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超重與失重
所屬欄目:高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超重與失重》黑龍江 - 牡丹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超重與失重》黑龍江 - 牡丹江
《超重和失重》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冊第三章第七節:超重和失重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牡丹江市第二高級中學的一個普通班學生,學生的學習基礎處于牡丹江市中等水平。對于超重和失重,學生有一點模糊的體會,傳統授課過程中學生只能由教師的講授,根據牛頓運動定律得出超重與失重的含義,導致學生缺乏對超重與失重的進一步理解,更無法對超重與失重現象親身體驗。學生缺乏感性認識,直接上升到理論高度梯度太大。針對上述情況,本節課創設了較多的情境,設計了一個分組實驗(用改裝后的彈簧秤和鉤碼探究超重失重產生原因),兩個演示實驗(礦泉水瓶下落、小球運動到軌道最低點掉下來)以及兩個探究性實驗(面巾紙紙帶拉鉤碼想辦法讓紙帶斷、鉤碼壓著紙帶和托盤一起下落不想讓面巾紙紙帶斷)。希望使物理課堂更貼近生活,使物理知識真正走近學生!遵循情境——體驗——探究——應用的步驟,學生自主體驗發現問題,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自主舉例應用問題。采用師生互動、生生合作互助學習法,加強分組討論、演練、互助學習和展示學習結果,教師再分析并糾錯以及習題拓展過程,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的獲取知識,學生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最終達到使學生“ 我要學、我想學、我會學”的目的!
分組實驗是本節課的重中之重,本節課的創新之處在于:利用彈簧秤和鉤碼探究超重和失重的產生原因時,存在著彈簧秤示數變化太快不容易觀察彈簧秤指針變化的弊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采取了兩個方法。一是將彈簧秤的指針進行改裝,將指針上用透明膠帶纏上紅色的牙簽或小木棍,并且在指針的上方和下方插入兩個紙片,這樣指針的變化就非常容易觀察。二是提前用攝像機將彈簧秤向上提鉤碼的運動錄下來,然后用慢動作回放,這樣運動過程就非常清晰明了了。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A.知道什么是超重、失重以及完全失重現象。
B.知道產生超重和失重現象的條件。
C.運用牛頓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現象的產生原因。 (2)過程和方法:
A.經歷實驗和理論探究過程,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B.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培養勤于思考、相互交流的學習習慣和合作精神。 B.了解我國航天技術的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與難點]
重點:體會探究過程,通過實驗理解超重和失重現象的概念和實質。
難點:如何改進分組實驗器材,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現象、概括總結能力能否使本節課順利的完成。 [教學資源]
彈簧秤、鉤碼、紙帶、托盤、礦泉水瓶、體重秤、自制超重失重演示儀、計算機多媒體 [教學流程圖]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演示實驗1:
教師手里有一個礦泉水瓶,預先已經在靠近底部的側面打了兩個小孔。移開手指,水就從小孔中射出來,F在找兩個同學面對面站好,如果松開手讓瓶子自由下落,在下落過程中,水會不會從孔中射出來濺到兩個同學的身上呢?
(兩名學生參與實驗,其他同學猜結果?吹綄嶒灛F象,同學們很吃驚也很好奇)
1演示實驗 激趣設疑 2展示情景 提出問題 3分組實驗探索研究 4討論分析得出概念 5理論分析融會貫通
6總結提高理解實質
7題目遷移完全失重 8探究實驗加深理解
9首尾呼應學以致用
10布置作業
演示實驗2:
如何讓小球從兩根銅絲構成的圓弧軌道的最低點掉下去?
