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楞次定律
所屬欄目:高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物理人教版選修3-2第4章第三節楞次定律_甘肅省 - 白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物理人教版選修3-2第4章第三節楞次定律_甘肅省 - 白銀
《楞次定律》教學設計
0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3-2·第四章第三節。
(1)《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是:通過探究,理解楞次定律。
(1)選修3-2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中選修系列模塊之一,本模塊知識內容分為電磁感應、交變電流、傳感器三部分。學生通過對本模塊的學習將了解和掌握其中的基本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并認識到其對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在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領悟物理學研究的思想與方法。
(2)楞次定律是繼電磁感應現象、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后對電磁感應現象的進一步認識,它揭示了感應電流的方向,體現了能量守恒的本質。通過實驗探究,深刻體會楞次定律的認識過程,理解楞次定律的內容和本質,學會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電磁學知識、形成更加清晰的電磁學物理圖像和對客觀物理世界的認識奠定堅實的知識和認知基礎。
學生已經掌握了電磁感應現象和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即已經掌握了磁能
生電和在怎樣的條件下才能生電,在這節課中將學習如何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即學習產生的電流具有怎樣的方向。楞次定律是通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出的實驗定律,它將變化的磁場引起的磁通量的變化與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相聯系,在探究過程中,引入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是得到楞次定律的關鍵。在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時,先判斷磁通量的變化,再通過“阻礙”判斷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再通過右手螺旋定則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通過對楞次定律的學習,學生應該得到:感應電流總是具有這樣的方向—
教材分析
教材選用
課標要求
內容分析
白銀市第一中學青年教師評優課
2
—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原磁場的磁通量變化。
本節課授課對象為高二學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完成了必修模塊和選修3-1的學習,基本了解了物理學的特點,并掌握了一些物理學的研究方法。他們基本形成了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具備了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進行科學猜想假設、辯證邏輯推理以及基本的實驗設計和動手操作能力。
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掌握的相關知識有: (1)電流方向的判斷
(2)電磁感應現象和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
(2)學會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楞次定律全過程,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2)通過參與實驗探究,認識到人類對物理現象、規律的認識是逐步深入的,體會在探究過程中進行合理推理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對物理世界奇妙現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學習的興趣,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和了解物理世界奧妙后的快樂;
(2)通過合作探究實驗,增強參與和團隊合作意識,形成合作、交流、相互傾聽,共同進步的學習習慣和理念。
(3)領略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密不可分,關注物理學對社會和人們生活的影響。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楞次定律的內容和應用。
學情分析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白銀市第一中學青年教師評優課
3
(1)由原磁場的磁通量的變化難以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推理到應用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是難點。 (2)對“阻礙”二字的理解。
本節課采用問題驅動法和“支架式”教學法相結合突破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支架式教學被定義為:“支架式教學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式教學對學習者突破“最近發展區”,自主建構知識有以下的優越性 1.支架式教學保證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自主建構性,實現有意義的學習,強調教師的幫助作用
支架式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法。支架式教學強調學生是自主構建知識的的主體,教師的主要是一任務是一步一步地在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上不斷搭建腳手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適當的、小步調的線索或提示,促進學生的自主建構過程,但在不斷攀升腳手架,突破“最近發展區”的主體還是學生自己,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合作者。
2.支架式教學對教師的作用做出了更加明確的定位
“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出學生在現有的發展水平上升到潛在的發展水平時,必須需要教師和同伴的幫助,體現在支架式教學中就是不斷的搭建腳手架,促進學生的發展,這說明了雖然學習是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但學生要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發展,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教師的幫助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特別是對于比較抽象和復雜的高中物理的學習,所以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不能完全脫離教師而自主建構。
