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亞細亞,民間風情,早晨與晚上的拉格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湘文藝版高中《音樂鑒賞》第三單元亞細亞民間風情第一課時《早晨與晚上的拉格》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湘文藝版高中《音樂鑒賞》第三單元亞細亞民間風情 第一課時《早晨與晚上的拉格》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早晨與晚上的拉格》教學設計
湘文藝版高中音樂教材:亞細亞民間風情 第一課時
學情分析
對于本課的主題“印度音樂”,國內的高中生普遍覺得比較陌生和遙遠,印度音樂的表達方式與審美思維,不同于學生平時所接觸的古典、民族、流行音樂等,所以如何有效的感受與理解成為教學的關鍵。本課除了對音樂本體的賞析以外,還通過舞蹈、繪畫、圖案紋飾、建筑等藝術,引導學生對印度音樂的審美追求、思維方式展開深入探究。
高中生處在一個充滿求知欲的年紀,他們可能對新奇的事物產生探究熱情。本課設計了一系列互動環節,讓學生可以利用midi鍵盤與軟件音色,當場進行印度風格音樂的即興創編,在這種切身體驗中,激發學生對印度音樂的學習興趣與探究熱情。
教學材料分析
本課選擇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北印度古典音樂作為教學重點。選取了兩首代表作品:一首是課本上的薩依·帕維茲演奏的《晚上的拉格》,另一首是拉維·香卡與梅紐因合作的《早晨的拉格》。
通過這兩首拉格的對比欣賞,引導學生感受并理解拉格的不同色彩與氛圍。《早晨的拉格》又名《深情》,基于“拜拉烏”這種常表現虔誠與崇敬的拉格音階;而《晚上的拉格》運用“卡里揚”拉格音階,適合在傍晚演奏,表現熱鬧的氣氛。
印度人認為一切情感都來自“平靜”,且終將回歸“平靜”。課本作品《晚上的拉格》就是運用“靜——動——靜”的手法,發展音樂情感的一個典型例子。在學生對印度音樂中的世界觀有了初步理解之后,更能夠理解薩依·帕維茲在《晚上的拉格》中的情感表達。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音樂、觀看視頻、彈奏體驗等活動,感受北印度古典音樂特點,引發學生對其民族審美追求的探究興趣,進而理解并接受這一獨特的音樂文化
2、認識北印度古典音樂的常見樂器,理解音樂中的拉格、微分音、持續音等藝術特色 3、通過師生合作探究,理解印度音樂中體現的審美追求與世界觀。在小組合作的即興演奏中,加深對印度的樂器音色、特色音階、微分音、持續音以及情感發展方式的體驗與理解
教學重點
北印度古典音樂的藝術特色及其欣賞方式
教學難點
理解拉格的含義與音樂中的世界觀
教學準備
1、采樣器軟件Kontakt中的音色編輯:音色分割(西塔爾琴、彈布拉琴、塔布拉鼓) 2、在midi鍵盤上標記“拜拉烏”音階所用琴鍵
3、鋼琴、PPT課件、音像素材、音響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寶萊塢電影歌舞片段 2、呈示課題 二、初識印度音樂
1、文化背景簡介
本課重點:北印度古典音樂 2、西塔爾音樂片段欣賞
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到音樂中的神秘感 3、印度常用樂器
西塔爾琴、班蘇里竹笛、彈布拉琴、塔布拉鼓
互動:教師演奏班蘇里竹笛,請一位學生在midi鍵盤上彈奏持續音伴奏 【設計意圖】
向學生展示印度古典音樂的常用樂器及其音色,并通過教師與學生合作表演的互動,引發學生對印度樂器音色的探究興趣,并關注到“持續音”這種獨特的伴奏聲部,為接下來理解印度音樂“永恒與靜止感”埋下伏筆。
