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對虛構的確認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二語文新課標人教選修外國小說欣賞《對虛構的確認》山西省 - 忻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對虛構的確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 了解虛構的含義、虛構在小說中的作用;學會虛構的
技巧。
(2)過程與方法 : 引導學生了解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明確藝術作
品中虛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閱讀小說的興趣,提高學生語文
素養。
教學重點 : 把握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賞析虛構的作用。 教學難點 : 對小說中藝術真實的把握。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同學們欣賞一幅圖畫,教師問:看這幅畫面是由什么構成的?同學們回答:甲說美女,乙說山水,---- 教師:看圖的上部分是真實的自然,下半部分是真實的人物,可兩者合在一起就是現實生活里面沒有的東西,我們把它造出來,就叫虛構。
二、闡釋什么叫虛構
藝術想象的產物,作家在創造過程中,依據生活邏輯,通過想象和撮合創造出現實生活中并非存在,但存在于人們意識中,又在情理中的人生圖畫。
在文藝創作中,虛構卻是非常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虛構不是單純的編
造和想象,虛構要符合生活邏輯,給人真實的感覺,正如勞倫斯所說的那樣:“藝術家是個說謊的家伙,但是他的藝術,如果確是藝術,會把那個時代的真相告訴你……”
2.欣賞藝術作品,圖片中的人物是誰?
展示圖片成龍,提問:能否找到作品中暗藏著生活中的某種真實的特征? 明確:發型、夸張的大鼻子,神似。雖然五官略作夸張變形,但是同學們仍然能夠辨認出來,因為作品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能夠給我們藝術真實感。 3.藝術真實不等同于生活中的事實。如果說這幅作品抓住了人物特征,那么這兩幅作品呢?在虛構的文藝作品中能否感受到生活中的某種真實?
展示《招生宣傳圖》和流行的《刷好評圖》。
明確: 這幅虛構的圖畫告訴我們某假冒大學的招生宣傳中存在著很大的欺騙行為,為了金錢,為了招生,夸大了學校如何如何好,來騙取人們的信任,這是現在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
《好評圖》體現了網購中好評的不真實性,許多好評都是錢買來的,以此來欺騙消費者。
這兩幅作品用虛構的手法再現原生態的現實生活,揭示“內在的真實”。讓我們從作品中感受到生活中的某種真實。
二、對虛構的確認:
(一)虛構的特點:
1 “虛構的東西必須給人真實的感覺,必須符合生活發展的邏輯。”.是“真實的謊言”
2 虛構是一種想象藝術,是小說的靈魂,沒有虛構就沒有小說。
3 小說表達的是藝術的真實,它不等同于生活真實,是對生活真實的超越;藝術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是對生活的虛構和藝術概括。
(二).虛構的主要表現手法:象征、隱喻、暗示、反諷、夸張、變形等 (三).以博爾赫斯的《沙之書》和卡夫卡的《騎桶者》為例,感知和了解小說虛構的特點。
⑴請同學們復述《沙之書》的情節。
推銷“沙之書”---得到“沙之書”----煩惱“沙之書”----隱藏“沙之書”。 小說圍繞“沙之書”展開,以“沙之書”為線索貫穿全文。一個退休的圖書館員從陌生的《圣經》推銷員手里買下了一本“沙之書”,沉迷于它的神秘并陷入了對不可知的恐懼,最終把這本書藏在了圖書館的陰暗擱架上。 ⑵請同學們復述《騎桶者》的情節。
“我”缺煤取暖;騎桶賒煤;沒有賒到煤;被扇到冰山區域。
小說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匈帝國最艱苦的一個冬天的真實情況:缺煤。一個窮得買不起煤的人想去向煤店老板賒煤,他不是像慣常的現實主義小說中描寫的那樣提著煤桶走著去的,而是騎著煤桶飛著去的。結果可想而知:他沒有賒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的圍裙扇到了冰山區域。
⑶虛構離不開想象,讀了博爾赫斯的《沙之書》和卡夫卡的《騎桶者》之后,哪些虛構的情節讓你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有關“沙之書”的虛構:(1)異乎尋常的重量;(2)頁碼的排列引起了我注意;(3)盡管一頁頁的翻閱,鐵錨圖案卻再也找不到了;(4)封面和手之間總是有好幾頁,仿佛是從書里冒出來;(5)這本書的頁碼是無窮盡的,沒有首頁,也沒有末頁;(6)插圖很多,沒有一張重復。
有關“騎桶者”的虛構:(1)騎桶者騎桶飛翔;(2)賒煤,老板娘沒有聽見,老板卻聽見我的呼喊;(3)被煤店老板娘的圍裙扇到了冰山區域。 ⑷這兩篇“虛構”小說的藝術真實性是怎么體現出來的?