3.支架式教學能有針對性地突破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高效教學具有可操作性
教學難點 教法分析
白銀市第一中學青年教師評優課
4
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學生在自主構建知識時,大多時候并不能直接一步突破“最近發展區”,而“支架式教學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而且這種分解是對自主建構的最佳期限即對“最近發展區”的分解,這樣就能幫助學生更有可能突破學習的最佳期限,獲得最佳發展,實現了高效教學。
4.問題驅動法能搭建合適的腳手架,發揮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優越性 問題驅動法即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這種方法不像傳統教學那樣先學習理論知識再解決問題。問題驅動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專業領域內的各種問題為學習起點,以問題為核心規劃學習內容,學生圍繞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的一種方法。
本節課的主要涉及框架為通過回顧舊知,發現問題導入新課,利用問題驅動法和巧妙的實驗設計,通過探究對楞次定律逐步的加深認識和理解,最后通過實例,鞏固所學,學以致用,掌握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法。
教具:線圈、電流表、磁鐵、導線等。
教學準備
白銀市第一中學青年教師評優課
5
教學流程圖 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結束
演示實驗,回顧舊知
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解讀學習目標
深入分析,轉化問題
實驗探究,總結規律
理解內涵
解決問題,掌握方法
開始
播放ppt
白銀市第一中學青年教師評優課
6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演示實驗 回顧 舊知
1.簡要回顧電磁感應現象和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2.演示實驗:用強磁鐵使帶有線圈的小車來回運動
3.提出問題1:為什么小車能來回運
動?請用所學知識解釋。
4.評價學生的解答,并對學生的見解
進行補充,從原磁場、原磁場造成的磁通
量的變化、感應電流的產生、感應電流的
磁場的產生、原磁場與感應電流的磁場之
間的相互作用幾個方面有邏輯地回顧復習電磁感應現象和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5.用演示電流表證明產生了感應電流。
觀看魔術,并用所學知識解
釋
自我思考與相互討論,嘗試解釋現象,并發表自己的見解。
比較自己的想法與其他同學和老師的想法,解釋問題,回顧復習。
觀察實驗,理解原因,發現
問題。
通過有趣的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興趣,并且學生通過應用所學知識對現象的解釋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更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發現問題 引入新課
1.發現問題:磁鐵靠近和遠離線圈時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不一樣。
2.提出問題2:如何判斷感應電流的
方向?引入新課。(感應電流的方向是感
應電流的重要方面,能正確的判斷的感應
電流的方向對我們的生產實際有重要的
意義,那么感應點的方向有沒有什么的規
律可循呢?如何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呢?本節課我們學習《楞次定律》
)
從實際的觀察中發現不同點,
提出問題。
學生通過觀察到的不同現象提出新的問題,“問題”就是“目標”,引入符合認知邏輯,自然流暢。
教學流程圖
白銀市第一中學青年教師評優課
7
教學環 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解讀教學目標
分析和解讀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楞次定律 2.理解楞次定的內涵
3.會用楞次定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把握學習目標
有目標的學習是高效的學習,學生會從大的方面整體把握學習內容。
再次 分析
尋求 方法 轉化 問題 1.引導思考找尋感應電流方向的方
法。
2.再次深入分析實驗:(如何判斷感應
電流的方向呢?感應電流的方向有什么
規律可循呢?今天我們就用剛才的實驗
來探究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再次來分析剛
才的實驗,剛才是原磁場在線圈中的磁通
量發生了變化從而產生了感應電流,感應
電流又產生了一個磁場,原磁場與感應電
流的磁場發生相互作用,從而線圈與磁鐵
發生了相對運動。如果我們已知線圈中的
感應電流的方向,那就能用右手螺旋定則
判斷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反過來說,我
們要知道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那能判斷出感應電流的方向嗎?(學生回答),那
感應電流的磁場我們能判斷出來嗎?(學
生回答)我們可以根據感應電流的磁場與
原磁場的遠離或靠近的相對運動判斷出
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原磁場的相互作用,而
且原磁場的方向已知,這樣我們就能判斷
出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這樣一來,要判
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就要先判斷感應電流
的磁場方向,而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可以
簡單地判斷出來。
2.轉化問題:所以我們把探究感應電流的方向更加深入一步,將問題轉化為:
探究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只要探究出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的規律就能用右手螺旋定則判斷出感應電流的方向。
直接用電流表測量感應電流的方向, 通過多組實驗總結方向的規律。
在教師的引導下有邏輯地思考問題,不斷嘗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能增強從問題入手,應用所學知識逐步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
白銀市第一中學青年教師評優課
8
教學環 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實驗探究
總結歸納 得出定律 1.提供器材,強調安全,特別是強磁鐵的使用。
2.作出要求,主要是學案的研究內容
和分組合作的高效性。
3.實驗探究(接下來就要探究感應電流的磁場到底有怎樣的規律,按照我們剛
才分析的思路,先……那既然是規律,就
要我們通過大量的實驗總結歸納,請大家
在小組內相互配合完成下面的表格。)
4.參與到學生的實驗中,指導學生進
行實驗。
5.展示學生的實驗結果,并做出評價
和完善。
6.問題3: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有什
么規律?
