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物進化理論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大連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大連市第八中學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課標內容標準和教學目標
課標:具體內容標準及活動建議 具體內容標準:說明現代生物進化論的主要內容 活動建議:用數學方法討論基因頻率的變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識別種群、解釋基因庫和種群的基因頻率 2、闡明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3、概述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4、闡明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
1、運用數學方法討論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2、嘗試探究,作出假設、實施方案、分析數據、闡明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參與課堂討論與交流,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 2、養成質疑、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3、初步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三、學情分析 【知識基礎】
初中階段: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 高中階段:
必修2第1章遺傳的基本規律 必修2第5章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
必修2第7章第1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 【能力基礎】
具備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經過必修一的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基礎】
樂于合作、探究,有實事求是的態度
【生活經驗】
教材中涉及到許多實例,學生大多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如昆蟲的體色、昆蟲的繁殖、保護色等。有的學生可能通過媒體或科普書刊,對現代生物進化論的觀點有所了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1.運用數學方法討論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2.闡明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
1.計算種群的基因頻率
2.闡明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
2
四、教學過程分析
階段
師生活動及設計意圖
課前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完成例題——微課學習——自我檢測 【學生活動】
1、閱讀教材P114-115,劃出重要信息及定義的要點
2、完成學案上的3個例題
例1.下列敘述中屬于種群的是( ) A.一個池塘里的全部魚 B.相距10米的A池塘和B池塘的全部鯉魚 C.一個湖泊里全部的幼年鯉魚 D.臥龍自然保護區的全部大熊貓
例2. 判斷對錯:種群中每個個體含有種群基因庫的全部基因( ) 例3. 某昆蟲的綠色翅(A)對褐色翅(a)為顯性,從該種群中隨機抽取100 個個體,測得基因型為AA、Aa、aa的個體分別是49、42、9個,該種群的A基因頻率是 。 3、完成后請看微課視頻得到答案及要點解析 4、看完微課后做學案上的自我檢測題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設計學案、微課錄制、批閱并統計學案上自我檢測題的得分率 【設計意圖】
1、自主閱讀教材的設計目的:能從陌生的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自行找到要點內容,生成一個初步的理解
2、三道例題的設計目的:這是有關種群的識別,基因庫的理解和種群基因頻率計算的典型例題,通過做題檢測閱讀教材時生產的理解,即運用相關信息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的設計目的直擊高考考查能力的第3項——獲取信息能力
3、微課設計目的:學生對信息的理解應用難免有偏差,通過微課視頻的觀看來糾正。探究性學習是需要一些基礎知識的,而這些基礎知識的獲得往往是通過接受性學習的方式,教學改革的終極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所以,本節課的基礎知識被設計成自主學習內容,把課堂時間更多地用于,進行深度的探究,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知識。
4、自我檢測題的設計目的:通過自主學習的知識需要一個檢測與反饋,利于更好的應用。
導課 ——知識的發生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自主學習的講評
【學生活動】
1、核對自我檢測1、2題的答案與講解展示第3題
2、展示第4題:闡述為什么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3、展示第5題:教材P115“思考與討論”的問題1——用數學方法計算種群的基
因型頻率及基因頻率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1、展示網上微課學習記錄,展示每個小組的檢測情況,展示每個題的正答率
3
2、組織學生講解展示較低正答率的題目及對學生講解的補充與點評。 【設計意圖】
1、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得分是有記錄的,小組間的競爭能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及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
2、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不好理解,所以我在學案上給了一個提示的情境,引導學生從繁殖角度分析,繁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學生從達爾文模型入手,就容易理解這個觀點了。
3、用數學方法計算自由交配情況下種群中子代的基因型頻率是舊知,學生完全可以獨立做出來,所以此處沒有用討論的方式,而是布置在自我檢測中了,這樣既復習了舊知,又為新知的學習做了鋪墊。
知識的 發展及 知識的 應用
知識的 發展及 知識的 應用
合作討論——用數學方法討論基因頻率的變化
【學生活動】
1、明確理想條件,對比分析親子代間的數據,小組合作討論“思考與討論”的第2、3題
2、交流意見,總結影響種群基因頻率的因素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組織討論并交流 【設計意圖】
這是個教學重點內容,通過限時討論的形式,大家一塊思考, 進行思維的對碰與想法的交流,發展合作的能力,更透徹的理解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
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學生活動】
1. 回憶相關知識,修正達爾文的一個觀點——可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2. 思考并解釋:為什么基因突變率很低,突變還能作為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3. 思考并解釋:為什么突變大多數有害,突變還能作為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引導思考與分析 【設計意圖】
達爾文受到時代的限制,不知道可遺傳變異是什么,但學生在第5章已經學過了相關知識,因此,這部分重在分析突變率以及突變在進化中的意義,所以教師拋出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分析,以達到更好的理解。
合作探究—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的影響 【學生活動】
1. 回憶探究過程的步驟
2. 根據現象,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3. 根據數字化情境,計算種群的基因型頻率及基因頻率 4. 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組織討論并交流,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
樺尺蠖的實例學生在初中學過,并不陌生,但是創設數字化情境后,通過計算來確定假設是否正確,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對學生來說是困難的,所以此處設計了小組合作進行探究。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學生活動】
1、對比樺尺蠖種群和前面分析過的理想條件下的昆蟲種群 2、思考進化的實質是什么
3、總結自然選擇對生物進化的作用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引導對比分析,得出現代進化論的觀點。 【設計意圖】
通過引入前面分析過的理想條件下的昆蟲種群,將之與樺尺蠖種群進行對比分析,用兩個實例的數據說話,從具體實例中讓學生更能透徹的理解生物進化的實質與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從而突破重難點的學習。
小結 ——知識的整合 【師生活動】
教師總結本節課如何圍繞種群的基因頻率展開
學生總結本節課學到了哪些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觀點 【設計意圖】
通過小結梳理主干知識,在學生心中形成知識框架 目標 檢測
【學生活動】
所有同學必須完成1-5題,先完成的同學繼續完成選做題6-8題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組織答案和分析 【設計意圖】
檢測本節課目標的達成度
課后 作業 針對性練習小卷一張
五、板書設計
第7章第2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 (一)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種群、基因庫 遷移 種群的基因頻率 可遺傳變異
自然選擇 (二)生物進化的原材料:突變和重組 (三)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探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