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營養午餐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營養午餐-北京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營養午餐-北京第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營養午餐
是否屬于
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 否
學科 數學 學段: 第二學段
年級
四年級
相關領域 綜合與實踐
教材 書名: 數學(四年級下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年 6 月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2011 年版課標中明確指出:“‘綜合與實踐’是一類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 課標要求“綜合與實踐”第一學段突出“經歷實踐操作過程”,而第二學段更強調“結合實際情境,體驗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要立足學生已有的實踐經驗和知識儲備,把實踐活動的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經歷體驗、探究和應用的全過程。
費賴登塔爾提出“數學源于現實,扎根于現實,應用于現實”的“數學現實”原則。“營養午餐”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教學背景分析
(一)社會背景
目前有關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的營養狀況不容樂觀,例如不良的飲食習慣、肥胖兒童和“豆芽菜”型兒童的人數不斷增加等現象。營養與學生健康息息相關,人體每天攝取的總能量中,午餐約占40%以上。2014年北京市教委與相關部門聯合發布了《北京市中小學健康膳食指引》,其中也強調學校要推行營養午餐。
2
(二)教材背景
在四年級下冊的科學教材《關愛健康》單元安排了“飲食與健康”這個內容,主要以科學小實驗的方式使學生知道食物中含有的主要成分,知道人們每天所吃的食物應該講究合理搭配這些常識。數學課的“營養午餐”這個內容學習的時間從教學進度上看,是安排在學生科學課之后學習的。
數學教材中的《營養午餐》屬于第二學段“設計方案”類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標要求“綜合與實踐”第一學段突出“經歷實踐操作過程”,而第二學段強調“結合實際情境,體驗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材以學校食堂的午餐為背景,設計貼近小學生日常生活的實踐活動,提出“什么是有營養的午餐?如何設計有營養的午餐?”這一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在綜合運用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親歷“午餐方案的判斷、調整、設計、統計”等實踐活動的全過程,旨在使學生體會數據表達的重要性,掌握科學搭配的方法,提升數學思考的能力。 (三)學生背景
為了了解學生的已有認知,找準教學起點,我對我校四年級32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內容涉及營養知識、營養態度和獲取營養知識的主要途徑三個方面。
調查數據統計如下
學生對營養知識的知曉率
學生對營養知識的正確態度百分率
學生的營養知識來源
從統計數據可知只有生活熱能主要來源,食物要吃精、吃細,三餐食物數量比例知曉率較高,蛋白質和脂肪豐富的食物知曉率居中外,其他營養知識知曉率均較低。
通過數據說明我校學生營養態度總體良好,對營養知識的學習較感興趣,為營養午餐這個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從數據可知,我校學生從教師課堂教學獲取營養知識的百分率僅為28.4%,可見課堂教學并不是學生獲取營養知識的主要途徑,所以需要加強學校的營養教育。
在數學學習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簡單的排列組合的方法,會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并能對簡單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具備了初步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
四年級的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愛動。邏輯思維具有很大成份的具體形象性。
教學目標(內容框架)
1.理解標準,運用簡單排列組合等知識,會判斷、會搭配營養午餐。 2.經歷自主搭配營養午餐的實踐活動,培養讀取信息的能力和符號意識,會用數據表達,發展幾何直觀,形成理性思考。
3.增強應用意識,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教學流程示意(可選項)
教學過程(文字描述)
(一)第一階段:課前調查,豐富認知
為了豐富學生對于營養午餐的認識,了解了學生對營養知識的認知情況,進行了調查問卷,分別對營養知識、營養態度和獲取營養知識的主要途徑三個方面進行調查和統計。(調查結果統計見學情分析)
餐的標準,將對營養午餐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為后面的研究設計方案做好準備。同時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滲透數學的簡潔美! 環節三:自主活動,解決問題 活動1: 會選擇
1. 提出問題:根據下面的營養成分表,判斷A、B、C三種菜譜是否符合營養標準?
出示各種菜肴的營養成分表。
2. 小組活動
要求:(1)4人為一小組合作完成。
(2)任意選擇A、B、C三種當中的一種套餐進行檢驗。 (3)把檢驗的方法和結論記錄在小黑板上。 3. 交流討論
在交流中學生會發現,B套餐的脂肪超標了,C套餐熱量不達標,只有A套餐符合專家所提出的營養標準。
4. 如果讓你重新選擇的話,你會選擇哪一種呢?
【設計意圖:通過分組活動,使學生在計算、交流、討論中,判斷3種套餐是否符合營養標準,使學生體會到:在選擇套餐時要符合營養標準,均衡膳食。在匯報中,幫助學生形成用數據說話的意識,感受數據的力量! 活動2:會設計
1. 提出問題:能不能搭配出一套既好吃又有營養的午餐呢? 2.小組合作,制定一個菜譜。 要求:(1) 4人為一小組合作完成。
(2) 綜合考慮小組成員的喜好,搭配出一套“既好吃又有營養”的套餐。 (3)將計算和思考過程記錄在小黑板上。 3.交流匯報:在匯報中引導學生總結搭配和調整的方法。
學生搭配菜譜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替換:利用活動1中不符合營養標準的B、C午餐,進行適當的調整,搭配出符合標準的營養午餐。
(2)估算:先進行估算初步搭配,沒有成功,于是進行調整,將不合適的菜肴進行替換,最后得到符合標準的方案。;
(3)搭配:先固定一種菜肴,計算還需要多少才能達到標準,根據數據去選擇另兩種菜肴。
【設計意圖:在小組合作、交流匯報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信息的選擇與處理,經歷觀察、猜想、探索、比較、判斷等數學活動,旨在讓學生根據已有素材,運用合理營養的標準指導生活實踐,自主設計營養午餐。同時更深入理解午餐食譜的“合理”和“營養”,從而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達到教學目標要求。體現了研究過程的開放性,搭配方法的靈活性,方案規劃的自主性、方案設計的多樣性。】 活動3:會統計
1.提出問題:食堂叔叔應該采用你們的哪一種菜譜呢?可以使用投票的方法進行選擇。 2.利用點陣筆進行結果的統計
在全班搭配出的方案中,每人選出最喜歡的1種方案進行投票。男生先投票,隨后女生投票,并隨機生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3.觀察統計的結果,分析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設計意圖: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生成統計圖的過程,體會運用相關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利用點陣筆技術完成對學生投票的統計,實現學生操作與數據生成的課堂實時互動,節省數據收集的時間,提高課堂實效性。在分析數據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提出問題的能力,感受統計圖的優越性! 環節四:聯系實際、體會應用
為不同人群準備營養午餐,應該注意些什么問題呢?比如:老人、胖人、芭蕾舞演員、運動員等等。引導學生從營養的角度提出看法和建議。
【設計意圖:通過個例的研究,體會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合理搭配膳食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認識到午餐要既好吃又有營養,合理均衡搭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的意識! (三)第三階段:課后拓展,學以致用
校長通過視頻向學生們布置課后實踐作業:我校學生午餐標準是每人每餐12元,
根據這個情況請同學們為全校學生設計“好吃又有營養”的午餐。
活動要求:1.實地考察,了解菜價,制定食譜。
2.與學校后勤溝通,將學生制定的食譜進行實施。 3.通過評價和統計,評選“小小營養師”。
【設計意圖:使學生親身經歷從設計食譜到實施方案的過程,加深對數學知識生活化的認識。在實踐作業的布置和實施過程中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將學生的數學學習延伸至課堂以外,使數學問題更具情景化,同時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