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李清照詞兩首,醉花陰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課標版必修4閱讀鑒賞第二單元7李清照詞兩首(通用)醉花陰-天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李清照詞兩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與創作。
2.比較分析李清照前期和后期詞作的不同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1.知人論世,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2.結合朗誦,體會《醉花陰》和《聲聲慢》兩首詞的意境和情感。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在詞作的藝術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2. 通過學習,豐富學生的人生體驗。 【學情分析】
受課學生處于高一下學期,已經學習過蘇軾詞兩首,對宋詞有一定的了解。 【重點、難點】
了解作品風格與社會環境、個人遭遇的關系,體味詞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營造的意境,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方法】1.朗讀2.討論3.比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還記得我曾給大家介紹過的蘇軾嗎?1080至1084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時期,就在1084年,另一位偉大的詞人出生了,她就是李清照。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璀璨的明珠,大家可以數一數那些偉大的詞人嗎?(學生:蘇軾、柳永、辛棄疾、陸游、溫庭筠、韋莊、李清照)對,這些詞人只有李清照是一位女性,一位女性詞人憑借什么在男權社會里因詞而流傳青史呢?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走近李清照。 二、介紹作者
李清照(1084.3.13-1155.5.12),今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詞宗。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與夫趙明誠(吏部侍郎趙挺之子)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編寫了《金石錄》。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早年還寫過一篇《詞論》,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詞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她不追求砌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同時,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后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后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環形山的女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一生經歷以宋室南遷(1127)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
A.前期:由于家庭原因,李清照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她的成長,與她所處的自然環境也是分不開的。李清照幼年在風景如畫,人文薈萃的家鄉歷城渡過的。大約在她五六歲時,因父親李格非作了京官,隨父母遷居東京汴梁(今開封市),在東京長大。那時北宋統治階級享樂成風,東京表面繁榮。李清照作為大家閨秀,不可能像男子一樣走出家門,但她畢竟出身于城市,不僅可以劃著小船,嬉戲于藕花深處,而且可以跟家人到東京街頭,觀賞花燈街景。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豐富了她的精神生活。她愛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自然的能力,受故鄉山東的涵育。而她在愛情描寫上的“毫無顧忌”,顯示了都市社會風氣和文學氣氛的熏染。
十八歲時,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婚后,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李清照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后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趙父趙挺之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一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當官的丈夫:“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后,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B.后期: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隨難民流落江南。飄流異地,多年搜集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給她帶來沉痛打擊和極大痛苦。同年,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亂時,趙明誠縋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對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烏江時寫下有名的《夏日絕句》,贊項羽諷明誠,趙明誠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時,張汝舟(一作張汝州)為騙取李清照錢財,趁虛而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當時無依無靠,便頂世俗之風改嫁。婚后,二人發現自己都受到了欺騙,張汝州發現李清照并沒有自己預想中的家財萬貫,而李清照也發現了張汝州的虛情假意,甚至拳腳相加。李清照發現張汝州的官職來源于行賄,便狀告張汝州,當時社會,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印證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李清照入獄后,由于家人收買了獄卒,入獄九天便被釋放,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結束。
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李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金兵的橫行肆虐激起她強烈的愛國情感,她積極主張北伐收復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多年的背井離鄉,她那顆已經殘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問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污詬渲染,受到了更嚴重的傷害。她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后在杭州旅居中寂寞地死去。李清照人生經歷是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景凄涼 三、詞作賞析
1. 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詞。
2. 結合注釋,粗略說一下對兩首詞的感受。 3. 賞析《醉花陰》:
愁的具體內容是思念丈夫,表現的是一種孤寂難耐之情,那么就這種情感來說,詩人主要是借助什么表露出來的呢?(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緊緊扣住一個“愁”字分析。)
明確:季節——佳節又重陽 點出愁的原因,一個“又”字說出了與親人分別的時間長。
時間——永晝、半夜、黃昏后 又重陽 ,用時間的推移寫出在家的空虛,無聊。 細節——愁永晝(時間長)、銷金獸(空虛、無聊)、涼初透(不但寫出秋氣的蕭瑟,更反映出詩人心境的寒冷,徹夜難眠)、把酒(借酒消愁)
意象——人比黃花瘦(用人瘦勝似花瘦,含蓄表達離思之重;以簾外之黃花與簾內之人相比擬映襯,形神相似;花瘦而觸及己瘦,物我交融。)
情境——一個人的秋夜 ——難以排解的“閨愁”(孤獨、寂寞、渴望愛情) 4.賞析《聲聲慢》:
《聲聲慢》 開篇的“尋尋覓覓”反映詞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 ,緊接著寫詞人悲苦心境產生的原因(環境不佳,心情很壞,身體也就覺得難以適應。正是此時,一群征雁掠過高空,在急風、淡酒、愁緒難消的情景中,它們的突然闖入,打破了眼前的孤寂,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卻只能客寄江南,“舊時相識”在異鄉相逢,使得這種種情緒匯集在一起,就更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菊花雖然曾經開得極其茂盛,甚至在枝頭堆積起來,然而,現在卻已憔摔了。梧桐葉落,秋色愁人,細雨靡靡,更添愁緒);最后一句,總括上文,是說在“愁”之外另有一層深意,“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提醒人們,這里除了悲歡離合、春憂秋愁之外,更有時代的、民族的、國家的深愁在。
5.再次朗誦兩首詞,讀出感情來。 四、比較閱讀
1. 兩首詞表達的情感有什么異同? 兩首詞抒發的都是愁緒。《醉花陰》表達的只是離別相思之愁,《聲聲慢》則抒發的是國破、家亡、夫死后那種濃重的悲痛與哀愁。
2. 兩首詞選取的意象有什么異同?
兩首詞都選取了酒、黃花、秋風、黃昏幾個意象。《醉》詞中還選取了瑞腦、重陽兩個意象,《慢》詞中還選取了雁、梧桐、雨等意象。 這些意象都是能夠烘托愁緒的典型意象。 3. 兩首詞的意境有什么異同?
《醉花陰》呈現的是一種青煙裊裊,天氣初涼和菊花吐蕊時的清新、寂靜的意境。《聲聲慢》詞中則營造的是晚風送寒,黃花零落,北雁南飛的凄慘悲涼意境。
4、兩首詞表達感情的方法有什么異同?
《醉花陰》表達感情用的是情景交融的寫法,多白描。 《聲聲慢》中除了融情于景的寫法外,還有直接抒情的。 四、結語
道離愁,說孤寂,講悲愁,《聲聲慢》當推榜首。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能壓垮李清照,相反,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得越高。 最后,讓我們齊聲朗誦《醉花陰》《聲聲慢》,在誦讀聲中向李清照堅韌、孤傲的靈魂致敬! 五、 布置作業
1.默寫兩首詞。 2.完成課后練習。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