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亞細亞,民間風情,南亞印度音樂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湘文藝版高中《音樂鑒賞》第三單元亞細亞民間風情《南亞印度音樂》內蒙古 - 烏海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烏海一中集體備課教案(成稿)
課題名稱 亞細亞民間風情 備課組 音樂 備課時間
2019.06.03
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總結出南亞印度音樂的基本特征。
過程與方法:通過聽、看、體驗等感受印度音樂獨特風格,以及形成其獨特的音樂風格成因初
步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開拓聽覺領域,豐富藝術涵養。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總結出南亞印度音樂的基本特征。 難點:理解印度音樂的兩個基本要素。
教具
多媒體、小提琴
課時設計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方案: 一、 導入
1、 上節課我們欣賞了亞細亞民間音樂中的東亞民間音樂,這節課我們繼續欣賞南亞民間音樂中其中一個國家的音樂。
2、 南亞包括印度次大陸和斯里蘭卡等周邊國家(印度、巴基斯坦、不丹、尼泊爾、阿富汗、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孟加拉8國)
3、 老師即興演奏一句音樂,請同學們猜一猜我們今天會走進南亞哪一個國家去欣賞他們的音樂。
4、 問:同學們對印度音樂的了解?
5、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印度音樂特色為何如此鮮明。
二、 新課
印度音樂中不可缺的兩大基本要素塔拉Tala、拉格Raga。就印度人而言,鉆研Tala、Raga是一種修行,認為音樂是神所創作的,Tala、Raga更接近宗教思想。
(一)、拉格(旋律框架)
1、特點:(1)、富于變化的即興唱奏
(2)、每個拉格都有自己特有的音階組模式和特色音(音王) (3)、圍繞主音上下迂回,進行旋律 (4)、裝飾音
(5)、與宗教敬神、時間、季節更替、情緒有關
2、欣賞:《晚上的拉格》
3、分組討論:音樂可以分為幾段?分別有何變化?
第一樂章是阿拉譜(Alap)是即興自由發揮的慢板樂章、此樂章主要的功能是要引領聽眾進入主拉格的情緒中。
第二樂章是就耳(Jor)鼓手的節奏適時的加入在拉格的主旋律,數不清的主旋律和亦步亦趨的鼓聲由慢板逐漸增強。
第三樂章是最后一個樂章,是通常是快板的樂章,但演奏者無論是主奏樂器或聲樂或鼓手,可適時的做快慢交替。
4、樂器:維納琴、西塔爾 (二)塔拉(近似西方的節拍) 1、節奏圈:循環輪回的特點。
2、特卡:是一種鼓語體系,每個塔拉都有相應的鼓語體系。跟腔式合奏,強調單旋
律而不是和聲。
3、馬德拉:意為拍子,從3拍到108拍都有,常用5-32拍。 4、手勢體系波爾:拍手”+”,揮手”o”,重拍”x”。 5、活動
(1)學習16拍塔拉、10拍塔拉
(2)聽音樂,猜一猜分別是幾拍的塔拉
6、樂器:塔不拉 (三)舞蹈手勢:
巴達嘎Pakhta得利巴達嘎Tripathaka阿拉巴德瑪Alapadma西卡達Shikhara蘇氣Suchi掐都如啊Chadura嘎達嘎姆嘎Kathakamuka
三、分組活動
1組、演唱印度歌曲 2組、擊打塔拉節奏圈 3組舞蹈手勢
三、 總結
印度音樂基本特征:
1圍繞主音上下迂回,曲折進行旋律。 2富于變化的即興唱奏。
3拉格演奏次序,慢板、加鼓、快板(可適時做快慢交替) 4滑音,裝飾音。 4循環,輪回特點。
5跟腔式合奏,強調單旋律,而不是和聲
希望通過這節課的欣賞學習能夠帶同學們對印度音樂有一個新的認識了解,開拓大家的聽覺領域,豐富文化。
微創新:
1.教師圍繞主音即興創作拉格,使學生加深印度音樂特點的理解。 2.為了使學生加深對印度音樂的理解,加入了印度音樂舞蹈手勢創編。
板書設計:
印度音樂基本特征
一、拉格
1圍繞主音上下迂回,曲折進行旋律。 2富于變化的即興唱奏。
3拉格演奏次序, 慢板、加鼓、快板(可適時做快慢交替) 4滑音,裝飾音。
二、塔拉
1循環,輪回特點。
2跟腔式合奏,強調單旋律,而不是和聲。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能夠做到目標明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教學理念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特長,唱、奏、手勢合理運用在教學環節中。圍繞音樂特點不斷深入展開,學生在聽音樂、看視頻、唱歌曲、打節拍的過程中,不斷地感受音樂,完滿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但整個教學過程中仍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例如,師生間配合不是很到位,教師用語不是很到位,對課程的挖掘還不夠深入,教學手段不夠多樣等,這些都是我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需要不斷研究探索的問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