法;最后從“晚上12時既是一天的結束時間,又是第二天的開始時間”來引入今天的“一天的時間” 的學習。】
活動2【講授】自主探索,認識24時記時法
1、課件演示,感受一天中鐘面時針轉動第一圈的過程。
(1)課件演示鐘面從晚上12時開始,時針、分針開始轉動,一直到中午12時結束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邊看邊思考:淘氣什么時間在做什么事?
(2)當時針轉完一圈到中午12時時,教師追問:一天結束了嗎?時針已經轉了一圈,為什么一天還沒結束?從而引出:一天有24時,時針要在鐘面上轉2圈。(板書:1天24時,2圈)
【設計意圖:利用信息技術把鐘面時針轉動的過程演示給學生看,并配上淘氣的生活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一天的時間的經過過程,在時針轉到中午12時時,教師追問:一天結束了嗎?鐘面已經轉了一圈,為什么沒有結束?從而引出“一天有24時,鐘面上時針要轉動2圈”這個知識點。】
2、合作探究第二圈的時間,直觀感知24時記時法
(1)課件演示時針走到下午1時,引導學生思考:現在是什么時候?還能怎么表示這個時刻?當學生說出13時后,教師追問: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下午1時也能用13時表示?
(2)課件演示時針繼續走到下午2時,讓學生嘗試也用另一種方法(14時)來表示這個時刻。并也讓學生說說理由。
(3)同桌合作,一起跟著鐘面上時針轉動的過程,邊看邊說,兩人分別用不同的方法來說接下來的時刻。
(4)反饋交流,教師用12時計時法隨機說一個時刻,讓學生用另一種方法來表示,并追問:你怎么這么快就能說出?有什么方法嗎?(引導學生發現“+12”的方法)
(5)全班再一起來觀看一天中時針走第二圈的經過,看看淘氣什么時間在干什么,課件演示用2種方法來表示第二圈的時間。
(6)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時間尺”發現:一天中每個時刻都可以用2種不同的方法來表示,第一種是已經認識的“12時記時法”,第二種是直接從0到24的記時方法,叫“24時記時法”。(板書:24時記時法)
【設計意圖:直觀的鐘表走動引出“下午1時”,從該時刻入手讓學生說說“下午1時”這個時刻還能怎么表示,從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24時記時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在交流反饋中引導學生說出用另一種方法表示時刻的“秘訣”,滲透轉化方法,為兩種記時法的互化打下基礎。】
活動3【活動】合作交流,探索兩種記時法的區別和互化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對比時間尺上的2種記時方法,同桌合作討論:24時記時法和12時記時法有什么區別?
2、反饋交流,明確兩種記時法的區別和相互轉化的方法。
3、說說生活中在哪里還見過“24時記時法”?這些“24時記時法”的時間用“12時記時法“表示是幾時?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交流”的過程中明確兩種記兩種記時法在形式和本質上的不同。通過這樣聯系對比的思考交流,不僅使學生對兩種記時法有進一步明確的認知,還讓學生經歷了兩種記時法互化的探索,培養其找出事物簡單規律的能力。最后讓生說說生活中在哪里還見過“24時記時法”,并嘗試用12時記時法表示,使學生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活動4【練習】鞏固練習,運用新知
師:今天我們和淘氣一起感受了一天的時間的經過過程,接下來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去“時間樂園”里玩一玩。
1、課件出示時間樂園的營業時間:8:00——18:00,讓生說說是時間樂園是從幾時開始營業,到幾時結束營業。
2、利用希沃白板的拖拽功能,同桌合作在電腦中把5個時間寶寶拖到時間尺上正確的位置。在排序的過程中對兩種記時法進行化。
3、課件出示“水上樂園”的游玩時間:13:00——17:30,讓學生獨立算一算能在里面玩多長時間。并利用希沃授課助手進行手機傳屏,把學生作品直接拍照上傳到白板中,進行講評對比。
【設計意圖:在練習環節,我創設了學生喜愛的去“時間樂園”里游玩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首先讓學生說說營業時間,把18:00轉化成下午6時,進一步明確把24時記時法轉化成12時記時法的方法;接著讓學生幫時間寶寶在時間尺上找到它們正確的位置,在幫時間寶寶排隊的過程中,鞏固了兩種記時方法的互化;最后讓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對新知進行鞏固提升。3個練習的設計層層遞進,幫助學生鞏固了新知,拓展了思維。)
活動5【測試】全課總結,回顧反思
(1)回顧整節課,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
(2)課件出示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滲透“珍惜時間”的情感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不僅培養了學生回顧反思的意識和能力,還有利于學生建立完整的認知結構。用魯迅先生的名言結尾,滲透了“珍惜時間”的情感教育。】
活動6【作業】布置作業
請生回家從qq中下載課后復習微課“24時記時法”,并完成微課任務單。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