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齊桓晉文之事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演講與辯論《齊桓晉文之事》甘肅省 - 白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演講與辯論 《齊桓晉文之事》甘肅省 - 白銀
《齊桓晉文之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梳理孟子和齊桓公的論辯過程,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產的具體措施。 2、探究文中孟子運用的論辯技巧。
3、學習并掌握常見的語言技巧,并能應用于論辯中。 教學重難點:
1、探究文中孟子運用的論辯技巧。
2、學習并掌握常見的語言技巧,并能應用于論辯中。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一: 課前熱身
上新課之前,先請大家完成兩個任務, 任務一:請回答三個腦筋急轉彎。 問:如何把大象裝進冰箱里? 問: 老鼠為什么會飛?蛇為什么會飛? 鷹為什么會飛? 問:世界上什么的腿最長? 任務二:請從說話技巧的角度分析這些答案為什么趣味十足又不得不讓人信服?出示答案:大象是裝不進冰箱的。回答者以此之矛攻子之盾,以謬歸謬。 回答者類比推理,但容易忽視常理。 回答者不可能考察世界上什么的腿最長,只能避實就虛。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小笑話,老師舉這兩個任務的目的是想證明一個結論:“說話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會說話不一定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而是你能夠運
用一定的說話技巧使你說話獲得對方認可、贊同,乃至信服。古之人一言可以平定戰亂,數語可以安撫天下。像這樣“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雄師”的游說之士在百花齊放的春秋戰國年代可以說比比皆是。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孟子,來品味他在《齊桓晉文之事》中說話的藝術。請大家打開課本。 教學環節二: 課本攻關
我們知道,孟子周游列國25年,目的就是讓他的仁政學說、王道主張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君主的采納,在這篇文章中他說服的對象是誰?最終接受他的主張了嗎?齊宣王向孟子求教并要試一試,足見他接受了。我們發現本文是一篇談話語錄,齊宣王提問,孟子回答,在兩人的一問一答的論辯中孟子說服齊宣王。所謂論辯大多會唇槍舌劍、爭鋒相對,或直接指出對方的錯誤,把對方駁一個體無完膚。但這篇文章是不是?孟子面對的是高高在上、早有稱霸之心的一方諸侯齊宣王,要談論的話題是嚴肅而枯燥仁政王道,如果不作精心設計,用心安排,我想齊宣王可能置之不理,更不用說心悅誠服地接受了。那么孟子運用了哪些論辯技巧一步步將自己的主張鋪展開來,最終說服齊宣王呢?下面就讓我們以齊宣王向孟子提出的問題為線索,結合導學案上的五個小問題,來梳理二人的論辯過程,請看大屏幕。
1、文章開篇齊宣王就問:“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并 非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在《論語》和《孟子》的其他篇章中對此 事都有所評價,那么他為什么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 聞也”呢?圣人也會說謊么?
板書 中心論點 保民而王 避實就虛
2、在回答完齊宣王的“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這個問題后,齊宣王引用《詩》中“他人有心,余忖度之”,并感嘆說 “夫子之謂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可見齊宣王對孟子比較信服了。那么,孟子是怎么達到這種效果的?
板書 保民而王的前提----不忍 欲擒故縱
3、齊宣王發出“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的問題之后孟子似乎就可以引經據典大講他“推恩”那番話了,但這里又有一個曲折,孟子提出了“百鈞”“輿薪”“挾太山以超北海”“為長者折枝”這些比喻,這是為什么?
板書 保民而王的行動 推恩于民 設喻類比
4、“若是其甚與” “可得聞與”齊宣王問的什么?孟子是如何讓齊宣王舍去“大欲”的?
板書 保民而王---思想 棄霸道行王道 明知故問 攻其要害 類比歸謬
5、“吾惛,不能進于是矣(67)!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齊宣王最總表示愿意就教,孟子水到渠成地拿出他的仁政主張,具體措施是什么?