三、印度音樂的主宰——拉格 1、拉格:
意為色彩、氛圍、心境, 是印度音樂的主宰;
即興表演所依賴的一種旋律程式,常用的拉格有數百種;
根據宗教思想,“拉格”必須根據所處的季節、時辰進行選用,才能與神取得溝通。
2、欣賞《早晨的拉格》、《晚上的拉格》片段
學生借助以下備選詞語,描述自己聆聽感受到的色彩:
3、《早晨的拉格》作品介紹
(1)介紹西塔爾琴大師——拉維·香卡 (2)作品簡介
采用拉格:納塔拜拉烏 適合時間:清晨 4、感受拉格的色彩 (1)音階與拉格色彩
不同的拉格有著不同的色彩,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所用的音階不同。 例舉兩種拉格音階:
“比拉瓦”拉格的音階: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拜拉烏”拉格的音階:do 降 re mi fa sol 降la si do 教師演示:用這兩種音階彈奏《小星星》
歡樂的 崇敬的 愛情的 憂傷的 雄壯的 風趣的 熱情的 熱鬧的 寧靜的
引導學生感受不同音階帶來的音樂色彩 (2)拉格細密畫與拉格色彩
簡介拉格細密畫及其表現的色彩與情感
例舉: “拜拉烏”拉格(《早晨的拉格》所基于的拉格)的細密畫色彩——虔誠與崇敬
(3)欣賞體會《早晨的拉格》中的拉格色彩 作品又名《深情》
欣賞作品片段,引導學生從西塔爾琴與小提琴的琴聲中感受“虔誠與崇敬”的拉格色彩
【設計意圖】
感知“拉格”的色彩是本課的難點。這里使用了幾種方法,試圖引導學生漸漸走近拉格的色彩世界。首先,教師用不同的拉格音階彈奏《小星星》,給學生帶來鮮明而生動的音樂色彩對比;接著,引入“拉格細密畫”,其對拉格色彩的直觀表現,可以指引我們對音樂色彩與情感的理解。《早晨的拉格》所基于的“拜拉烏”拉格,其細密畫表達了“虔誠與崇敬”的色彩,這種描述可以在聆聽時給學生一定的情感暗示。
在體會了拉格音階與細密畫色彩的基礎上,再次欣賞《早晨的拉格》音樂片段,帶著對拉格色彩的體驗,進一步感受兩位大師琴聲中流露出的深情。
四、印度的審美追求
1、肚皮舞(印度人喜愛的阿拉伯舞蹈)——細碎的鼓點、扭動的舞姿 觀看:肚皮舞與手鼓的表演視頻
活動:請一位學生用手鼓,模仿視頻里的鼓點,為這段肚皮舞配樂 引導學生感受舞姿的扭動、鼓點的細碎 2、圖案紋飾——細碎的圖案、繁復的線條 3、微分音——細小的音程、扭動的旋律 (1)微分音
印度將一個八度細分為22個微分音(西方“十二平均律”為12個半音) 教師演示:midi鍵盤模擬西塔爾琴演奏微分音 引導學生體會微分音裝飾下的演奏效果 (2)音階演唱中的扭動
印度音階唱名:Sa Re Ga Ma Pa Dha Ni Sa 聆聽:印度人演唱音階的錄音
感受音階演唱中融入微分音帶來的韻味
思考:音與音之間的連接,多用直線還是曲線? (3)音與音的連接方式
印度常用曲線Sa~Re~Ga (由于頻繁使用微分音裝飾旋律,印度音樂中有大量的曲線連接)
西方常用直線Do—Re—Mi
引導學生將音樂中的線條與建筑相聯系:
直線——哥特式(西方),曲線——拜占廷式,如泰姬陵(印度)
(4)彈奏活動:
請學生上臺,使用midi鍵盤上的彎音輪,即興為拜拉烏音階的《小星星》裝飾上微分音。
4、印度旋律的韻味
(1)在印度人看來,“一首旋律沒有了裝飾就好像夜里沒有月光,河里沒有流水,樹上沒有花朵,婦女沒有珠寶。”
(2)觀看:拉維·香卡演奏西塔爾琴的視頻
思考:拉維·香卡用怎樣的演奏手法,在西塔爾琴上彈奏出微分音? 體會:在微分音裝飾下,扭動琴音、柔美旋律中的印度韻味 (3)歸納:
扭動,讓微分音串聯成柔美的曲線,用曼妙婉轉的曲調使聽者獲得愉悅 扭動,讓音符難以分辨,在玄妙莫測、煙霧繚繞的氛圍中與神溝通 【設計意圖】
