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聲聲慢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少版高二全一冊《聲聲慢》四川省成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蘇少版高二全一冊《聲聲慢》四川省成都
《聲聲慢》教學設計
中國文壇上有這樣一位奇女子,她天真爛漫,淺唱:“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她哀婉惆悵,低吟:“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她是女兒身卻有著男兒的錚錚鐵骨,大聲喊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她是誰啊?她就是我國婉約派詞人李清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她的作品《聲聲慢》,進一步認識這位亂世中的美神。
二、學習目標
1.誦讀全詞,理解詞的內容。
2.分析意象,體會詞人情感.
三、初讀課文
1、朗讀的標準: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抑揚頓挫;讀出感情。(語調低沉,節奏緩慢、情感凄婉哀傷,讀出詞人的滿腹愁怨)
2、聽讀錄音.
3、學生齊聲讀。
四、知人論世(因何而愁)
1、讀完這首詩之后,能不能找出本詞的主旨句?
主旨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眼:愁
2、那么詞人因何而愁?知人論世
明確:出示詞人經歷及寫作背景“半世漂泊感生平”李清照的人生分為前后期,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嶺,也是她作品的分水嶺。(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門世家,父親李格非師從蘇軾,是著名經史學家;母親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詩能文;李清照從小耳濡目染,善于音律,能詩能詞。18歲嫁給門當戶對的太學士趙明誠為妻。兩人情趣相投,感情深厚,家庭美滿幸福。前期詞風天真、活潑,抒寫閨愁、閑愁、相思。(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兩年后(1127年)北宋滅亡。從此,李清照的個人命運也隨著國家命運的改變而改變。全家被迫南遷避難,兩年后(1129),丈夫趙明誠在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一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經歷了珍藏多年的金石書畫丟失事件、再婚離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清照嘗盡了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國之恨。《聲聲慢》就是她晚期最著名的作品。明確:國愁,家愁,情愁;亡國之恨,故國之思,喪夫之痛,孀居之悲,顛沛流離之苦。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抒發愁情的呢?
(一)、直接寫愁
主旨句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是直接抒發情感的句子,除了這一句,還有嗎?并賞析。
明確: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分析手法細描述談效果)
形式上:疊詞:增強節奏感、音樂美 ,有利于增強情感.
尋尋覓覓——動作描寫——悵然若失
冷冷清清——環境描寫——寂寞冷清
凄凄慘慘戚戚——心理描寫——凄涼慘淡
作用:層層遞進,奠定了哀婉、凄涼、愁苦的情感基調。
(二)作者還借助一系列意象來抒發愁情,找出你感觸最深的一個意象,結合原句分析作者是怎樣通過這一意象抒發愁情的。
明確:
①“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幾杯淡酒是抵擋不住傍晚蕭瑟的秋風的)
“酒”:這一意象,詩人往往用來澆愁,詞人也是借酒澆愁,可見愁情。
舉例: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將進酒》
思考:澆愁的酒最好是濃酒,詞人為什么要用淡酒呢?
明確:詞中的“淡酒”并非酒味淡,而是愁太濃,酒力壓不過心愁,濃酒入愁腸也頓覺索然無味。
②、“晚風”寫出了環境的清冷,更加重了這種愁情。
舉例: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百鳥飛回。 ——杜甫《登高》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李煜《相見歡》
③“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1、國家情感——大雁在秋季從北往南飛,李清照也是南逃避難,雁和人都是由北往南,但雁來年還可飛回北方,而詩人卻有家難回。詩人看到雁不覺生發故國之思,亡國之悲。國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2、個人情感——雁是傳遞信息的使者,“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頭,月滿西樓”,大雁在丈夫在世時,曾經給李清照傳遞相思,而此時的大雁,帶來的只有傷心和絕望。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僅傷心,表達亡夫之痛。明確:“雁”這一意象常用來表達離愁和天涯淪落的情感,在這里蘊含詞人對丈夫的懷念和自己的天涯淪落之愁。
舉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晏殊《浣溪沙》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頭,月滿西樓——《一剪梅》
④“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明確:凋零的黃花,烘托憂傷的氛圍,另“黃花”喻女子憔悴的容顏,詞人借黃花表達容顏老去,韶華不再的憂愁。枯萎凋零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景。往年都是在它盛開的時候,摘下來戴在頭上。而今,誰又有這種興致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了自己。
⑤“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詞人借“梧桐”表達自己孤身一人,與丈夫永世隔絕的愁緒。而“細雨”加重了這種愁情的表達。
明確:“梧桐”這一意象常用來表現寂寞憂愁,離愁別緒,凄涼悲傷。“雨”哀傷、愁絲的象征。
舉例: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溫庭筠《更漏子》
補充說明梧桐這一意象鄉的含義
-
高潔品格
“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詩經.大雅.卷阿》).”
古人用鳳凰和鳴,歌聲飄飛山崗;梧桐瘋長,身披燦爛朝陽來象征品格的高潔美好。古代有“栽桐引鳳”之說。
-
忠貞愛情
古代傳說梧是雄樹,桐是雌樹,梧桐同長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
挺拔,根深葉茂,在詩人筆下成了忠貞愛情的象征。
-
孤獨憂愁
風吹葉落,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筆下孤獨憂愁的意象。如“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極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位亡國之君幽居在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
-
離情別緒
在唐宋詩詞中,梧桐作里情別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詩人以昔日的盛況和眼前的凄涼作對比,描寫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亂失去楊貴妃后的凄涼境況。
總結: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梧桐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是滴在樹上,而是滴在詞人的心里。以聲襯情,尤其是“點點滴滴”極富頓挫凄涼之感。
這些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意象,把詞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動化了、具體化了。無一字寫愁,卻處處惹愁。讓我們帶著對愁的感知,再一起齊聲朗誦,體會這凄美絕倫的意象意境。
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位詩人,她又何其偉大。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拭著李清照地藝術靈魂,苦難越重,藝術家的靈魂飛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這樣評價李清照:一代詞人又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古是著書。最后,讓我們齊聲朗誦聲聲慢。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聲聲慢”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蘇少版高二全一冊《聲聲慢》四川省成都”,所屬分類為“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蘇少版高二全一冊《聲聲慢》四川省成都”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