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梳理探究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3梳理探究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陜西省 - 西安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3梳理探究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陜西省 - 西安
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學生自評數據,指導學生明確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2.學生根據結果,進一步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3.教師根據結果,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進措施 教學重難點:
1.根據數據,分析各組成員之間產生差異的原因 2.根據數據,分析個人各項之間產生差異的原因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教育家于漪曾說:“語文是民族之根,它無聲地記載著本民族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記載著民族文化的地質層。母語文化必須與民族文化緊密項相連。”語文是一個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色彩,關系學生心靈創造的教育性學科,肩負著傳遞文化傳統,培養人文素質的任務。對學生的生涯發展有著其他學生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這節課,我在第一個環節(也即導課),選取政治、科技、藝術等領域學生比較熟悉的成功人物導入。政治領域,我通過多媒體展示毛澤東、周恩來少年時代國文課的優秀習作,以及老師的評語,溫家寶總理南開求學的照片資料,以及他歷年答兩會記者引用的部分古詩文。如: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素書》 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 ——張養浩 政如農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左傳》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 雖有小忿,不廢懿親 。 ——《左傳》
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杜審言
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明白,學生時代良好的語文素養對以后的成功人生有著積極意義。 科技領域,我展示了竺可楨、楊振寧、錢偉長、李政道等人的生平資料,讓學生了解到他們的扎實的國文基礎,以及對他們科學研究的作用。藝術領域,我則展示了梅蘭芳先生的詩詞和書法作品。扎實的語文素養會為自己增值,贏得他人敬佩。反面的例子,我則列舉了故宮“錯字門”和知名主持人朱軍的“家父門”事件,提示學生缺少一定的語文素養,有時候會使自己陷入輿論(或人際)尷尬之中。
二、各組展示自評結果。
第一組組長,劉文宇發言要點:
我們應該把語文看成精致的藝術品,細心觀察,真正地全身心投入體會。學習語文是慢的藝術,需要整合時間。睡前閱讀能讓我欣然入睡。札記是精讀必不可少的東西,摘抄也好,心得體會也好,動筆是必需的。學習語文更應該回歸生活。我認為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關注評論,評論文學作品,評論社會時事,甚至新聞下網友的品論,都是我關注的對象。另外,我也喜歡對身邊的小事進行評論。我認為語文還要學會及時運用,不運用就會遺忘。這既給生活增添一絲亮色,又是無形中的積累。
第二組組長,李晨雄發言要點:
將我的自評分數與本組的平均分以及組內最高的兩位同學(蒿問賢、高希羽)對比,最突出的差距是在學習途徑方面和學習個性上。他們明顯注重在課外學習語文,尤其是通過閱讀、札記的方式。平時觀察他們學習語文,不難發現他們都有較為可行的閱讀計劃和明晰的閱讀取向,這是值得每個人學習的。
第三組組長,羅一鳴發言要點:
相較于其他同學和小組平均分,我各項的得分都比較低。就我個人來說,我缺少一個系統的學習語文的計劃,而且學習的內容較單一,僅局限于高考內容和課本,閱讀面也比較窄,僅僅是讀一些野史等類別的書籍;就小組來說,我們小組同學的學習途徑較單一,較少利用互聯網等媒體來學習語文。綜上,我們組的語文學習需要統籌規劃,擴展學習途徑。
第四組組長,薛一涵發言要點:
從我們組統計的均分來看,在“學習計劃與習慣”方面并不是很理想,而在“學習個性”方面較為滿意。綜合分析各個組員分數后,我們對語文學習有了更多的思考,在這里和大家分享。
任何一個科目在學習時都應有一個統籌性的規劃,語文重點積累,但不是七零八落地抓知識點。作為理科生,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于了數理化的學習,語文練習方面很容易被忽視。語文學習不可急功近利,對零碎的時間需要整合。比如,每日晨讀可用20~30min時間反復吟誦經典或定量地背文言實詞虛詞,每天擠時間抄幾個成語、幾個古文句型、幾條文化常識。可以貼在桌子上,疲倦時看上幾眼,大塊時間和零碎時間因我們的充分利用而變得有意義,語文積累的目的也達到了。
