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植物細胞工程,基本技術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選修三專題二第一節《植物細胞工程的基本技術》重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選修三專題二第一節《植物細胞工程的基本技術》重慶市大足中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簡述細胞全能性的概念含義; 2、簡述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和方法; 3、簡述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
能力目標: 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推理判斷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1、認同科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激發探索生命奧秘的熱情 2、滲透科學思想的教育。
2學情分析
通過必修一和必修二相關知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全能性”、基因選擇性表達相關知識。
3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 植物組織培養的原理和過程。
(2) 植物體細胞雜交的原理。
2.教學難點:植物組織培養的原理。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新課引入
教師活動
1、說文解字“育”與“毓”;
2、指導學生用“孕毓”理解有性生殖,用“育苗”理解無性繁殖;
3、回憶重要的無性繁殖方式——“植組織培養”,順勢引入新課。
學生活動
1、聆聽;
2、回憶必修一中關于“植物組織培養”相關知識,與本堂課的新授知識建立聯系點。
設計意圖
1、從“育才”的“育”字說起,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
2、復習舊知,引導學生迅速建立新舊知識聯系點。
活動2【活動】植物組織培養概念教學
教師活動: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P36頁關于植物組織培養的概念;
2.教師多媒體課件展示植物組織培養過程圖,知道學生讀圖,進一步深入了解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
教師設疑:為什么外植體能通過植物組織培養形成完整植株?
學生活動:
1、學生朗讀“植物組織培養”的概念;
2、讀圖,將文字描述與圖形描述進行綜合對比; 思考,回答植物組織培養的理論基礎。
設計意圖:
1、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活動3【活動】植物組織培養的理論基礎——細胞的全能性
教師活動:過渡語: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從宏觀方面看,體現了由外植體到完整植物的形態變化過程,從微觀方面講,我們還得應用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相關知識去進一步理解植物的組織培養,請同學們進一步思考:
1、什么是細胞的全能性?
2、植物細胞為什么具有全能性?
3、植物體內的細胞為什么沒有體現出全能性?
4、高度分化的細胞要發育成完整植株的關鍵變化是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選擇前檔的展示方式)
學生活動:學生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對本堂課的新課學習起鋪墊作用
活動4【活動】學生構建植物“植物組織培養”流程圖
教師活動:
1、播放視頻,讓學生總結植物培養所需的外界條件。
2、引導學生對“激素杠桿”和“光照控制”進行討論。
學生活動:
1、觀看視頻,總結植物組織培養的條件。
2、 積極交流和討論,分組展示成果。
設計意圖:
1、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2、落實高考高頻考點。
活動5【測試】學情檢查
教師活動:
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例題:下列關于運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產生新個體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人工培養基中含有植物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營養物質,包括礦質元素、糖、維生素
B.培養過程中由于人工培養基含有大量營養,不需要光照就能發育成完整植株
C.屬于無性繁殖,主要理論依據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D.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將馬鈴薯的葉尖細胞培育出來的植株不可能具有番茄植株的相關形狀
2、題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影響植物組織培養的“外因”和“內因”
3、利用“D選項”自然過渡
學生活動:
1、獨立思考,完成例題;
2、聆聽,思考關于雜種植株的培育方法
設計意圖:
1、當堂知能檢測;
2、自然過渡。
活動6【活動】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
教師活動:
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植物體細胞雜交的兩重障礙;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重點解決“障礙的解決方法”和“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的流程問題。
3、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和展示
學生活動:
1、閱讀教材,理解去除細胞壁的方法和促進細胞融合的方法;
2、構建“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的流程圖;
3、學生代表展示自學成果。
設計意圖:
1、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2、落實高考高頻考點。
活動7【講授】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
1、知識清單整理;
2、“細胞工程”概念教學學生活動:
學生活動:
聆聽,儲備重要知識
設計意圖:
之所以將“細胞工程”的概念教學放到最后,是想讓學生先對細胞工程技術有了初步認識和了解之后,再將其升華成“概念”。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