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和完善,并引導其他組員和其他組來補充
7.總結歸納實驗結論(從一句話到四
個字,再到兩個字)
8.再推廣得出楞次定律(當磁通量增加時……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磁通量的變化……)
謹記實驗的安全注意事項。
學生分組合作,進行實驗,完成表格。 學生嘗試回答,組內補充和其他組補充。 完善自己的結論,學習楞次定律。
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加深理解。
學生通過小
組間的互助學習,增強與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
學生親自經歷實驗探究過程和從眾多現象中
總結歸納實驗結論的過程,提高了實驗操作和觀察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有助于提升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核心學科素養的。
白銀市第一中學青年教師評優課
9
教學環 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深入認識 理解內涵 1.在次體驗實驗,以問題鏈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楞次定律,主要是“阻礙”的幾個方面。
a.誰在阻礙——感應電流的磁場
b.阻礙什么——阻礙φ的變化,而不
是φ本身,從相對運動的角度考慮是在阻
礙相對運動
c.如何阻礙——增反減同、來拒去留
d.阻礙結果——增的還增,減的還減 (從語文的主謂賓語法結構上來解釋“誰
阻礙誰”,在“怎么阻礙”角度提出楞次定律的推論:增反減同、來拒去留,當磁通量
增大時,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與原磁場的
方向相反,當磁通量增大時,感應電流的
磁場方向與原磁場的方向相同。……)
2.演示落磁實驗,深化對“阻礙中的理
解。
討論問題,理解楞次定律。
深入細致地剖析定律不僅能加深認識,更有助于學生建立嚴謹的科學態度。
應用定律 掌握方法
1.展示例題,學生討論。
(考慮加入有
關動生的例題)
2.學生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教師作
出評價并總結。
3.學生總結判斷感應電流的一般步
驟。
觀察實驗現象,應用楞次定
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在教師的指引下,總結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步驟: (1)明確原磁場方向; (2)明確線圈中磁通量的變化情況; (3)由楞次定律判定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
(4)由安培定則判定感應電流方向。
通過解釋有趣的實例,學生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漸漸掌握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布置作業
1.布置作業。
與科技應用
有關的趣味實驗
能激發學生的探
究興趣,讓課后作
業充滿趣味。 總結歸納 升華課堂
全面總結,前呼后應,從具體知識、研究方法、精神內涵等方面對所學知識作出全面的總結。
總結所學內容,形成知識體系。
課堂的總結
將已學知識、所學
新知識和為學的
知識有邏輯地歸
納,建立知識體系。
白銀市第一中學青年教師評優課
10
1.根據學生課堂的表現和回答問題的情況,進行實時評價,并能掌握學情,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
2.再通過課后的思考題和練習題的解答情況分析學生掌握和理解的程度,為以后的教學提供參考。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