板書:制民之產 王道樂土
課文小結:孟子生活百家爭鳴的時代,為了使儒學能夠在諸家學說中獨領風騷,贏得社會的認可和君主的采納,他游說諸侯二十五年,批駁論敵,議論風發,縱橫捭闔。在這篇文章中孟子充分抓住齊宣王想
要稱霸的心理,層層推進,因勢利導,運用多種論辯技巧,娓娓道來,一步步使齊宣王接受了自己的主張,充分展示了他好善辯能言的才能。《孟子》一書也具有宗旨宏遠,邏輯清晰,氣勢磅礴,論辯技巧嫻熟的特點,這不僅使孟子在當時享有雄辯家的盛譽,而其對后世政論史、文學史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教學環節三: 知識錦囊
辯場如戰場,在論辯過程中如果不講求點戰略戰術,就不會輕易說服別人。下面就讓我們以本文為例,來認識幾常見的辯論技巧: 1、攻其要害: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在于對方的交鋒中要及時發現對方問題,集中力量進行攻擊。
2、攻其不備:及時抓住辯論過程中對方出現的破綻,發起突然襲擊。 3、誘敵深入:在辯論中對方長驅直入時,處于守勢的一方要有耐心,以靜制動、設置圈套,使之在不知不覺中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 4、欲擒故縱:先假定認可對方的論點,迎合對方心理以縮短與對方的心理距離,使對方放松戒備,再出其不意地進行反擊,從而擒獲論敵獲取勝利。
5、避實就虛:即暫時回避難以直接回答的實質問題,抓住對方之“虛”,選擇其薄弱環節連連進攻。
6、反唇相譏:論辯常常是爭鋒相對的,但并非要擺出箭在弦上的架勢,大動干戈,采用反唇相譏的方式,常常可以收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7、設喻類比:有些時候反駁對方的觀點,并非一定要引經據典或舉
出事例,可以采用比喻論證或類比論證的方式,形象生動,言簡意賅。 8、演繹歸謬:假設對方的觀點是正確的,然后通過演繹推理或類比推理的方法加以引申,得出荒謬結論,從而證明對方論點是錯誤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教學環節四: 故事串燒
其實古往今來、古今中外像孟子一樣能言善辯的名家太多了,他們留給我們許多精彩的論辯故事,充滿了智慧又趣味無窮。就是我們普通人中也不乏許多善于運用論辯技巧的人。不妨我們現場來做個小練習。聽到的故事中主人公運用了哪些論辯技巧?完成連線。(見課件)
教學環節五: 唇槍舌戰
小小辯論賽:走進高中校園,我們會發現許多同學都擁有自己手機。從某種意義上說手機已成為他們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高中生在校園使用手機,會帶來很多便利,但由此引發的種種問題也引起學校的關注和思考。此事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是校園的熱門話題。小組討論,運用今天所學的論辯技巧至少寫出兩份辯詞,組長協商選出四位辯手參加五分鐘自由辯論。 正方 高中生在校園使用手機利大于弊 (1-4組) 反方 高中生在校園使用手機弊大于利 (5-8組 ) 教學環節六:課后贈言
美國成功人士卡耐基曾說:有一個好的口才是成功的快捷方式,
這種能力使一個人備受矚目,鶴立雞群。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許你很多時候需要說服他人,該怎么說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那就需要用點心思,講點技巧。這里還有許多生活中總結出來的說話技巧推薦給大家,并希望這節課對于你成為一個會說話的人能有所幫助。好,下課。 附故事串燒:1、清朝有個神童叫鄭大計。一次他祖父得罪了縣官,縣官一怒之下把全鄉的皇糧都派給祖父交納。見祖父整日長吁短嘆,鄭大濟問明理由,說自己有辦法對付他。第二天,鄭大濟帶上祖父的帽子,穿上祖父的長衫,搖搖擺擺闖進縣衙縣,縣官兒認得他,便厲聲喝道:“毛頭小子為何自己的衣服不穿,要穿公公的長衫?” 鄭大濟理直氣壯的回答:“請問縣太爺,我是公公的孫子,公公的長衫尚不準我穿,全鄉人還不是我公公的孫子,有什么理由讓我公公來負擔他們的皇糧?” 縣令竟一時無言以對,只好免了他祖父的任務 2、英國作家蕭伯納身體很瘦,有一次他去參加一個小宴會,一個腦滿腸肥的資本家對他說:“蕭伯納先生,一見到您我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鬧.蕭伯納立刻回答道:“恩,先生,我一見到您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鬧饑荒的原因。”資本家無言以對。
3、 1935年,在巴黎大學的博士論文答辯會上,法國主考人向我國著名學者、當時年輕的陸侃如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孔雀東南飛》這首詩里為什么不說孔雀西北飛?”陸侃如應聲而答:“西北有高樓。” 問題提得突然又意外,陸侃因此便來了個怪答,但是有根有據,古詩云: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
4、九一三林彪“叛逃”事件發生以后,蘇聯大使陰陽怪氣地問總理:“總理同志,聽說最近中國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周總理平靜地回答: “也沒什么大事,只不過是森林里倒了一棵樹;一棵樹上落下一片葉子而已。”蘇聯大使故作關心地說:“據權威人士推測,此事對中國的影響極為不利呀!”總理答道:“恰恰相反,一顆毒瘤在肌體上自動消失,有百利而無一害。
5、我國作家蔣子龍到美國落基山參加一次中美作家協會。宴會上,美國詩人艾倫金斯伯格請蔣澤倫解釋怪謎:“把一只五公斤重的雞裝進一個只能裝一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辦法把它拿出來。” 蔣子龍不假思索答道,您怎么放進去,我就怎么拿出來。您顯然是僅憑嘴一說就把雞裝進瓶子,那么我就用語言這個工具再把雞拿出來,金斯伯格說:“您是第一個猜中這個迷的人” 。
6、 一家公司主管給員工提出一個問題:公司是應該要全力以赴做精一個項目還是應該擴大業務范。他要求員工分為正反雙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當正方選手一再強調:要進一步集中火力把一個項目做精,成就品牌,努力堅守就會成功,還舉了蘋果公司和阿里巴巴的例子。這時反方一位選手接連問道:正方現在只知道蘋果手機在全國風靡,但知不知道蘋果最開始是做電腦的;知道諾基亞嗎,他們努力堅守功能機市場,結果就被智能機給滅了;知道馬云做阿里巴巴很出名,但知不知道他之前是做翻譯社和中國黃頁的。所以成功的企業一定是選擇正確的項目,而不是努力堅守一個項目。
7、 一家店飯菜質量較差,一位顧客在提意見時先對老板說:“你們的飯菜質量不錯,而且花樣繁多。” 老板高興之余又不解地問:“菜就不用說了,可米飯只有一種,沒有什么花樣呀。” 顧客笑著說:“你看有生米飯,有熟米飯,還有半生不熟的夾生飯,這不是花樣繁多嗎,” 老板一愣,不好意思的搖搖頭,后來,該飯店的飯菜質量很快有了改觀。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