我們并不是做題機器,平日的閱讀書籍也讓語文學科修養有了進一步的升華,同時寫作水平也會有顯著提升,每一次寫作都像一場旅行,出發確定好路線和目的地,而真正經歷時也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獲。雖然按著初心到了目的地,但心境已大不一樣。從小到大我們經歷的人和事,在考場上作文題目出現的那一刻,都被我們從塵封的記憶中拎出來,順著當時的感動再呈現于筆下。這就要求平時應多關注生活中的細瑣小事。一朵花和一輪明月都與我有關——體物之心人皆有之。平日的思維積累,寫作之旅中經驗自然老道。但有了素材遠不夠,應先定好“線路”再“出發”,而不是想一出是一出。順著框架走,讓“上場的準時上場”,文章結構不亂,中心也更容易表達出來。
第五組組長,韓雨萌發言要點:
學習語文,首先你得培養起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你要廣泛地閱讀,找到自己喜歡的類型。這樣,多閱讀自己喜歡的文章書籍,學習興趣也就逐漸養成了。其次,你得多讀多寫多記。再者,你要有在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去分析作者寫作方式的習慣。所有人都想標新立異,讓自己的文章與眾不同。這時候你課外的積累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在閱讀作品時,你要有意識站在作者的角度,去體會他們描寫的文字,去思考他們是如何想得到這樣描寫的。這樣堅持下去,滿滿地你也就有自己獨特的寫作角度了。
第六組組長,謝童輝發言要點:
從我們小組的得分情況不難看出,我們的組員在學習內容與學習個性方面都不差,應該說有著不錯的語文功底。但為何拿不了高分呢?經過與同學們的探討后,我發現同學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缺少系統的方法總結。可能不少同學認為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情懷的科目,但這絕不意味著學習語文可以沒有系統的學習方法。在平日的學習中應該做好預習,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及時鞏固與定時復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組組長,祝溥興發言要點:
學習經驗小結:語文來源于日常生活,所以注重語文課堂學習的同時還應關注課下的應用和積累。通過多種途徑來檢驗和提高語文的能力。不應將語文學習和實際生活分離,多讀書,多交流,多思考,多表達。這樣語文學習就不僅僅為了考試成績,還會提升我們的審美情趣、表達能理力和個人修養。
語文特長的形成:對于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通過多種途徑堅持學習語文;善于將所學內容應用于表達和作文;在學過程中有較好的理解能力。
高分成績的獲得:平時學習的積累;應試技巧的總結和熟練應用;有較好的理解和推理
能力;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與眾不同的觀點(表達)。
語文學習障礙的形成:缺乏興趣;沒有固定的學習習慣;缺乏積累,閱讀量少;不會靈活應用所學知識。
三、教師展示本班總結果:
這是我們班的總體成績。結果并不是很讓人樂觀。同學們的“學習途徑”相對狹窄,尤其是在“學習計劃和習慣”方面,改變和提升的空間很大,要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比如,合理規劃課余時間,進行有質量的閱讀;利用學校早中晚“三讀”進行朗讀和背誦等。“學習內容”方面,除了課本和教學書籍,要擴充內容,教師在這一方面責無旁貸,應指導并要求學生選擇學習內容。
進而提出我的語文觀: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工具性表現在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等方面;人文性的表現在文藝熏陶,倫理道德,生命關懷等方面。生命關懷是兩方面的,一是對他人,一是對自己。人類文明的歷史,就是尋求人自身存在價值的歷史。我們處在一個飛速變化的時代,古人所謂的“精騖八極,心游萬仞”,這種純粹的精神浪漫已經被工業信息時代的“機械的力”所代替。對生命的思考,對靈魂的拷問,對生活的體悟,對幸福、正義、良心等的思考,就顯得尤為重要。
母語教學承擔著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的重任。完整、成功的語文教學應該是語言知識、文藝熏陶和道德觀念三者的有機統一,它們共同構成了語文教育思想的三大維柱。教師樹立培養學生語文精神的觀念,提倡生活語文,既是新課程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也是發揮語文教學本質功能的終極目的。
最后明確,語文如水,牢籠百態,包容萬物,善鑒萬類。人生的路有多長,語文的路就有多長。任何將語文純粹工具化都是偽語文。語文不僅僅偏狹地指語文課堂,外延是廣闊的。語文對我們的影響是終生的。語文即生活,開口即語文。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