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民族區域自治,基本政治制度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單元第七課《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內蒙古 - 包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學設計
一、課程標準
闡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二、學科素養
1、政治認同:提供全面理解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提升學生對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政治認同。
2、 科學精神:通過分析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3、 公共參與:通過分析我國的民族政策,提升學生對維護民族團結的公共參與素養。 三、學習指導:
1、知道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2、明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
3、理解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自治權。 4、理解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四、重點: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 五、難點: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六、教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七、教具:PPT課件 八、課型:新授課 九、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的學習我們知道,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我國重要的國情之一。在處理民族問題上,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這一民族關系的形成,與我國實行的民族制度是分不開的,下面就學習本節課的內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
2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從地圖中畫出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區,并思考這些地方和其他省市有什么不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回答得出結論,這些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教師點評:從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可以看出,我國在處理民族關系上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權益,對現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有重要意義。 (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教師活動:回憶初中知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是什么?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并積極詞論,通躍發言 地位:是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的民政策
教師活動:閱讀教材內容,思考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和內容是什么?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并積極討論,踴躍發言
1、含義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教師活動:“堅持國家的統一領導”這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
教師歸納: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是國家不可分割的部分,與國家是地方與中央的關系
教師活動:聚居是否等同于居住? 學生活動:討論并回答
教師活動:點擊課件“自治機關”四個字打開相關鏈接補充知識:自治機關的雙重地位。
學生活動:做筆記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繼續閱讀教材并思考:怎么認識“自治權”呢? 學生活動:學生從教材上找到答案并展開討論 2、(1)自治權地位:是民族區域自治的核心內容。
(2)含義:自治權是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
教師活動:那么該如何理解“自治權是它的核心內容呢?教師展示材料(以我們的
3
家鄉內蒙古自治區為例,去體會和理解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如何行使自治權的。)
學生活動:學生利用所給材料積極探究思考。
教師活動:結合初中所學知識思考:民族自治機關自治權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的異同?
學生活動:學生結合以前所學內容相互探討辯論。 教師活動:提示并揭示答案。
教師活動:出示習近平主席的一段話,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說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教材討論并找出多方原因。
原因:這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各民族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關系。使我國的民族區
域自治具有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教師活動:事實證明我國的區域自治制度適合我國的國情也有它無比的優越性請大家閱讀下面的材料看看這一制度有哪些優越性呢?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有關文字材料和圖片提醒學
生把兩者結合起來去思考問題。
總結得到: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其顯著的優越性 1.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3.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4.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師生共同總結得出結論。
教師活動:進一步思考:為什么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從必要性和重要性兩個方面考慮學生合作思考。得出結論:民族區域自治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有優越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