小說的作者為我們虛構了一個已有的世界,還虛構了一個不存在的世界,為了讓增強小說的藝術真實感,作者在小說中抓住社會生活的特征,能夠讓我們的心靈感受到一種更為深刻的真實。既然我們憑理智知道作者所說的“沙之書”“騎桶者”是虛構的,是想象的真實,那么,作者為了強調虛構的“沙之書”“騎桶者”的真實性在文中特意交代了那些內容?
①小說中虛構很多細節。沙之書中加入了許多細節描寫讓讀者如睹其物,如臨其境:
直接說明真實性:不過我的故事一點也不假。
書販長相:身材很高;外表整潔;灰色衣服;灰色箱子;頭發。 書的樣式:八開大小;布面精裝;書頁磨損;印刷粗糙;頁碼;插畫。 書的來歷:平原的村子;用幾個盧布和一部《圣經》換來;主人不識字。 交易過程:退休金和花體字的威克利夫版《圣經》交換。
看書藏書:用放大鏡檢查,排除偽造的可能,偷偷放在陰暗的擱架上。 (5)和博爾赫斯一樣,卡夫卡并不認為原原本本地摹擬、再現現實生活的原生態的作品就一定是真實的,他不要這種“表面的真實”,而要揭示“內在的真實”。他們常常使用象征、隱喻、暗示、夸張、變形等表現手法的,表現生活中的某種“內在真實”。小說《沙之書》和《騎桶者》虛構的情節揭示了生活中的哪些“內在的真實”?“沙之書”和“騎桶者”有哪些象征意義?你覺得《沙之書》《騎桶者》要告訴我們一些什么?
①沙之書的特點:無限之物,神秘之物:如無止境的欲望,無窮大的世界,瑣碎繁雜的生活、強大的異己力量、神秘的未知世界、不知其數的金錢、無法挽留的時間、變化無常的命運、浩瀚無窮的知識、讓人身心俱疲的愛情等等。盡管那本“沙之書”不存在,但是讀者對那本書的感受卻是真實的,即人類面對無限之物所共有的一種普遍的心靈感受。作者借荒誕的故事想告訴讀者:人類面對無限時,就進入了無所適從、難以擺脫的真實困境。
②《騎桶者》寫了一個生活在貧困中的人騎著煤桶向煤店賒購一鏟煤而遭到驅趕的故事。故事情節是荒誕的,但讀者能從這些荒誕情節中領會出小說的意旨:作者用一次賒煤失敗的故事,展示了現實社會的冷酷,表達作者對社會的控訴和批判。
③當讀完這兩篇小說后,讀者并不去關心那本圣書到底存在不存在,也不在意煤桶怎么會飛起來,它們只不過是為主題提供了合理存在的依據。讀者更多的是在乎小說帶給了人們哪些啟示,引發了人們哪些思考。
3.總結:藝術“虛構”要求細節描寫具體、場景描寫真實、人物刻畫與心理活動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點、故事情節的發展要符合生活發展的邏輯。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藝術的真實。歸根結底,小說是一種想像的藝術,它能夠呈現出一個相對獨立于現實的虛構世界。小說之所以能成為小說,就在于它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而這種勞動正是通過虛構來完成的。小說之所以能成為小說,就在于它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而這種勞動正是通過虛構來完成的。
三、分析虛構技巧:
虛構的常見技巧有:
1. 移花接木:即在情節的處理上,采用張冠李戴的手段,把一個人的事轉移到
另一個人身上,使讀者渾然不覺。
(霍格沃茲大禮堂 ——牛津大學基督教會學院食堂)
2. 雜取種種:指在廣泛集中概括大量生活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典型。正如魯迅所說的“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如祥林嫂形象,是魯迅以他的一位遠房伯母的事跡作為原型的。
《人民的名義》中貪官趙德漢的形象融合眾多貪官的特點,這一形象使虛構藝術通過碎片重新加工而成。
趙德漢把夢幻般的目光投向鐵柜:好看,太好看了。小時候在鄉下,我最喜歡看豐收的莊稼地,經常蹲在地頭一看一晌午。我愛吃炸醬面,更愛看地里的小麥。麥出苗了,麥拔節了,金燦燦的麥穗成熟了……看著看著,肚子就飽了。趙德漢聲稱自己是農民的兒子,幾輩子的農民啊,窮怕了!看鈔票,就像看小麥一樣,看著心里踏實,看著精神滿足。看久了,鈔票上會泛起一片金光燦爛的麥浪呢……
這人真奇葩一朵,竟然能把貪婪升華為田園詩意。 侯亮平指著鐵柜問:你有沒有個大概數?這些錢是多少啊? 趙德漢說:這我記得,一共二億三千九百五十五萬四千六百塊!