(設疑激趣,順利引課)
二、新課教學: (一)、小游戲:稱體重
學生站在秤上一動,秤的示數會發生改變。
(通過學生稱體重這個司空見慣的例子,初步給出超重失重的概念,為下面的實驗探究做準備)
(二)、實驗探究:
1、根據剛才稱體重的小游戲,猜想產生超重和失重現象的原因。
(學生提出猜想,教師點撥指導)
2、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彈簧秤和鉤碼,通過實驗來探究超重和失重的產生原因。
(大屏幕給出表格及實驗提示)
向上運動實驗提示:
(1)、鉤碼由靜止開始向上運動至最后停止,運動情況可以分為哪兩段? (2)、這兩段的加速度分別是什么方向?
(3)、在這兩段運動過程中,分別觀察彈簧秤的示數,彈簧秤對鉤碼的拉力F,
和鉤碼的重力G之間的大小關系是什么?
(4)、鉤碼對彈簧秤的拉力F和鉤碼的重力G之間的大小關系又是什么呢?
學生四個人一組動手做實驗進行研究,互相探討,然后將彈簧秤帶動鉤碼向上運動的結論填入表格中。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導,并回答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問題。)
向下
向上
鉤碼對彈簧秤的拉力F和鉤碼的重力G的關系
加速度方向 運動情況
3、小組選派代表分析實驗過程,匯報成果,填寫表格
4、那么鉤碼向下運動的過程又如何呢?下面同學們繼續通過實驗探索鉤碼向下運動的過程并完成表格。
5、當學生們完成實驗后,教師組織學生觀察表格,共同討論分析,最后得出結論。 6、學生歸納總結超重失重概念。
(三)、理論分析:
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能不能從理論上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推導超重和失重產生的原因呢?現在我們把剛才的實驗結論結合起來,回答以下問題: 1、發生超重或失重現象時物體的重力如何變化?
2、分析討論上述四種情況,物體處于超重或失重狀態是取決于速度還是加速度?
(學生分組討論,發表見解,互相討論,互相質疑,互相講解,教師總結,板書強調)
3、請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分析物體超重和失重的物理原理。
(組織學生自主探究“產生超重和失重的原因”。輔導學生用牛頓第二定律的分析方法來分析問題,指導學生把探究結果寫在稿紙上,請學生上臺進行講解,針對學生的講解,規范學生應用牛頓運動定律分析)
(四)、題目遷移,完全失重:
練習1、質量是50kg的人站在升降機內的體重計上,當升降機做下列各種運動時,體重計的示數是多少? (g=10m/s2
) (1)升降機勻速上升;
(2)升降機以0.5m/s2
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3)升降機以0.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4)升降機以重力加速度g加速下降;
超重
F>G
向上
減速
失重
F<G 向下
加速
向下
失重 F<G
向下
減速 超重 F>G 向上 加速 向上
現象
鉤碼對彈簧秤的拉力F和鉤碼的重力G的關系
加速度方向 運動情況
(學生推導、分析、講解)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當重物向下的加速度 a = g時,該物體對懸掛物的拉力(或對支持物的壓力)為零,這就是“完全失重”現象。
觀看太空中完全失重的視頻資料。
知識小鏈接:中國近年航天發展大事記(大屏幕展示)
(五)、學以致用,探究小實驗
1、用面巾紙帶提鉤碼,想辦法讓紙帶斷,但不能用剪子,也不能用手撕,有什么辦法? 2、鉤碼下面壓著面巾紙帶,讓托盤和鉤碼一起下落,但現在不想讓紙帶斷,有什么辦法?
(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實驗,為大家展示方案,解釋原理)
3、教師展示自制的超重和失重演示儀,鼓勵學生學以致用。 (六)、實踐應用:
在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運動,反映了超重或失重現象? (學生回答)
(七)、首位呼應:剛上課時所做的兩個小實驗分別是什么現象?為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釋疑解惑)
(八)、學生小結 三、課外探究:
1、醫院里的醫用電梯的加速度比普通電梯的加速度要小。你能用簡單的實驗證實一下嗎 ? 2、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課后材料或利用網絡資源,了解太空中失重都有哪些應用。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讓學生學以致用,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
信心!)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