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現代主義音樂,勛伯格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高中音樂必修音樂鑒賞《傳統風格體裁的解體—現代主義音樂的新趨向》第二十二節勛伯格-江西省 - 南昌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十二單元 傳統風格體裁的解體——現代主義音樂的新趨向
第二十二節 勛伯格
教學目標:
1、欣賞表現主義代表性音樂作品——勛伯格《五首管弦樂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征。
2、初步知道表現主義音樂的特點和無調性音樂、十二音音樂知識。 3、探索表現主義音樂作品和美術作品的關系。
4、通過學習現代主義音樂,了解音樂的多元化并且更充分地認識表現主義,了解現代主義音樂和傳統音樂的發展最終都是為了人的需求和更好地詮釋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欣賞表現主義代表性音樂作品-----勛伯格《五首管弦樂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主義音樂的風格特點。
(2)無調性音樂與調性音樂的概念、特征及風格區別。 (3)十二音體系的產生及其基本創作技法。 2、教學難點:
(1)無調性音樂與調性音樂的概念、特征及風格區別。 (2)十二音體系的產生及其基本創作技法。
教學方法:
以“聆聽—感受—體驗—比較—討論—探究—總結”為核心方法,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學民主的理念,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教師播放一段電影視頻,學生聆聽電影配樂,結合電影畫面,感受電影和音樂的情緒。
(視頻資料:《八惡人》片段) 導入課題: 教師:剛剛大家看到了一些怎樣的畫面?這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像郎朗剛剛演奏的《八惡人》的插曲,大家喜歡么?如果不看畫面,只聽音樂大家是什么感受?為什么大家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總結:像這樣沒有旋律規律、沒有節奏規律、沒有調性的音樂,仿佛雜亂無章的音樂,就是我們今天上課一起來進行探討的現代主義音樂。 二、介紹現代主義音樂的起源和流派。
1、現代主義音樂也稱為“新音樂”或“新潮音樂”,“現代”只是時間的概念,不是也不能含括審美思想、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現代主義音樂的開拓者都是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之交的音樂家,他們身上兼有浪漫樂派的基因,面對高度發達的工業、空前活躍的思想和劇烈變革的社會,自然也要在音樂的發展上進行思考、探索和實踐,為了獲得表現的自由,不惜摒棄傳統的美學標準和表現手段,雖然有成功與失敗,甚至有的至今也無定論,但是從整體上來說,卻是極大地豐富了音樂藝術的表現手段和藝術風格。
2、縱觀現代主義音樂的近百年歷史,眾多的藝術主張、表現技法和藝術風格的不斷衍變,有一些得到肯定,有一些曇花一現,介紹現代主義音樂中的一些流派。 (1)印象派音樂,播放德彪西《月光》片段,讓大家體驗感受音樂營造的朦朧意境。
(2)原始主義,播放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片段,讓大家通過復雜、強烈的節奏,刺耳的噪音,粗狂的旋律,喧囂的配器,感受作曲家長期壓抑的原始樸素的生活。
(3)偶然音樂,簡要介紹代表作約翰·凱奇的《4’33’’》
(4)具體音樂,是以各種錄音技術錄制的自然音響(流水聲、鳥鳴、汽車馬達聲等)與傳統樂器的演奏混合的音響效果制作音樂。 (5)新古典主義。 (6)電子音樂。 (7)噪音音樂。
總結現代主義音樂的基本特點。
3、表現主義音樂:是現代主義音樂的一個重要流派。