侯亮平指揮手下清理鐵柜,霎時間在客廳堆起了一座錢山。他繞著錢山轉著圈,掏出手機通知值班檢察干警來換班,并讓他們聯系銀行,多帶幾臺點鈔機過來。這是要緊的安排,后來銀行運來十二臺點鈔機,竟然燒壞了六臺!
庭審中“農民的兒子”成口頭禪:記者發現,現實生活中,很多已落馬的官員,無論在臺上之時,還是身陷囹圄之后,都喜歡將貧困、草根的身份拋出來,
稱自己是農民的兒子、出身貧寒也成了落馬官員的“口頭禪”。
燒壞點鈔機”貪官認受賄2.5億:據中通社報道:12月29日,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件。去年曾有報道指,辦案人員于魏鵬遠家發現2.3億元現金,后從北京一家銀行分行調去16臺點鈔機清點,當場燒壞4臺。
3 添枝加葉 在作文中描寫某一真實事件,事件本身簡單平淡,或者只是一個輪廓、梗概,這就要發揮想象,補充一些細節,使之曲折、生動、豐富、深刻。
哈利從未見過有哪個地方如此奇怪且輝煌。其他高年級的學生都坐在四
張長桌子前,他們頭頂上方竟有數以千計的蠟燭在半空中飄浮,將整個大會堂照得燈火通明。桌上擺滿了閃閃發光的金制的碟子和高腳杯。大會正前面的臺上還有另一張長桌子,老師們都坐在那里。麥康娜教授將新生們領上高臺,叫他們面向師兄,背對老師,一字排開地站好。那千百張注視著他們的臉就好像閃耀的燭光中蒼白的小燈籠。
分散在學生中的鬼魂將原本模糊的銀器變得閃亮。為了避開臺下的目光,哈利抬頭仰望,恰巧看見點綴著星星的天鵝絨般美麗的黑色天花板。他聽見荷米恩在他耳邊低語:“有人曾對它施了魔法,使它看上去更像外面的星空。 《哈里波特和魔法石》 4.
無中生有(故事新編):
例《金瓶梅》(蘭陵笑笑生) 《孫悟空下崗記》 《赤兔之死》
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蟲。他仰臥著,那堅硬得像鐵甲一般的背貼著床,他稍稍抬了抬頭,便看見自己那穹頂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塊弧形的硬片,被子幾乎
蓋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來了。比起偌大的身軀來,他那許多條腿真是細得可憐,都在他眼前無可奈何地舞動著。 -------------卡夫卡《變形記》
《悟空傳》:身穿金甲亮堂堂,頭戴金冠光映映。手舉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稱。 一雙怪眼似明星,兩耳過肩查又硬。挺挺身才變化多,聲音響亮如鐘磬。 尖嘴咨牙弼馬溫,心高要做齊天圣。
四、課堂小結:
隨著現代小說家們文體意識的逐漸增強,他們讓讀者認識到,小說本身應是一個獨立自為的世界,它絕然有別于我們置身于其中的那個伸手可及的現實世界。小說最終要表達的不是某種真實,而是一種具有審美魅力的真實。真正的小說是一種創造,是以想象和虛構為翼的自由飛翔。它來源于現實大地,卻又高蹈于云霄之上。
五.運用虛構方法再現真實和虛構加工
作業:在日常生活中選擇一個事例進行合理想象,并加以虛構:以學校常見一幕為出發點,進行虛構加工,使這一幕變得生動有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