為了更好的走近印度音樂世界,師生共同對印度的審美追求展開了合作探究。從肚皮舞扭動的舞姿、細碎的鼓點,到繁復細碎的圖案紋飾、再到細碎的微分音、扭動的音階,以及泰姬陵上柔美的曲線,逐漸顯現出印度文化的審美追求。
接著,邀請學生上臺,運用midi鍵盤在《小星星》的旋律上裝飾微分音,使原本平直的旋律音變成扭動的曲線,學生在親手操作與聆聽中,逐漸理解并體驗到印度音樂的審美追求。
帶著對印度藝術審美追求的理解,觀看拉維·香卡的演奏視頻,學生可以更好的將演奏手法與印度音樂韻味建立聯系,更好的理解扭動的旋律所帶來的審美效果。
五、印度音樂中的世界觀與情味發展
1、靜止、永恒的世界觀
(1)觀看電影片段:《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引導學生感受這段影片所表現的靜止的內心世界 (2)“咬尾蛇”圖案所比喻的輪回人生 (3)音樂中的世界觀:
西方音樂——大多依靠和聲進行推動音樂向前發展
印度音樂——常用“持續音”伴奏,在靜止的音響中展現永恒與輪回 教師演示:
《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首前奏曲開始的和聲進行;
midi鍵盤彈奏持續音伴奏
2、“靜——動——靜”的情感發展
印度人認為,音樂主要表現九種情味,其中的“平靜”是其他各種情味的開端與歸宿。
欣賞:《晚上的拉格》開始部分、結束部分 思考:音樂的情緒氣氛是如何發展的? 開始部分:由靜到動 結束部分:由動到靜 【設計意圖】
印度音樂與印度人的世界觀密不可分。在印度人看來,世界是靜止與永恒的、人生是輪回的。只有知曉印度音樂中所表達的世界觀,學生才能體驗到印度的音樂思維,才能理解印度的音樂形態與表達方式。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影片片段可以在引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很好的營造出靜止而虛幻的情境。這其實就是印度人世界觀的寫照。接著,教師通過彈奏,對比西方音樂和聲的推動感,引導學生理解印度音樂中“持續音”的靜止感,及其折射的世界觀。
印度音樂的情味發展,常用“靜——動——靜”的典型方式,因為印度人認為一切情感都來自“平靜”,且終將回歸“平靜”。課本作品《晚上的拉格》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里安排欣賞《晚上的拉格》,結合前面環節的學習鋪墊,有助于學生在更深層面上感受并理解印度音樂的表達方式與內涵。
六、創作表現
活動主題:三人合作,完成一段印度特色的音樂創編提示:、西塔爾琴:
()運用拜拉烏音階(拉格使用的音階之一)do 降re mi fa sol 降la si do
(2)運用微分音對旋律的精細裝飾 、彈布拉琴:持續音制造靜止永恒、塔布拉鼓:細碎、多變的鼓點【設計意圖】
在課的尾聲,對本課介紹的印度音樂要點做了簡要回顧,并邀請學生運用這些音樂元素,在midi鍵盤上合作完成一段富于印度色彩的即興演奏。在動手實踐中激發興趣,加深對印度音樂的感受與理解,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七、小結
印度音樂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表達方式帶領世人走進另一個音樂王國,讓人大開眼界:它重旋律、輕和聲,拉格與微分音是這個它特有的音樂符號,西塔爾琴、塔布拉鼓、亙古不變的持續低音,還有無處不在的滑音、顫音、裝飾音,交織成“一塊色彩斑斕的編花織毯”。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