教師:我們先來看幾幅表現主義繪畫作品。
(出示克里姆特《生與死》、康定斯基《即興》、愛德華·蒙克《吶喊》)和學生分享圖片傳達的內容。
教師:因為特殊的歷史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當時德國實行專制統治, 社會矛盾突出,動蕩不安,從而引發了一些藝術家及其主觀的情感表達;他們認為世上全是苦難、丑惡和恐怖,因此用夸張畸形的抽象的幾何圖形來表達內心的主觀感受。我們剛剛看到的繪畫作品中出現了各種令人不安的扭曲,傾斜的構圖,危險的銳角變形,正是焦慮憤懣的藝術家們壓抑已久本性的一場徹底大爆發。
受表現主義繪畫的影響,音樂家們也開始主張按照作者自己的解釋,將現實生活加以夸張、扭曲和變形,以表現作者主觀的心理沖動。這其中代表人物就是勛伯格。下面我們來聽一聽勛伯格的《五首管弦樂曲》的第一首《預兆》和第二首《往事》,聽一聽勛伯格是用怎樣夸張扭曲變形的手法來表現他的內心的。同時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你能找到樂曲的音樂主題么?2、兩首作品你分別能感受到怎樣的音樂情緒?3、兩首作品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哪?從速度、旋律、音色、力度等方面進行對比。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并總結。
第一首《預兆》,是一首速度很快的樂曲,它表明了無調性音樂非常適合于表現恐懼和焦慮一類的情緒。音樂展現了一個處于極度痛苦的幻覺世界,音樂基本主題是一個上行旋律線條。第二首《往事》,具有抒情的風格,表現了一種好像在沉思的情緒,旋律比較簡單,但卻有豐富的和聲和精致、細膩的音色。
教師:同學們喜歡這兩首作品么?說出你們喜歡或者不喜歡的理由。
我們剛剛聽過勛伯格的兩首作品,大家有沒有發現表現主義音樂已經完全找不到浪漫主義的抒情性、古典主義的邏輯性、印象主義的色彩美感了,而是顯得離奇怪誕。這是因為表現主義音樂具有反傳統性,體現在旋律無連貫性,節拍無規律性,力度極端變化,結構不明確,和弦音響尖銳不協和。所以當時的勛伯格被譽為“票房毒藥”,一直處在毀譽參半的角色中。
三、介紹勛伯格的一生。
四、介紹十二音體系
1、讓學生做音樂小游戲,讓大家感受調性音樂中其他音對主音的傾向性。 2、無調性音樂,與調性音樂進行對比。但由于無調性創作手法只能寫一些篇幅較小的作品,很難創作出類似交響曲、歌劇那樣的大型音樂作品,所以勛伯格又發展出了十二音音樂體系。
3、介紹十二音音樂體系的創作方法:作曲家將十二個半音不許重復地自由編排成一個序列,或稱音列,這個音列的性格表現在各音之間的音程關系,曲調線條和節奏組合上,然后,用這個序列的原形和它的逆行、倒影、倒影逆行三種形式組織成一部作品。在音樂展開的時候,音列可作音高移位和節奏變化,音列中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小音列,各小音列之間也可形成變形關系,其順序可以交換,這就大大增加了變化的可能性。嚴格的十二音技術避免強調任何一個音而造成調性,所以每一個音在十二個音都出現過以前不得重現。
4、將學生分成六個小組,讓學生用十二音體系模仿編排一段原形、逆行旋律,并上臺演示。 五、總結
目前,幾代音樂人過去了,鐘情于勛伯格音樂的新生代演奏家們人氣日盛。隨著音樂的演奏和錄音頻率加大以及公眾欣賞能力的提高,盡管名聲欠佳,勛伯格的音樂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尤其在勛伯格去世之后,十二音調系統已經成為他的學生和支持者的無上信條,既贏得了狂熱的追捧,也招至瘋狂的反對。
幸運的是,無論對于勛伯格本人還是其他許多作曲家,十二音調系統不算是絕對真理,而只不過是一種賴以使用的表達技巧。大量優秀的音樂作品仍將采用十二音調系統創作。正如勛伯格反復強調地那樣,任何音樂的真正問題不在于其創作方法,而在于其內涵。
勛伯格音樂的可貴之處在于精確描繪了可認知的,甚至令人不安的情感狀態,這在音樂歷史上具有開創性。他的某些音樂作品仍然令人困惑,不僅僅因為它的不和諧、刺耳,還因為它勇敢地面對困難的現實。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